一种用于导线线芯的过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21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导线线芯的过油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底部设有承载经过稀释的离型剂的容器(2),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油槽(3),所述油槽(3)两端具有供线芯进出的进线口(31)和出线口(32),所述油槽(3)底部设置有进油管(4)和出油管(5),所述进油管(4)上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伸入所述容器(2)底部,所述油槽(3)内设置有与所述进油管(4)连接的油泵(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保证油槽(3)内的离型剂和容器(2)内的离型剂密度均匀,在保证线芯上的油膜基础附着率的基础上,保证每一段线芯的油膜附着率均衡,同时节约人工成本,结构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导线线芯的过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线的生产
,特别是一种由油槽、用于装载稀释好的离型剂的容器和连接两者的出油管和进油管组成的过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电缆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护套与线芯之间的附着力,通常需要对生产出的线芯进行过油保护。传统的过油保护工艺生产出的线缆产品护套与线芯之间的附着力不高,押出车间或插头车间现场卫生较差,并且生产出的插头表面会出现因滑石粉导致产品发白的问题。中国技术专利CN206271477U公开了一种由传动轮、支架、设在所述支架上的过油槽及储油箱组成的过油装置。这种过油装置通过在所述储油箱底设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上依次设有定时开关和流量调节器通过所述定时开关和所述流量调节器能够控制过油流程。但是这种过油装置未能达到较好的油循环效果并且未能改善线芯过油过程中产生的油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油装置,被稀释的离型剂能在本装置内充分循环,保证线芯上的油膜的附着率,节约人工,且结构简单实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导线线芯的过油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底部设有承载经过稀释的离型剂的容器,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油槽,所述油槽两端具有供线芯进出的进线口和出线口,所述油槽底部设置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进油管上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伸入所述容器底部,所述油槽内设置有与进油管连接的油泵。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导线线芯的过油装置,包括支架,在支架底部设置有承载经过稀释的离型剂的容器,支架与容器共同组成过油装置的基本结构,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油槽,油槽与容器配合构成可循环的两个装置,所述油槽两端具有供线芯进出的进线口和出线口,为线芯通过油槽提供进出通道,所述油槽底部设置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油槽和容器结合进油管和出油管构成循环结构,所述进油管上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伸入所述容器底部,所述油槽内设置有与进油管连接的油泵,油泵用于给循环结构提供动力支持,本技术的一种过油装置,由油槽与容器组成循环结构,离型剂从容器内抽至油槽内进行循环,保证油槽内的离型剂和容器内的离型剂密度均匀,在保证线芯上的油膜基础附着率的基础上,保证每一段线芯的油膜附着率均衡,同时节约人工成本,结构简单实用。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靠近所述出线口设置,所述油槽两端设置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上均设有U形豁口,所述U型豁口用作线芯进出的所述进线口和出线口。进一步地,所述油槽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后挡板配合形成线芯浸润格,所述线芯浸润格位于所述油槽内,且内部具有多个并排设置的海绵块,所述海绵块的高度均高于进线口或出线口,所述出油管一端置于所述的进线口或出线口,所述出油管一端置于所述线芯浸润格内。从而使线芯在通过海绵块时改善其过油效果,并防止线芯在过油时发生油地溢出。