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湿管道、蓄湿系统及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481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2
本公开提供一种蓄湿管道、蓄湿系统及空调器,蓄湿管道包括:至少两个风道,至少两个风道依次连通,至少两个风道被构造为蛇形通道,空气能够在至少两个风道内单向流动;低温换热结构,低温换热结构设置在至少一个风道内,低温换热结构被配置为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析出。本公开的蓄湿管道,将空气通入装有低温换热结构的风道内,空气中的水分在低温换热结构表面冷凝,进而实现水分的收集,便于无水加湿功能的空调器对室内环境进行加湿。蓄湿管道结构简单,体积小,不会挤占空调器内部空间,实用性较强,汲水效率高。采用两个或以上的风道构成蛇形通道,空气与低温换热结构能够充分接触,保证更多的水分析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湿管道、蓄湿系统及空调器
本公开属于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蓄湿管道、蓄湿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用户使用空调器制热或者燃气供热时,房间内相对湿度明显降低.北方和部分南方低于室内的相对湿度已经在30%以下,这不仅仅会降低用户舒适度,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工作,还会对用户的身体将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制热条件下,解决房间湿度控制问题迫在眉睫。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各种有水或者无水加湿装置。其中,有水加湿装置大多都需要用户自行换水,造成不便,无水加湿技术是以空气中的水分作为加湿水源进行加湿,湿度传感器等技术相互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提高室内房间空气的相对湿度的功效。采用转轮式无水加湿装置的空调器,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存在运转部件使得系统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无水加湿空调的汲水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可靠性差,从而提供一种蓄湿管道、蓄湿系统及空调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蓄湿管道,包括:至少两个风道,至少两个风道依次连通,至少两个风道被构造为蛇形通道,空气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湿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两个风道(4),所述至少两个风道(4)依次连通,所述至少两个风道(4)被构造为蛇形通道,空气能够在所述至少两个风道(4)内单向流动;/n低温换热结构(1),所述低温换热结构(1)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风道(4)内,所述低温换热结构(1)被配置为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析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湿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风道(4),所述至少两个风道(4)依次连通,所述至少两个风道(4)被构造为蛇形通道,空气能够在所述至少两个风道(4)内单向流动;
低温换热结构(1),所述低温换热结构(1)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风道(4)内,所述低温换热结构(1)被配置为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析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湿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湿管道还设有排水口(2),所述排水口(2)连通至所述蛇形通道,所述排水口(2)被配置为将所述蛇形通道内的水分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湿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湿管道还包括管道本体(3),所述至少一个风道(4)设置在管道本体(3)内,所述管道本体(3)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设有夹角α,所述管道本体(3)的水平高度最低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排水口(2)设置在所述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湿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风道(4)相互平行的设置在管道本体(3)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湿管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管道本体(3)安装在空调室内机中时,所述管道本体(3)的轴向长度为L,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最大长度为L1,满足0.1≤L/L1≤0.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湿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风道(4)的直径为D,满足15mm≤D≤8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越飞高阳陈振明肖庆马海林王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