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光度计用的可旋转光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936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布光度计用的可旋转光阑,包括光阑、光阑架和光阑架上的支撑机构、驱动光阑绕主轴线旋转的光阑传动机构;可旋转光阑由支撑机构支撑,并且支撑机构和传动机构位于光阑径向方向上通光孔的外侧。可旋转光阑可以大大减少进入分布光度计测量光束的非测量信号;光阑与其旋转传动机构采用不同轴的连接方式,避免了可旋转光阑的旋转传动机构和支撑机构在分布光度计的测量中可能带来的挡光;可旋转光阑是独立的机构,可以放置在分布光度计中距被测光源较远的部位,能有效减少自身反射带来的杂散光。(*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光度计用的可旋转光阑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布光度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减少由环境反射带来杂散光,有 效提高分布光度计的测量精度的光阑设置。
技术介绍
分布光度计是用来测量光源或灯具的空间光强分布、光通量以及其它多种光度参数 的仪器。分布光度计中,杂散光控制十分重要。杂散光是指光学系统中所有非正常传输 光的总称,它主要是由系统中的光学零件,灰尘等散射,以及反射镜,探测器,像平面 等接收器表面和物平面,光学零件表面之间的多次反射造成,会对测量精度产生很大的 影响。在测量光路中适当地使用光阑是有效减少的一种办法,但是在一些类型的分布光度 计(如反射镜围绕主轴线旋转的转镜式分布光度计)中,由于测量光束绕圆锥变化,一 般设置通光孔为圆环形的光阑来减少环境反射而引起的杂散光,但由于圆环的面积比实 际测量光束边光的面积要大得多,因此这种圆环形光阑消杂散光效果有限。若光阑通光孔为孔径略大于测量光束边光的圆孔,则消杂光效果将大大提高,但这 就要求光阑与测量光束同步同轴转动,因此有人直接将光阑与分布光度计的旋转部分直 接相连,使整个光阑与测量光束同步旋转,但在这种方案中,光阑虽然减少了一部分环 境反射杂散光,但由于光阑与被测灯具的距离过近,从被测光源或旋转反射镜投射到光 阑表面的光较强,光阑表面也很容易把非测量部分的光束反射到测量光路中,形成杂散 光。然而如果要在距被测光源稍远处设置同步旋转的光阑,而常用的光阑与其旋转驱动 的同轴设计很容易造成挡光,带来测量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分布光度计消杂散光方案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一 种分布光度计用的可旋转光阑,能在不遮挡测量光路的前提下,大大减少由环境反射带 来杂散光,有效提高分布光度计的测量精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分布光度计用的可旋转光阑,其特征在于包括光阑、光阑架和光阑架上的支撑机构、驱动光阑绕垂 直于光阑的主轴线旋转的光阑传动机构,光阑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通光孔。光阑由光 阑架上的支撑机构支撑,在光阑的径向方向上,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到主轴线的距离大 于通光孔的外侧到主轴线的最大距离。在本技术中,光阑可绕主轴线旋转,光阑的中心一般位于主轴线上,可以使测 量光束从可旋转光阑的通光孔中穿出,而其它非测量部分的光线都较难通过该光阑进入 测量光路,且可旋转光阑距离被测光源较远的距离能使光阑本身反射引起的杂散光很小。 本技术中支撑机构和传动机构位于在通光孔的外侧,可旋转光阑与其传动机构采用 不同轴的连接方式,能够避免支撑机构或旋转机构在旋转过程中的部分方向上遮挡测量 光束的现象。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限定和完善-上述的可旋转光阑上固定设置有从动轮环,从动轮环的圆心位于主轴线上,从动轮 环的内半径大于通光孔的外侧到主轴线的最大距离。从动轮环可以是与光阑刚性相连的 机械机构,也可以是可旋转光阑上固有的机构,与可旋转光阑是一体的。从动轮环的设 计可以将可旋转光阑可看作是一个大的从动轮。上述的支撑机构是固定于光阑架上与从动轮环相接触的导轨或导轨轮;所述的传动 机构是与电机或电机经减速后的输出轴相连的驱动从动轮环的主动轮。设置在光阑架上 的导轨或导轨轮能够保证光阑在主动轮的驱动下平稳地绕主轴线的旋转,并且旋转传动 机构可以设置在远离测量光束的地方。光阑的从动轮环上具有滚柱,所述主动轮和导轨轮是链轮。或者所述的从动轮环上 具有齿形或外齿圈,所述主动轮和导轨轮是与所述齿形或外齿圈相适应的齿轮。或者所 述的从动轮环上外套有皮带,所述的主动轮是摩擦轮。上述结构都是为了使主动轮对从 动轮环产生作用力。