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71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包括左侧底盘系统、右侧底盘系统、拱式折叠支架系统和竖向转动系统。该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能够实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的自动收缩折叠或者伸展打开、起立或者平放,从而减小该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在非工作状态的尺寸,便于运输,进而大幅提升设备利用率和检测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工作量和机具使用量、降低检测工作的劳动强度及安全风险;一台该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即可在不同地点循环使用,为隧道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及运营阶段的定期维护提供保障;该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结构简单、形式新颖、智能化程度高、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
本技术涉及隧道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交通基础建设已从高速发展调整为高质量发展,行业内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工程质量、运营安全重视程度大幅提高,因此对隧道结构及其背后岩土特性的检测是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而便捷、高效、安全的智能综合检测平台则是检测工作的重要保障。便捷、高效、安全的智能综合检测平台,能大大提高检测工作效率、降低检测作业风险、减小检测工作对施工、运营的干扰,使得多手段、多方位、全覆盖检测便于实现,可折叠收放,便于运输,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工程质量、运营安全提供重要保障。目前,国内一般通用的检测方式是采用汽车、升降机、脚手架等占用较大空间的方式对隧道进行检测,这种方式操作不便、工作效率低、安全风险大、检测效果差、极大的影响了线路交通。因此,一种便捷、高效、安全的智能综合检测平台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常规采用汽车、升降机、脚手架等占用较大空间的方式对隧道进行检测,这种方式操作不便、工作效率低、安全风险大、检测效果差、极大的影响了线路交通的问题,提供一种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包括:左侧底盘系统,用于沿隧道线路方向行走;右侧底盘系统,用于沿隧道线路方向行走,以及用于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左侧底盘系统;拱式折叠支架系统,包括若干个依次转动连接的支臂,所有所述支臂能够展开形成拱形支架,或者能够收缩相对折叠,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适配隧道壁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向导轨,所述环向导轨用于设置能够沿其行走的小车,所述小车用于设置隧道检测装置;竖向转动系统,所述左侧底盘系统和所述右侧底盘系统均设有所述竖向转动系统,所述竖向转动系统分别连接于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的两拱脚,所述竖向转动系统用于将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起立以适配隧道横断面,或者用于将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平放以适配于所述左侧底盘系统和所述右侧底盘系统顶部。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能够通过在总控系统中预设置操作程序,实现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的自动收缩折叠或者伸展打开,实现所述竖向转动系统带动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起立或者平放,以及实现所述左侧底盘系统和所述右侧底盘系统的移动,从而减小该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在非工作状态的尺寸,便于运输,进而大幅提升设备利用率和检测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工作量和机具使用量、降低检测工作的劳动强度及安全风险;一台该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即可在不同地点循环使用,为隧道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及运营阶段的定期维护提供保障;该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结构简单、形式新颖、智能化程度高、安全可靠。优选地,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包括一对连接臂、一对一号折叠臂、一对二号折叠臂和一对三号折叠臂,所述连接臂一端连接于所述竖向转动系统,所述连接臂另一端连接所述一号折叠臂,所述一号折叠臂顶端转动连接所述二号折叠臂底端,所述二号折叠臂顶端转动连接所述三号折叠臂底端,两个所述三号折叠臂顶端转动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还包括一号动力轴、二号动力轴和从动转轴,所述一号折叠臂和所述二号折叠臂通过所述一号动力轴转动连接,所述二号折叠臂和所述三号折叠臂通过所述二号动力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三号折叠臂通过所述从动转轴转动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一号动力轴包括一号轴和驱动所述一号轴转动的电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二号动力轴包括二号轴和驱动所述二号轴转动的电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还包括一号动力托架和二号动力托架,所述一号动力托架设于所述一号折叠臂上,所述一号动力托架用于设置所述一号动力轴,所述二号动力托架设于所述二号折叠臂上,所述二号动力托架用于设置所述二号动力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一号轴配合于所述一号折叠臂和所述二号折叠臂铰接处,驱动所述一号轴转动的电机设于所述一号动力托架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二号轴配合于所述二号折叠臂和所述三号折叠臂铰接处,驱动所述二号轴转动的电机设于所述二号动力托架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还包括一对折叠短臂,所述折叠短臂连接于所述二号折叠臂顶端内侧,所述折叠短臂一方面用于限制所述三号折叠臂的转动方向,另一方面用于为所述三号折叠臂空出折叠空间。