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游生物静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99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游生物静置装置,包括静置座,所述静置座内形成控制腔,控制腔顶部的内壁加工支撑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支撑台上方的槽座对底壳、顶壳和静置筒进行定位,即可由支撑台进行支撑,结构更加稳定,并且便于安装拆卸;采用压板和调整座配合对密封垫进行夹装固定,即可由密封垫与双向腔配合密封,从而由进料管向双向腔内注入待静置的浮游生物浊夜,同时调整座逐渐下移,并且下行体积与悬浊液注入体积对应,即可降低水流冲击,并有效地降低静置时长,提高静置效率,调整座上移,即可带动静置后的液体上移,进行逐层取样,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准确度,并且浊夜静置质量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游生物静置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浮游生物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浮游生物静置装置。
技术介绍
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移动能力非常弱或者完全没有,因而浮在水面生活,不能逆水流而动,海洋或内陆水体浮游生物调查通常通过采集一定体积的水体进行显微观察来实现,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水样体积要在500~1000mL左右。在对样品进行显微观察分析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静置沉降,以增加在显微镜视野中可观察的浮游生物密度,通常方式是,首先浮游生物水样静置24小时以上,使其沉降到容器底部,再将容器上层的清液抽去,容易造成水体的流动,导致已沉降到下层的样品浮游生物水重新悬浮与上层的清液混合,进而影响样品的浓缩效果,降低了取样质量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且操作较为繁复,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游生物静置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浮游生物静置装置,包括静置座、调整座和螺杆,所述静置座内形成控制腔,控制腔顶部的内壁加工支撑台,并在支撑台的上方依次设置底壳和顶壳,并且底壳、顶壳和支撑台通过螺栓依次连接,同时在顶壳的上端面设置静置筒,静置筒内形成双向腔,并且静置筒的底端与支撑台上方的静置座轴孔配合,所述调整座设置在双向腔的底部,并与静置筒轴孔配合,并在调整座的上端面加工圆台,圆台的外侧设置密封垫,同时在调整座的上方设置压板,并与调整座通过螺钉连接,另在静置筒中部的两侧分别设置进料管和出料管,均与双向腔连通,所述螺杆设置在调整座的下端面,螺杆的顶端与调整座通过螺栓连接,并在螺杆的外侧设置导柱,导柱的顶端与调整座螺纹连接,底端与顶壳和底壳轴孔配合,同时在底壳和顶壳之间设置螺杆套,螺杆套与螺杆螺纹配合,并且螺杆套的两端分别与底壳和顶壳通过轴承配合,另在螺杆套的外侧设置从动齿轮,并与螺杆套通过键进行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壳的下端面设置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轴端设置主动齿轮,并与从动齿轮啮合,即可通过步进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静置筒的顶端设置顶盖,并且顶盖内加工稳压孔,所述稳压孔与双向腔连通,有效地保证双向腔内气压的稳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位置关于螺杆对称,方便进料过程中浊夜的静置,以及出料过程中分层液体的稳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柱的个数为若干个,并呈环形分布在螺杆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采用支撑台上方的槽座对底壳、顶壳和静置筒进行定位,即可由支撑台进行支撑,结构更加稳定,并且便于安装拆卸;采用压板和调整座配合对密封垫进行夹装固定,即可由密封垫与双向腔配合密封,从而由进料管向双向腔内注入待静置的浮游生物浊夜,同时调整座逐渐下移,并且下行体积与悬浊液注入体积对应,即可降低水流冲击,并有效地降低静置时长,提高静置效率,调整座上移,即可带动静置后的液体上移,由出料管进行逐层取样或者溢出上清液,避免取样时浑浊,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准确度,并且浊夜静置质量更高;采用导柱对调整座进行导向,有效地提高调整座的稳定,并通过底壳和顶壳配合,对螺杆套进行回转夹装,即可通过从动齿轮带动螺杆套转动,进而通过螺杆带动调整座垂直升降,容量体积调整更加方便,并且更加方便逐层取样,静置稳定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