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器充电用400Hz中频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20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航空器充电用400Hz中频电缆,所述中频电缆包括绞合在一起的多根缆线单元,每根缆线单元主要由复合缆芯和由内而外包覆在所述复合缆芯上的绕包层、动力缆绝缘层、护套层组成,所述复合缆芯主要由动力缆导体和排布在所述动力缆导体上的多根分别带有控制缆绝缘层的控制缆导体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便于故障的缆线单元拆卸维修处理,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低,又能够简单、有效地形成紧凑化的整圆结构,每一根缆线单元的成型结构有利于进一步紧凑化,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可拖拽性好,移动方便,在卷筒上收/放线操作亦方便,不易损坏,有效适应于航空器充电工况环境的使用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器充电用400Hz中频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具体是一种向航空器充电用的400Hz中频电缆。
技术介绍
航空器-例如常见飞机在停下来后,需要地面(机场)电源为其充电等,以保障其持续运行。基于航空器所载发电机发出的电是中频400Hz,因而地面向航空器充电也是采用中频400Hz的,这就需要采用400Hz的中频电缆作为地面向航空器充电的工具。基于航空器停机地面的环境特殊性、及航空器在地面停靠的特殊性,要求作为地面保障的400Hz中频电缆最好应具备以下技术特性:1.以良好的阻燃、耐油、低烟性能,满足于地面防火安全等级的技术要求;2.以良好的耐热、耐寒、抗紫外线性能,满足于露天环境的工况要求;3.以良好的柔韧性、可拖拽性和紧凑性,适应于频繁的拖拽移动及在卷筒上的收/放线操作;4.以良好的可拆卸结构,实现任一根线芯损坏后的方便维修。400Hz中频电缆的传统成缆结构是,将各根动力缆和各根控制缆分别相互独立成型,在这些动力缆和控制缆束合在一起的外部共同挤包护套层以组成整体电缆。此种成缆结构毫无疑问的,存在结构臃肿(直径大、笨重)及维修时的不可直接拆卸等技术问题,臃肿的结构直接导致其拖拽移动不方便,且在卷筒上收/放线操作不方便,过程中电缆易损坏;不可直接拆卸则导致任一根线芯损坏后整根电缆无法正常使用,维修难度增大、维修成本偏高。显然的,400Hz中频电缆的传统成缆结构是无法满足于上述技术特性要求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机场用400Hz中频电缆”(公开号CN206849520,公开日2018年01月05日),该技术是由缆芯和依次包覆在缆芯外部的包带层、内衬层、屏蔽层和外护套层等组成,其缆芯是由多根将控制缆有效集成在动力缆上而形成的线芯绞合组成的。该技术相较传统成缆结构而言,缆芯的成型结构明显有利于结构紧凑化。然而,该技术在缆芯外部所包覆的包带层、内衬层、屏蔽层和外护套层使得缆芯内的各根线芯是无法直接拆卸的,导致损坏的线芯无法维修处理,一旦任一根线芯损坏必将导致整根电缆都损坏、故障。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舰船用400Hz复合电缆及其制造方法”(公开号CN102969044,公开日2013年03月13日),该技术中披露了由动力缆导体和控制缆绝缘导体组成的复合线芯,其将四根相同的复合线芯以中心连线为正方形的结构排布,且在相邻两根复合线芯的相切处经粘接处理以组成整体电缆。该技术虽然无影响其复合线芯可拆卸的保护结构,便于故障的复合线芯拆卸维修处理。但是,其成缆结构无法将各根复合线芯有效地紧凑化处理,且也无法形成整圆结构,从而会影响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可拖拽性,移动不方便,在卷筒上收/放线操作不方便,过程中电缆易损坏,不适应于航空器充电工况环境的使用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航空器充电工况环境的特殊性和现有400Hz中频电缆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便于拖拽移动和收/放线操作、拆卸维修方便的航空器充电用400Hz中频电缆。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航空器充电用400Hz中频电缆,所述中频电缆包括绞合在一起的多根缆线单元,每根缆线单元主要由复合缆芯和由内而外包覆在所述复合缆芯上的绕包层、动力缆绝缘层、护套层组成,所述复合缆芯主要由动力缆导体和排布在所述动力缆导体上的多根分别带有控制缆绝缘层的控制缆导体组成。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复合缆芯内的控制缆绝缘导体为四根,以两根为一组而对称排布在所述动力缆导体的外壁上。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动力缆导体和所述控制缆导体分别为GB/T3956标准中的第六种软铜导体绞合而成的复股结构/单股结构。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缆线单元的所述动力缆绝缘层和所述护套层之间设置有纤维丝编织层。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动力缆绝缘层和所述护套层分别为聚氨酯挤出结构。