主动轮通过啮合或摩擦带动可旋转光阑旋转,而导轨轮通过啮合或 摩擦使光阑的旋转是与主轴线同轴的,并使得光阑在光阑架中更加稳定,因此导轨轮的 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光阑平稳地绕主轴线旋转。上述光阑上的通光孔孔径大小可调,对于不同尺寸的被测光源选择合适的通光孔孔 径,通光孔孔径以略大于被测光源的测量光束的边光为准,对于发光口面较大的被测光 源采用较大的通光孔孔径,反之亦然。在光阑上设置一个吸光腔,吸光腔的开口面对被测光源,吸光腔用来吸收分布光度计中的被测光源直接照射产生的杂散光。上述的光阑上可以设置有两个从动轮环,分别位于光阑轴向方向的两面,同时在光 阑轴向方向的两面分别设置有与从动轮环相配合的支撑机构,两个从动轮环的结构可以 使得光阑在光阑架中的旋转更加稳定。上述的光阑的外形可以是圆形的,所述的从动轮环位于光阑的圆周外侧。上述的光阑、光阑架、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的表面为不反光的黑色,以减小反射到 来的杂散光。上述的光阑是金属薄片。根据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分布光度计中,设置可旋转光阑减少 由环境反射带来杂散光,可旋转光阑由光阑架支撑,可旋转光阑的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 设置在径向方向上通光孔的外侧,避免了旋转传动机构可能带来的档光;可旋转光阑可 设在距被测光源较远的位置,避免由可旋转光阑本身带来的杂散光。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示意附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光阑1安装在光阑架2内,光阑1上具有第一通光孔5-1和第二通光孔5-2,通光孔5-1, 5-2的大小可调。光阑1的外形为圆形, 在光阑1的圆周外侧设有从动轮环7,从动轮环7上设有滚柱8,光阑1、从动轮环7和 滚柱8是一个整体。同时在光阑架2上设置有若干导轨轮3,导轨轮3为与滚柱8相啮合 的链轮3。在光阑架的下部设置有电机或带减速机的电机IO,电机1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 一个主动轮4,主动轮4也是与滚柱8相啮合的链轮。电机及其减速机10的驱动下,主 动轮4带动滚柱8,通过与导轨轮3的啮合,使光阑1绕主轴线6旋转,光阑1的转动可 与分布光度计上的旋转反射镜等元件同步。同时在光阑2的中心有吸光腔9。可旋转光阑 的所有部分均被涂成不反光的黑色。如图2所示为另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光阑1安装在光阑架2内,光阑1是一 个金属薄片,在光阑1上设有第一通光孔5-1和第一通光孔5-2,在光阑1的径向方向上, 通光孔5-1, 5-2的外侧设有一个从动轮环7,从动轮环7与光阑1固定连接。从动轮环7上设有滚柱8,同时在光阑架2上设置有若干导轨轮3,导轨轮3为链轮,每个导轨轮又 通过其支架11与从动轮环7上的滚柱8相啮合。在光阑架的下部设置有电机或带有减速 机的电机IO,电机1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一个主动轮4,主动轮4也是与从动轮环7上的 滚柱8相啮合的链轮。在电机10的驱动下,主动轮4带动滚柱8,通过与导轨轮3的啮 合,使光阑1绕主轴线6旋转,光阑1的转动可与分布光度计上的旋转反射镜等元件同 步。同时在光阑2的中心设有一个吸光腔9。可旋转光阑的所有部分均被涂成不反光的黑 色。权利要求1. 一种分布光度计用的可旋转光阑,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绕垂直于光阑的主轴线(6)旋转的光阑(1)、光阑架(2)和光阑架(2)上的支撑机构、驱动光阑(1)绕主轴线旋转的光阑传动机构;光阑(1)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通光孔(5),光阑(1)由光阑架(2)上的支撑机构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布光度计用的可旋转光阑,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绕垂直于光阑的主轴线(6)旋转的光阑(1)、光阑架(2)和光阑架(2)上的支撑机构、驱动光阑(1)绕主轴线旋转的光阑传动机构;光阑(1)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通光孔(5),光阑(1)由光阑架(2)上的支撑机构支撑,支撑机构和传动机构到主轴线(6)的距离大于通光孔(5)的外侧到主轴线(6)的最大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远方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