浮游生物静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浮游生物静置装置中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静置座1、控制腔2、支撑台3、底壳4、顶壳5、静置筒6、双向腔7、顶盖8、进料管9、出料管10、调整座11、密封垫12、压板13、导柱14、螺杆15、螺杆套16、从动齿轮17、主动齿轮18、步进电机19和稳压孔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浮游生物静置装置,包括静置座1、调整座11和螺杆15,所述静置座1内形成控制腔2,控制腔2顶部的内壁加工支撑台3,并在支撑台3的上方依次设置底壳4和顶壳5,并且底壳4、顶壳5和支撑台3通过螺栓依次连接,同时在顶壳5的上端面设置静置筒6,静置筒6内形成双向腔7,并且静置筒6的底端与支撑台3上方的静置座1轴孔配合,如此通过支撑台3上方的槽座对底壳4、顶壳5和静置筒6进行定位,即可由支撑台3进行支撑,结构更加稳定,并且便于安装拆卸,所述调整座11设置在双向腔7的底部,并与静置筒6轴孔配合,并在调整座11的上端面加工圆台,圆台的外侧设置密封垫12,同时在调整座11的上方设置压板13,并与调整座11通过螺钉连接,另在静置筒7中部的两侧分别设置进料管9和出料管10,均与双向腔7连通,如此通过压板13和调整座11配合对密封垫12进行夹装固定,即可由密封垫12与双向腔7配合密封,从而由进料管9向双向腔7内注入待静置的浮游生物浊夜,同时调整座11逐渐下移,并且下行体积与悬浊液注入体积对应,即可避免水流冲击,并有效地降低静置时长,提高静置效率,调整座11上移,即可带动静置后的液体上移,进行逐层取样,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准确度,并且浊夜静置质量更高,所述螺杆15设置在调整座11的下端面,螺杆15的顶端与调整座11通过螺栓连接,并在螺杆11的外侧设置导柱14,导柱14的顶端与调整座11螺纹连接,底端与顶壳5和底壳4轴孔配合,同时在底壳4和顶壳5之间设置螺杆套16,螺杆套16与螺杆15螺纹配合,并且螺杆套16的两端分别与底壳4和顶壳5通过轴承配合,另在螺杆套16的外侧设置从动齿轮17,并与螺杆套16通过键进行连接,如此通过导柱14对调整座11进行导向,有效地提高调整座11的稳定,并通过底壳4和顶壳5配合,对螺杆套16进行回转夹装,即可通过从动齿轮17带动螺杆套16转动,进而通过螺杆16带动调整座11垂直升降,容量体积调整更加方便,并且更加方便逐层取样,静置稳定性更高。所述底壳4的下端面设置步进电机19,步进电机19的轴端设置主动齿轮18,并与从动齿轮17啮合,即可通过步进电机19带动主动齿轮18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17转动。所述静置筒6的顶端设置顶盖8,并且顶盖8内加工稳压孔20,所述稳压孔与双向腔7连通,有效地保证双向腔7内气压的稳定。所述进料管9和出料管10位置关于螺杆15对称,方便进料过程中浊液的静置,以及出料过程中分层液体的稳定。所述导柱14的个数为若干个,并呈环形分布在螺杆15的外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由计量泵连接进料管9,向双向腔7内注入浮游生物悬浊液,同时由步进电机19带动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游生物静置装置,包括静置座、调整座和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座内形成控制腔,控制腔顶部的内壁加工支撑台,并在支撑台的上方依次设置底壳和顶壳,并且底壳、顶壳和支撑台通过螺栓依次连接,同时在顶壳的上端面设置静置筒,静置筒内形成双向腔,并且静置筒的底端与支撑台上方的静置座轴孔配合,所述调整座设置在双向腔的底部,并与静置筒轴孔配合,并在调整座的上端面加工圆台,圆台的外侧设置密封垫,同时在调整座的上方设置压板,并与调整座通过螺钉连接,另在静置筒中部的两侧分别设置进料管和出料管,均与双向腔连通,所述螺杆设置在调整座的下端面,螺杆的顶端与调整座通过螺栓连接,并在螺杆的外侧设置导柱,导柱的顶端与调整座螺纹连接,底端与顶壳和底壳轴孔配合,同时在底壳和顶壳之间设置螺杆套,螺杆套与螺杆螺纹配合,并且螺杆套的两端分别与底壳和顶壳通过轴承配合,另在螺杆套的外侧设置从动齿轮,并与螺杆套通过键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游生物静置装置,包括静置座、调整座和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座内形成控制腔,控制腔顶部的内壁加工支撑台,并在支撑台的上方依次设置底壳和顶壳,并且底壳、顶壳和支撑台通过螺栓依次连接,同时在顶壳的上端面设置静置筒,静置筒内形成双向腔,并且静置筒的底端与支撑台上方的静置座轴孔配合,所述调整座设置在双向腔的底部,并与静置筒轴孔配合,并在调整座的上端面加工圆台,圆台的外侧设置密封垫,同时在调整座的上方设置压板,并与调整座通过螺钉连接,另在静置筒中部的两侧分别设置进料管和出料管,均与双向腔连通,所述螺杆设置在调整座的下端面,螺杆的顶端与调整座通过螺栓连接,并在螺杆的外侧设置导柱,导柱的顶端与调整座螺纹连接,底端与顶壳和底壳轴孔配合,同时在底壳和顶壳之间设置螺杆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博思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