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72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笔记本支架,包括底座以及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底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座,第一支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一支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底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第一支座位于第二支座与第三支座之间,第二支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远离第二支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三支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远离第三支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板,第一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调节孔。减小笔记本支架的占用空间,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笔记本支架
本技术一般涉及电脑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笔记本支架。
技术介绍
笔记本电脑已成为现代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但由于桌面和笔记本电脑本身固有的尺寸和位置关系,人们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存在一些先天的人体工程学方面的缺陷。长时间以不当姿势使用笔记本电脑,会导致颈椎病、颈部肌肉损伤、肩部和手臂肌肉劳损等“电脑病”。笔记本支架的使用可以调整人机姿态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位置和角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或预防各类“电脑病”。现有的笔记本支架大多无法折叠,占用空间大,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笔记本支架。第一方面,本技术的笔记本支架,包括底座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位于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第三支座之间,所述第二支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支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三支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二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三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三调节孔,还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穿过所述第一支座并与一个所述第一调节孔螺接,所述第二螺母穿过所述第二支座并与一个所述第二调节孔螺接,所述第三螺母穿过所述第三支座并与一个所述第三调节孔螺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板与第三支撑板转动连接,在不需要使用笔记本支架的时候,可以分开第一支座与第一连接板,分开第二支座与第二连接板,分开第三支座与第三连接板,转动第二连接板,使第二连接板贴合第二支撑板,转动第三连接板,使第三连接板贴合第三支撑板,转动第一连接板,使第一连接板部分贴合第一支撑板,转动第二支座以及第三支座,减小笔记本支架的占用空间,便于携带,能够解决现有的笔记本支架占用空间大,不便于携带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笔记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笔记本支架的第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笔记本支架的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笔记本支架的第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4,本技术的笔记本支架,包括底座10以及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2以及第三支撑板53,底座10固定连接有第一支座11,第一支座1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1,第一连接板21远离第一支座1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1,第二支撑板52和第三支撑板53分别与第一支撑板51固定连接,底座10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支座12和第三支座13,第一支座11位于第二支座12与第三支座13之间,第二支座1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2远离第二支座1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52,第三支座13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23,第三连接板23远离第三支座1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板53,第一连接板2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调节孔31,第二连接板22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调节孔32,第三连接板23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三调节孔33,还包括第一螺母41、第二螺母42和第三螺母43,第一螺母41穿过第一支座11并与一个第一调节孔31螺接,第二螺母42穿过第二支座12并与一个第二调节孔32螺接,第三螺母43穿过第三支座13并与一个第三调节孔33螺接。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底座通常放置在桌面上,第二支撑板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放置在桌面上,第三支撑板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放置在桌面上,保证了笔记本支架放置在桌面上的稳定性。第一支座与第一连接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二支座与第二连接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三支座与第三连接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需要使用笔记本支架放置笔记本电脑时,将其固定,在不需要使用笔记本电脑支架时,可以将其分开,便于收纳以及携带。第一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第一调节孔,将第一螺母与不同的第一调节孔螺接,控制第一连接板伸出第一支座的长度,从而调节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与桌面的角度以及笔记本支架的整体高度。第二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第二调节孔,第三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第三调节孔,通过第二螺母与不同的第二调节孔螺接,调整第二连接板伸出第二支座的长度,通过第三螺母与不同的第三调节孔螺接,调整第三连接板伸出第三支座的长度,进而调节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与桌面的角度以及笔记本支架的整体高度。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板与第三支撑板转动连接,在不需要使用笔记本支架的时候,可以分开第一支座与第一连接板,分开第二支座与第二连接板,分开第三支座与第三连接板,转动第二连接板,使第二连接板贴合第二支撑板,转动第三连接板,使第三连接板贴合第三支撑板,转动第一连接板,使第一连接板部分贴合第一支撑板,转动第二支座以及第三支座,减小笔记本支架的占用空间,便于携带。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52背向第二连接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54,第一支撑块54和第一支撑板51位于第二支撑板52的两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块用于托住笔记本电脑的底部,避免笔记本电脑的底部放置在桌面上滑动,保证了笔记本支架的可靠性。进一步的,第一支撑块54面向第一支撑板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5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笔记本支架上放置笔记本电脑时,笔记本电脑与第一防滑垫直接接触,避免笔记本电脑相对于第一支撑块滑动,提高了笔记本支架支撑笔记本电脑的可靠性。进一步的,第一支撑块54与第二支撑板52之间的夹角为80度。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80度,降低笔记本从第一支撑块滑出笔记本支架的可能,保证了笔记本支架支撑笔记本的可靠性。进一步的,第三支撑板53背向第三连接板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55,第二支撑块55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笔记本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位于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第三支座之间,所述第二支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支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三支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二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三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三调节孔,还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穿过所述第一支座并与一个所述第一调节孔螺接,所述第二螺母穿过所述第二支座并与一个所述第二调节孔螺接,所述第三螺母穿过所述第三支座并与一个所述第三调节孔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记本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三支撑板,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位于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第三支座之间,所述第二支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支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座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三支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二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三连接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三调节孔,还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穿过所述第一支座并与一个所述第一调节孔螺接,所述第二螺母穿过所述第二支座并与一个所述第二调节孔螺接,所述第三螺母穿过所述第三支座并与一个所述第三调节孔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背向所述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杨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伟途力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