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具有使线芯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相对于油槽底部的高度高于所述U型豁口相对于油槽底部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均经过至少一次弯折与所述油槽连同,这种结构能够让油在管内进行缓冲,从而对油的循环过程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出油管的出口对准所述容器的中部布置,从而使得油通过出油管进入所述容器时不会产生油的溅溢;补油管伸入所述容器内,通过补油补充在线芯过油的过程中产生的油的消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过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进油管或出油管在过油装置中的另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导线线芯的过油装置,包括支架1,在支架1底部设置有承载经过稀释的离型剂的容器2,支架与容器2共同组成过油装置的基本结构,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油槽3,油槽3与容器2配合构成可循环的两个装置,所述油槽3两端具有供线芯进出的进线口31和出线口32,为线芯通过油槽提供进出通道,所述油槽3底部设置有进油管4和出油管5,油槽3和容器2结合进油管4和出油管5构成循环结构,所述进油管4上固定连接有软管(未示出),所述软管(未示出)伸入所述容器2底部,所述油槽3内设置有与进油管4连接的油泵6,油泵6用于给循环结构提供动力支持,本技术的一种过油装置,由油槽32与容器组成循环结构,离型剂从容器2内抽至油槽3内进行循环,保证油槽3内的离型剂和容器内的离型剂密度均匀,在保证线芯上的油膜基础附着率的基础上,保证每一段线芯的油膜附着率均衡,同时节约人工成本,结构简单实用。所述进油管4靠近所述出线口32设置,所述油槽3两端设置有前挡板33和后挡板34,所述前挡板33和后挡板34上均设有U形豁口,所述U型豁口用作线芯进出的所述进线口31和出线口32,方便线芯从油槽上方引线至U型豁口内进行安装。所述油槽3内设置有隔板7,所述隔板7与所述后挡板34配合形成线芯浸润格8,所述线芯浸润格8位于所述油槽3内,且内部具有多个并排设置的海绵块9,所述海绵块9的高度均高于所述油槽3。所述线芯浸润格8内,从而使线芯在通过海绵块9时改善其过油效果,并防止线芯在过油时发生油的溢出。所述隔板7上具有使线芯通过的通孔71,所述通孔71相对于油槽3底部的高度低于所述U型豁口相对于油槽3底部的高度。线芯在经过油槽3时因为其自重原因,经过油槽3的线芯中部略低于其两端,为了适应线芯的输送状态,将通孔71相对于油槽3底部的高度设置成低于所述U型豁口相对于油槽3底部的高度。所述进油管4和出油管5均经过至少一次弯折与所述油槽3连通,这种结构能够让油在管内进行缓冲,从而对油的循环过程有促进作用。实施例二:如图2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导线线芯的过油装置,包括支架1,在支架1底部设置有承载经过稀释的离型剂的容器2,支架与容器2共同组成过油装置的基本结构,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油槽3,油槽3与容器2配合构成可循环的两个装置,所述油槽3两端具有供线芯进出的进线口31和出线口32,为线芯通过油槽提供进出通道,所述油槽3底部设置有进油管4和出油管5,油槽3和容器2结合进油管4和出油管5构成循环结构,所述进油管4上固定连接有软管(未示出),所述软管(未示出)伸入所述容器2底部,所述油槽3内设置有与进油管4连接的油泵6,油泵6用于给循环结构提供动力支持,本技术的一种过油装置,由油槽32与容器组成循环结构,离型剂从容器2内抽至油槽3内进行循环,保证油槽3内的离型剂和容器内的离型剂密度均匀,在保证线芯上的油膜基础附着率的基础上,保证每一段线芯的油膜附着率均衡,同时节约人工成本,结构简单实用。所述进油管4和出油管5经过两次弯折与所述油槽连通,使进油管4和出油管5具有一个横向设置的缓冲部分11。该缓冲部分11与进油管4和出油管5的入口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导线线芯的过油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底部设有承载经过稀释的离型剂的容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油槽(3),所述油槽(3)两端具有供线芯进出的进线口(31)和出线口(32),所述油槽(3)底部设置有进油管(4)和出油管(5),所述进油管(4)上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伸入所述容器(2)底部,所述油槽(3)内设置有与进油管(4)连接的油泵(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导线线芯的过油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底部设有承载经过稀释的离型剂的容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方设置有油槽(3),所述油槽(3)两端具有供线芯进出的进线口(31)和出线口(32),所述油槽(3)底部设置有进油管(4)和出油管(5),所述进油管(4)上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伸入所述容器(2)底部,所述油槽(3)内设置有与进油管(4)连接的油泵(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3)两端设置有前挡板(33)和后挡板(34),所述前挡板(33)和后挡板(34)上均设有U形豁口,所述U形豁口用作线芯进出的所述进线口(31)或出线口(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3)内设置有隔板(7),所述隔板(7)与所述后挡板(34)配合形成线芯浸润格(8),所述线芯浸润格(8)位于所述油槽(3)内,且其内部具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铮光周会元李俊林何兴芳萧春和曾惠甜龚敏沂唐福发徐昌敬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天聚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