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分层取土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98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分层取土工具,包括主体框架,还包括分隔板和挡土板,所述主体框架为两相对侧开口的筒体结构,主体框架内滑动连接有多个所述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和主体框架的一侧均为尖端状的刃口,主体框架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挡土板,主体框架上至少还设置有一组刻度表,一组所述刻度表包括两个零线位置相反的刻度线,刻度表的设置方向与分隔板相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能够快捷而准确地分层采集需要测量理化性质的土壤样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分层取土工具
本技术涉及林业资源调查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分层取土工具。
技术介绍
土壤检测是竹林培育过程中重要部分,土壤检测的准确性将影响竹林经营管理的方向。土壤测定及分析结果是否真实可靠,主要在土壤样品采集和土壤样品处理两个方面。因此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原状土对土壤检测的准确性极其重要。而要采集到接近天然结构的原状土样,关键在于提高取样技术和使用合适的取土器。目前,国内的取土器大多采用直压入式、锤击加压式和压入旋转式。使用较多是带有取土探头的取土器,其入土方式为从地面深入地下的方式获取土壤样品,每操作一次获取一层土壤样品,若土壤松散,周边表层土容易滑入取样点内,影响下层土壤样品的准确获取;此外,竹林地表下具有错综复杂的网状的鞭根,不被肉眼发现,将大大阻碍取土器获取土壤样品。环刀取土操作简单,便于携带,但其每次只能取一层土,且取土量少,还会造成土壤剖面滑落,影响下层土壤样品获取的准确性。框型取土器可以分层取土,接触地面面积大,且操作简单,取土量大,但其入土方式为从地表砸入土壤中,竹林地的浅层鞭根将阻碍取土器深入土壤中,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取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竹林林地中分层取土采样不便、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分层取土工具,使用方便,能够快捷而准确地分层采集需要测量理化性质的土壤样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分层取土工具,包括主体框架,还包括分隔板和挡土板,所述主体框架为两相对侧开口的筒体结构,主体框架内滑动连接有多个所述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和主体框架的一侧均为尖端状的刃口,主体框架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挡土板,主体框架上至少还设置有一组刻度表,一组所述刻度表包括两个零线位置相反的刻度线,刻度表的设置方向与分隔板相垂直。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内相对应的两端面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锯齿形的压块,所述分隔板插入第一凹槽内与主体框架滑动连接,并与压块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外相对应的两端面对称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杆与主体框架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位于支撑杆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包括连接杆和旋转杆,所述连接杆下端与主体框架滑动连接、上端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旋转杆下端为与连接杆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段,旋转杆上端穿过支撑板与支撑板周向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杆的上端穿出支撑板外,与支撑板的上端面之间留有距离。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杆在与支撑板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环。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杆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的零线位于支撑板的下端面,方向朝向连接杆。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下端面的高度高于或等于主体框架上端面的高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主体框架内滑动连接有多个分隔板,分隔板和主体框架的一侧均为尖端状的刃口,方便切入土层中,并通过设置分隔板的数量及距离,适应不同取样需求下的每层样品的取样参数;主体框架外相对应的两端面对称设置有定位机构,通过定位机构,使主体框架能够深入地表面以下采集土壤样品,是本技术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且使用方便,能够快捷而准确地分层采集需要测量理化性质的土壤样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分层取土工具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分层取土工具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支撑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主体框架,101为第一凹槽,102为压块,2为分隔板,3为挡土板,4为支撑杆,401为连接杆,402为旋转杆,403为限位环,5为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横向”“竖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分层取土工具,包括主体框架1,还包括分隔板2和挡土板3,所述主体框架1为两相对侧开口的筒体结构,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为矩形,如图1中所示的主体框架1包括左侧板、右侧板、上侧板和下侧板,主体框架1内滑动连接有多个所述分隔板2,具体的,分隔板2的两端是分别与主体框架1的左侧板、右侧板滑动连接的,所述分隔板2和主体框架1的一侧均为尖端状的刃口,通过设置刃口,便于切入土中,主体框架1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挡土板3,具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另一侧均竖向设置有第二凹槽,挡土板3在第二凹槽内上下滑动,实现对主体框架1该侧的阻挡闭合或打开,主体框架1上至少还设置有一组刻度表,一组所述刻度表包括两个零线位置相反的刻度线,刻度表的设置方向与分隔板2相垂直,本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的左侧板、右侧板的内外均设置有刻度表,通过刻度表观察确定分隔板2的位置和相邻分隔板之间的距离,确定取样深度及每层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1内相对应的两端面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101,也即是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内侧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101,第一凹槽101内设置有锯齿形的压块102,所述分隔板2插入第一凹槽101内与主体框架1滑动连接,并与压块102相接触,通过压块102增大与分隔板2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提高分隔板2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分层取土工具的具体使用过程:首先,在确定的采样点位置用铁锹朝下挖出一个剖面;根据取样需要,确定每层的高度,而后一个或多个分隔板2插入对应高度的第一凹槽101中,使主体框架1内部呈分层的状态,将挡土板3插入第二凹槽中,对无刃口的一端进行阻挡,形成封闭状态;将组装完成的分层取土工具放入剖好的土层剖面中,使主体框架1的刃口一端朝向土层剖面,主体框架1的上端面与土地表面齐平,而后重锤慢慢敲主体框架1,在具体使用时为了保护本分层取土工具,还可在主体框架1扣上保护盖,避免本分层取土工具的部件直接被重锤敲击,而通过重锤慢慢敲击保护盖,使主体框架1均匀且顺利进入土壤剖面;敲击完成后,取下保护盖,用铁锹从土壤表面向下挖出主体框架1。将带有挡土板3的一端朝下,轻轻抽出挡土板3,每到一个分隔板2的位置暂停一下,使相应深度的土样落入事先准备好的样品收集袋中,并在收集袋上标记好该层信息(如第几采样点、第几层),当该层土样收集完之后,继续抽拉挡土板3到达下一个分隔板2的位置,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收集完所有土样,封口收集袋,带入实验室检测土壤的理化性质。本技术的分层取土工具,可以分层采取竹林林地土壤样品,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分层取土工具,包括主体框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板(2)和挡土板(3),所述主体框架(1)为两相对侧开口的筒体结构,主体框架(1)内滑动连接有多个所述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和主体框架(1)的一侧均为尖端状的刃口,主体框架(1)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挡土板(3),主体框架(1)上至少还设置有一组刻度表,一组所述刻度表包括两个零线位置相反的刻度线,刻度表的设置方向与分隔板(2)相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分层取土工具,包括主体框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板(2)和挡土板(3),所述主体框架(1)为两相对侧开口的筒体结构,主体框架(1)内滑动连接有多个所述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和主体框架(1)的一侧均为尖端状的刃口,主体框架(1)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挡土板(3),主体框架(1)上至少还设置有一组刻度表,一组所述刻度表包括两个零线位置相反的刻度线,刻度表的设置方向与分隔板(2)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分层取土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内相对应的两端面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101),所述第一凹槽(101)内设置有锯齿形的压块(102),所述分隔板(2)插入第一凹槽(101)内与主体框架(1)滑动连接,并与压块(102)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竹林林地的分层取土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外相对应的两端面对称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杆(4)和支撑板(5),所述支撑杆(4)与主体框架(1)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5)位于支撑杆(4)的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景昕刘广路范少辉陈本学景雄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竹藤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