优选地,所述竖向转动系统包括底座、竖转轴和竖转动力部件,所述左侧底盘系统和所述右侧底盘系统上分别设置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所述竖转动力部件以及转动设置所述竖转轴,所述竖转轴连接于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的拱脚,所述竖转动力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竖转轴的转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竖转动力部件包括驱动所述竖转轴转动的电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竖向转动系统还包括竖转减速部件和竖转传动部件,所述竖转动力部件连接所述竖转减速部件,所述竖转减速部件通过所述竖转传动部件连接所述竖转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竖转减速部件包括齿轮减速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竖转传动部件包括传动链条,所述竖转轴上设有轴齿轮,所述传动链条啮合所述轴齿轮。优选地,所述左侧底盘系统包括左底盘、固定方向动力轮和固定方向平衡轮,所述左底盘底部设置所述固定方向动力轮和所述固定方向平衡轮,所述固定方向动力轮用于驱动所述左底盘沿隧道线路方向行走。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方向平衡轮包括若干个。优选地,所述右侧底盘系统包括右底盘、水平转轴、可变方向动力轮和可变方向平衡轮,所述右底盘底部设置所述水平转轴和所述可变方向平衡轮,所述水平转轴连接所述可变方向动力轮,所述可变方向动力轮用于驱动所述右底盘沿隧道线路方向行走,所述水平转轴用于转动所述可变方向动力轮,使所述可变方向动力轮还用于驱动所述右侧底盘系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左侧底盘系统。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可变方向平衡轮为万向轮,可根据所述右侧底盘系统的运动趋势动态调整自身运动方向。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可变方向平衡轮包括若干个。优选地,所述左侧底盘系统和所述右侧底盘系统上分别设有纵向滑道,所述竖向转动系统滑动连接于所述纵向滑道。采用这种结构设置,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折叠平放后,所述竖向转动系统能够通过所述纵向滑道带动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移动到所述左侧底盘系统和所述右侧底盘系统的一端,以减小非工作状态尺寸,进而完成全部折叠动作。优选地,该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还包括总控系统,所述总控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左侧底盘系统、所述右侧底盘系统、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和所述竖向转动系统的运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总控系统包括PLC控制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能够通过在总控系统中预设置操作程序,实现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的自动收缩折叠或者伸展打开,实现所述竖向转动系统带动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起立或者平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左侧底盘系统(11),用于沿隧道线路方向行走;/n右侧底盘系统(12),用于沿隧道线路方向行走,以及用于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左侧底盘系统(11);/n拱式折叠支架系统,包括若干个依次转动连接的支臂,所有所述支臂能够展开形成拱形支架,或者能够收缩相对折叠,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适配隧道壁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向导轨(45),所述环向导轨(45)用于设置能够沿其行走的小车,所述小车用于设置隧道检测装置;/n竖向转动系统,所述左侧底盘系统(11)和所述右侧底盘系统(12)均设有所述竖向转动系统,所述竖向转动系统分别连接于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的两拱脚,所述竖向转动系统用于将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起立以适配隧道横断面,或者用于将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平放以适配于所述左侧底盘系统(11)和所述右侧底盘系统(12)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侧底盘系统(11),用于沿隧道线路方向行走;
右侧底盘系统(12),用于沿隧道线路方向行走,以及用于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左侧底盘系统(11);
拱式折叠支架系统,包括若干个依次转动连接的支臂,所有所述支臂能够展开形成拱形支架,或者能够收缩相对折叠,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适配隧道壁的外侧壁上设有环向导轨(45),所述环向导轨(45)用于设置能够沿其行走的小车,所述小车用于设置隧道检测装置;
竖向转动系统,所述左侧底盘系统(11)和所述右侧底盘系统(12)均设有所述竖向转动系统,所述竖向转动系统分别连接于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的两拱脚,所述竖向转动系统用于将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起立以适配隧道横断面,或者用于将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平放以适配于所述左侧底盘系统(11)和所述右侧底盘系统(12)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包括一对连接臂(30)、一对一号折叠臂(41)、一对二号折叠臂(42)和一对三号折叠臂(43),所述连接臂(30)一端连接于所述竖向转动系统,所述连接臂(30)另一端连接所述一号折叠臂(41),所述一号折叠臂(41)顶端转动连接所述二号折叠臂(42)底端,所述二号折叠臂(42)顶端转动连接所述三号折叠臂(43)底端,两个所述三号折叠臂(43)顶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还包括一号动力轴(51)、二号动力轴(52)和从动转轴(53),所述一号折叠臂(41)和所述二号折叠臂(42)通过所述一号动力轴(51)转动连接,所述二号折叠臂(42)和所述三号折叠臂(43)通过所述二号动力轴(52)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三号折叠臂(43)通过所述从动转轴(53)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隧道智能综合检测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式折叠支架系统还包括一号动力托架(54)和二号动力托架(55),所述一号动力托架(54)设于所述一号折叠臂(41)上,所述一号动力托架(54)用于设置所述一号动力轴(51),所述二号动力托架(55)设于所述二号折叠臂(42)上,所述二号动力托架(55)用于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薇王晓勇张春武张瑞杰马驰王哲贾会杰
申请(专利权)人:铁科润诚成都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