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控制缆绝缘层为TPE绝缘材料挤出结构或硅烷自交联乙丙橡胶挤出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缆绝缘层为硅烷自交联乙丙橡胶挤出结构。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绕包层为无纺布绕包结构。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中频电缆为四根缆线单元的绞合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将多根具有复合缆芯的缆线单元绞合在一起成缆,外部无防护结构,其既便于故障的缆线单元拆卸维修处理,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低,又能够简单、有效地形成紧凑化的整圆结构,每一根缆线单元的成型结构有利于进一步紧凑化,从而使得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可拖拽性好,移动方便,在卷筒上收/放线操作亦方便,不易损坏,有效适应于航空器充电工况环境的使用技术要求;2.本技术的缆线单元的复合缆芯成型结构,其结构紧凑,便于维修,且对称布置的控制缆绝缘导体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防止信号干扰,以可靠地保障信号传输效果;3.本技术的缆线单元的护套层及纤维丝编织层结构,有效控制了复合缆芯在使用过程中的内应力产生,同时有效增强了其在拖拽移动过程中的耐磨性能;此外,本技术的缆线单元的动力缆绝缘层和护套层成型结构,既有利于提高护套层的密实度,又能够有效增强所包覆结构的结合紧密程度,使缆线单元的紧凑结构得到有效保障;4.本技术的动力缆绝缘层和控制缆绝缘层的结构性能稳定;5.本技术的绕包层结构包覆紧密,有利于缆线单元成型结构的紧凑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代号含义:1—动力缆导体;2—控制缆导体;3—控制缆绝缘层;4—绕包层;5—动力缆绝缘层;6—护套层。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电缆,具体是一种地面向航空器(例如飞机)充电用的400Hz中频电缆,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主体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其它实施例虽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技术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是由四根缆线单元绞合而成的成缆结构。每一根缆线单元主要由复合缆芯和由内而外依次包覆在复合缆芯上的绕包层4、动力缆绝缘层5、护套层6组成。其中,绕包层4为无纺布绕包结构。动力缆绝缘层5和护套层6分别为聚氨酯挤出结构。在上述结构的缆线单元中,复合缆芯主要由动力缆导体1和四根控制缆绝缘导体组成。动力缆导体1为GB/T3956标准中的第六种软铜导体绞合而成的复股结构。每一根控制缆绝缘导体是由内部的控制缆导体2和外部的控制缆绝缘层3组成;具体的,控制缆导体2为GB/T3956标准中的第六种软铜导体绞合而成的单股结构,在该根控制缆导体2的外部包覆有硅烷自交联乙丙橡胶挤出结构的控制缆绝缘层3,即每一根控制缆导体2为绝缘导体,各根控制缆绝缘导体相互独立。前述结构的四根控制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空器充电用400Hz中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电缆包括绞合在一起的多根缆线单元,每根缆线单元主要由复合缆芯和由内而外包覆在所述复合缆芯上的绕包层(4)、动力缆绝缘层(5)、护套层(6)组成,所述复合缆芯主要由动力缆导体(1)和排布在所述动力缆导体(1)上的多根分别带有控制缆绝缘层(3)的控制缆导体(2)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器充电用400Hz中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频电缆包括绞合在一起的多根缆线单元,每根缆线单元主要由复合缆芯和由内而外包覆在所述复合缆芯上的绕包层(4)、动力缆绝缘层(5)、护套层(6)组成,所述复合缆芯主要由动力缆导体(1)和排布在所述动力缆导体(1)上的多根分别带有控制缆绝缘层(3)的控制缆导体(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航空器充电用400Hz中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缆芯内的控制缆绝缘导体为四根,以两根为一组而对称排布在所述动力缆导体(1)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航空器充电用400Hz中频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缆导体(1)和所述控制缆导体(2)分别为GB/T3956标准中的第六种软铜导体绞合而成的复股结构/单股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刘春昉刘永红吉鸿飞戚欢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