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91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蓝牙耳机,包括入耳部和与所述入耳部固定连接的出耳部,所述出耳部的侧面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出耳部背向所述入耳部的一侧为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底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包括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直径,所述第一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环绕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所述第二连接槽包括第三底面,所述第三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铺满所述第三底面,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便于将蓝牙耳机连接充电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蓝牙耳机
本技术一般涉及耳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耳机。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耳机领域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由于蓝牙技术的成熟,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蓝牙耳机。为了解决蓝牙耳机的充电问题,人们设计出了充电仓。现有的充电仓通过磁吸将蓝牙耳机吸附,而用户在将蓝牙耳机放入充电仓时,很有可能将蓝牙耳机偏置,导致蓝牙耳机未连接充电仓,用户也不易发现充电仓未对蓝牙耳机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便于连接充电仓的蓝牙耳机。第一方面,本技术的蓝牙耳机,包括入耳部和与所述入耳部固定连接的出耳部,所述出耳部的侧面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出耳部背向所述入耳部的一侧为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底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包括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直径,所述第一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环绕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所述第二连接槽包括第三底面,所述第三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铺满所述第三底面,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电极环绕第一连接槽的槽口,第二电极铺满第三底面,增加了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的面积,并且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形成阶梯槽,便于蓝牙耳机插入充电仓,使两者接触形成电连接,出耳部的侧面设置有卡接槽,卡接槽与充电仓内的卡接凸起配合,在将蓝牙耳机放入充电仓时,能够让用户感知到卡接凸起卡进卡接槽,从而提醒用户蓝牙耳机到达充电位置,并且也能够提高蓝牙耳机与充电仓连接的可靠性,能够解决现有的蓝牙耳机放入充电仓内时,用户不易发现蓝牙耳机未连接充电仓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蓝牙耳机的卡接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蓝牙耳机的第一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蓝牙耳机的第一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5,本技术的蓝牙耳机,包括入耳部11和与入耳部11固定连接的出耳部12,出耳部12的侧面设置有卡接槽13,出耳部12背向入耳部11的一侧为第一底面14,第一底面14设置有第一连接槽21,第一连接槽21包括第二底面22,第二底面22设置有第二连接槽31,第二连接槽31的直径小于第一连接槽21的直径,第一底面14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17,第一电极17环绕第一连接槽21的槽口,第二连接槽31包括第三底面32,第三底面32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极33,第二电极33铺满第三底面32,第一电极17的极性和第二电极33的极性相反。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入耳部的部分伸入用户的耳朵内,并且入耳部对着用户外耳道,将蓝牙耳机振动产生的声音传入用户的耳朵内。出耳部与入耳部固定连接,在将蓝牙耳机放入用户的耳朵时,出耳部暴露在用户耳朵外面,便于用于佩戴以及取下蓝牙耳机。当然出耳部还用于固定电池,电池用于给蓝牙耳机正常工作进行供电。出耳部背向入耳部的一侧设置有充电口,在用户不使用蓝牙耳机或者蓝牙耳机出现低电量的情况时,将蓝牙耳机放入充电仓,充电仓通过充电口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第一电极的极性与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具体是指,如果第一电极为正极,那么第二电极为负极;如果第一电极为负极,那么第二电极为正极。将第一电极环绕第一连接槽的槽口,第二电极铺满第三底面,增加了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的面积,当然,充电仓内电极的形状以及位置与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相对应,便于充电仓与蓝牙耳机进行配对充电,并且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形成阶梯槽,便于蓝牙耳机插入充电仓,使两者接触形成电连接,出耳部的侧面设置有卡接槽,卡接槽与充电仓内的卡接凸起配合,在将蓝牙耳机放入充电仓时,能够让用户感知到卡接凸起卡进卡接槽,从而提醒用户蓝牙耳机到达充电位置,并且也能够提高蓝牙耳机与充电仓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的,卡接槽13在出耳部1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侧面15和第二侧面16,第一侧面15和第二侧面16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5和第二侧面16均为弧面。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但不限于,第一侧面与卡接槽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45度,第二侧面与卡接槽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45度,便于在蓝牙耳机放入充电仓的时候,卡接凸起卡进卡接槽,也便于在从充电仓取出蓝牙耳机的时候,卡接凸起滑出卡接槽,便于用户使用蓝牙耳机。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槽21为柱形槽。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槽为柱形槽,在将蓝牙耳机放入充电仓时,便于第一连接槽与充电仓内的第一连接凸起配合,便于二者电连接,从而使得充电仓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槽31为柱形槽。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槽为柱形槽,在将蓝牙耳机放入充电仓时,便于第二连接槽与充电仓内的第二连接凸起配合,便于二者电连接,从而使得充电仓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进一步的,第二底面22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3,第一绝缘层23环绕第二连接槽31的槽口。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能够防止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电连接,造成短路,保证了蓝牙耳机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槽31的侧壁设置有第二绝缘层3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层环绕第二连接槽的侧壁,第二绝缘层能够防止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电连接,造成短路,保证了蓝牙耳机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进一步的,出耳部12的侧面间隔设置有两个卡接槽1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卡接槽,进一步提高了蓝牙耳机与充电仓连接的可靠性。在将蓝牙耳机放入充电仓后,在未将充电仓的上盖盖合时,即使充电仓倾倒,蓝牙耳机也不会从充电仓滑出。可以但不限于,两个卡接槽相背设置。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入耳部和与所述入耳部固定连接的出耳部,所述出耳部的侧面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出耳部背向所述入耳部的一侧为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底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包括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直径,所述第一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环绕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所述第二连接槽包括第三底面,所述第三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铺满所述第三底面,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入耳部和与所述入耳部固定连接的出耳部,所述出耳部的侧面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出耳部背向所述入耳部的一侧为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底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包括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设置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槽的直径,所述第一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环绕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口,所述第二连接槽包括第三底面,所述第三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铺满所述第三底面,所述第一电极的极性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在所述出耳部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杨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伟途力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