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管减荷防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4748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管减荷防漏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以及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电动阀、电子开关和泄压阀;所述电动阀设置于供水管路的总水路上;所述泄压阀设置于所述电动阀的后端;所述电子开关设置于用户水龙头的后端;当用户水龙头关闭时,所述电子开关产生第一断水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断水信号,发送水路关闭信号至所述电动阀,并发送泄压信号至所述泄压阀;所述电动阀接收所述水路关闭信号后关闭总水路;所述泄压阀接收所述泄压信号后打开泄压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水管减荷防漏系统具有能够降低供水管的承压负荷,提高水管使用寿命,降低供水故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管减荷防漏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管减荷防漏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管减荷防漏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的,住宅、写字楼、公共厕所或车船的供水系统都是采用PVC、PP、PPR等塑料管作为供水管,其中,PVC管采用胶水粘接,而PP或PPR管则采用热熔熔接将管子融合到一起,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美观和协调性,供水管道大都采用在地面或墙壁开槽的暗藏施工工艺,将塑料水管接头接好后埋入槽中并覆盖混凝土。在供水管的使用过程中,居民用水低峰时供水管就会承受较大的压力负荷无法泄压,长时间高压压力负荷给供水管工作寿命和质量带来挑战,因此,在供水管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接头漏水,或者水管爆裂等供水故障问题。为此,业主不得不查找漏水点,必要时刨开地板维修,施工难度较大,维修费用较高,还可能会因为供水管修复施工而影响邻里和睦。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管减荷防漏系统,具有能够降低供水管的承压负荷,提高水管使用寿命,降低供水故障的优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水管减荷防漏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以及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电动阀、电子开关和泄压阀;所述电动阀设置于供水管路的总水路上;所述泄压阀设置于所述电动阀的后端;所述电子开关设置于用户水龙头的后端;当用户水龙头关闭时,所述电子开关产生第一断水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断水信号,发送水路关闭信号至所述电动阀,并发送泄压信号至所述泄压阀;所述电动阀接收所述水路关闭信号后关闭总水路;所述泄压阀接收所述泄压信号后打开泄压阀。>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水管减荷防漏系统,通过在用户水龙头的后端设置电子开关检测用户是否在用水,在供水管路的总水路上设置电动阀,并在电动阀的后端设置有泄压阀,从而可以在用户不用水时,打开泄压阀释放供水管路上的负荷压力,防止供水管路由于负荷压力过大而导致供水管接头漏水,或者水管爆裂等故障,延长了供水管的使用寿命。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电动阀故障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电动阀故障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电动阀和用户水龙头之间的供水管路上,当所述电动阀出现故障无法供水时,所述电动阀故障检测装置产生第二断水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第二断水信号,向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断水故障信号;所述报警装置接收所述断水故障信号发出断水警告。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阀故障检测装置为金属探针;所述金属探针安装于所述电动阀和用户水龙头之间的供水管内,所述控制装置发送供水信号至所述电动阀后,当位于所述电动阀的后端的供水管无水流经过时,所述金属探针产生第二断水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人体探测装置;当有人靠近所述人体探测装置时,所述人体探测装置产生人体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人体信号,并发送供水信号至所述电动阀,发送关闭泄压信号至所述泄压阀;所述电动阀接收所述供水信号开通总水路;所述泄压阀接收所述关闭泄压信号关闭泄压阀。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供水管路上设置有多个用户水龙头;每一个用户水龙头均设置有相应的人体探测装置。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探测装置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人体探测器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人体探测器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控制装置实现无线通信,将人体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接收所述控制装置的显示信号显示信息。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动阀为常闭电动阀。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供水管路的总水路上还设置有机械阀门;所述机械阀门与所述电动阀并行设置。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具有交流电源输入端和直流电源输出端;所述供电电路的交流电源输入端连接至交流市电取电,所述供电电路的直流电源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装置提供电源。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水管减荷防漏系统的使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水管减荷防漏系统的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水管减荷防漏系统的使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水管减荷防漏系统的原理框图。居民用水的供水管路包括总水路11,和连接于总水路11后端的并行设置的多个分水路12;所述水管减荷防漏系统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控制装置21、电动阀22、泄压阀23和电子开关24。在供水管路的总水路上11设置有电动阀22;在电动阀22的后端设置有泄压阀23,即在其中一个分水路上设置有泄压阀23;并在其他分水路12上设置有用户水龙头13,每一个用户水龙头13的后端均设置有电子开关24;所述电动阀22、泄压阀23和电子开关24均与所述控制装置21电连接。当用户水龙头13关闭时,所述电子开关24产生第一断水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21;所述控制装置21接收所述第一断水信号,发送水路关闭信号至所述电动阀22,并发送泄压信号至所述泄压阀23;所述电动阀22接收所述水路关闭信号后关闭总水路;所述泄压阀23接收所述泄压信号后打开泄压阀。其中,所述电动阀22为常闭型电动阀,用户不用水的时候处于关闭状态,用户用水时处于打开状态。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水管减荷防漏系统,通过在用户水龙头的后端设置电子开关检测用户是否在用水,在供水管路的总水路上设置电动阀,并在电动阀的后端设置有泄压阀,从而可以在用户不用水时,自动打开泄压阀释放供水管路上的负荷压力,防止供水管路由于负荷压力过大而导致供水管接头漏水,或者水管爆裂等故障,延长了供水管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供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管减荷防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以及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电动阀、电子开关和泄压阀;所述电动阀设置于供水管路的总水路上;所述泄压阀设置于所述电动阀的后端;所述电子开关设置于用户水龙头的后端;当用户水龙头关闭时,所述电子开关产生第一断水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断水信号,发送水路关闭信号至所述电动阀,并发送泄压信号至所述泄压阀;所述电动阀接收所述水路关闭信号后关闭总水路;所述泄压阀接收所述泄压信号后打开泄压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管减荷防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以及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电动阀、电子开关和泄压阀;所述电动阀设置于供水管路的总水路上;所述泄压阀设置于所述电动阀的后端;所述电子开关设置于用户水龙头的后端;当用户水龙头关闭时,所述电子开关产生第一断水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断水信号,发送水路关闭信号至所述电动阀,并发送泄压信号至所述泄压阀;所述电动阀接收所述水路关闭信号后关闭总水路;所述泄压阀接收所述泄压信号后打开泄压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减荷防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电动阀故障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所述电动阀故障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电动阀和用户水龙头之间的供水管路上,当所述电动阀出现故障无法供水时,所述电动阀故障检测装置产生第二断水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第二断水信号,向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断水故障信号;所述报警装置接收所述断水故障信号发出断水警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管减荷防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故障检测装置为金属探针;所述金属探针安装于所述电动阀和用户水龙头之间的供水管内,所述控制装置发送供水信号至所述电动阀后,当位于所述电动阀的后端的供水管无水流经过时,所述金属探针产生第二断水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减荷防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人体探测装置;当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明星李增雷田亚娟罗荣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