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拼装的温控介质输送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70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一种可快速拼装的温控介质输送管路,包含多个依次连接的加热复合软管,所述加热复合软管包含分别设置于复合软管左右两端的连接套,以及贯穿设置于所述复合软管的加热装置,所述连接套分别固接互相配合的有公接头和母接头,相邻的加热复合软管通过所述公接头和所述母接头通过卡箍锁紧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复合软管的内部,所述加热装置包含长条部和弯折部,所述长条部间隙设置于所述复合软管内部,所述弯折部弯折设置于所述连接套内,并且所述弯折部突出设置于所述连接套的外侧,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连接套之间的夹角为60‑65°;所述加热装置的顶端设置有密封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拼装的温控介质输送管路
本技术涉及输送管路领域,具体指有一种可快速拼装的温控介质输送管路。
技术介绍
液体的传输大多数采用复合软管,复合软管是一种特殊的包装容器。复合软管由多种材料多层密封结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仍然有较好的抗破裂和抗泄漏性,不会突然爆裂,能够轻易处理汽油、柴油、原油、和多种化学液体的传输工作,甚至在寒冷的天气里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柔韧性。具有重量轻、韧性强、易搬运、管体柔软、使用灵活、耐高温、低温、抗老化、不变形、耐腐蚀、裸露内螺旋金属与特制内层,具有可靠的静电逸散性能。目前复合软管输送液体的过程中,由于软管的结构柔软、易变形等特点,软管的内部难以设置加热装置,无法对传输的液体进行加热作用。同时,对于长距离的液体传输,由于加热装置的长度如果过于长,其加热能耗比将会大大降低。通过对多节含有加热装置的复合软管进行拼接用以长距离输送液体一直是本领域的难题。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可快速拼装的温控介质输送管路是本技术研究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拼装的温控介质输送管路,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因此,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效果和/或优点:本技术在复合软管的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加热装置的弯折部和长条部的合理设置,实现了复合软管内加热的功能。本技术采用的加热装置包含弯折部和长条部,长条部间隙设置于复合软管内,可以有效加热复合软管内的液体,弯折部以60-65°的角度弯折设置于连接套的内部,并且同样以60-65°的角度突出设置于连接套的外侧,该结构可以起到对两个金属螺纹管的连接部分提高加热面积的同时,该弯折结构可以有效承受复合软管内的液体流动,避免传统单一长条状或直角形状的加热装置在长时间的液体冲刷下产生变形。本技术在复合软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套,通过在连接套和复合软管的连接处填充有密封圈,可以有效起到复合软管与连接套之间的密封作用,再通过连接于连接套的公接头、母接头将多个复合软管连接。本技术在加热装置的顶端设置有密封件,通过外螺纹台、挡边螺母、密封套的合理设置,起到对加热装置的密封作用,有效防止复合软管内部的液体渗出,也有效保护加热装置不被外界液体接触。应当明白,本技术的上文的概述和下面的详细说明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意在提供对如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单节复合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密封件的结构爆炸图。图4为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两节加热复合软管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5,一种可快速拼装的温控介质输送管路,包含多个依次连接的加热复合软管,所述加热复合软管包含分别设置于复合软管1左右两端的连接套2,以及贯穿设置于所述复合软管1的加热装置3,所述加热装置3通过电源线连接到电源,所述复合软管1包含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钢丝101、抗拉层102、内钢丝103,所述连接套2包含分别套接于所述复合软管1的左右两端,所述连接套2分别固接互相配合的有公接头402和母接头401,相邻的加热复合软管1通过所述公接头402和所述母接头401通过卡箍7锁紧连接;所述加热装置3设置于所述复合软管1的内部,所述加热装置3包含长条部302、弯折部301,所述长条部302间隙设置于所述复合软管1内部,所述弯折部301弯折设置于所述连接套2内,并且所述弯折部301突出设置于所述连接套2的外侧,所述弯折部301与所述连接套2之间的夹角为60-65°;所述加热装置3的顶端设置有密封件6。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6包含:外螺纹台601,固接于所述加热装置3的顶端,以及挡边螺母602,套接于所述外螺纹台601,所述挡边螺母602设置有和所述外螺纹台601相配合的内螺纹,以及密封套603,套接于所述外螺纹台601和所述挡边螺母602之间的空隙。进一步地,所述长条部302和所述弯折部301套接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2包含外钢圈201和内螺管202,所述复合软管1固接至所述外钢圈201和所述内螺管202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软管1和所述连接套2的连接处填充有密封圈5。进一步地,所述母接头401在其内壁的边缘设置有一圈内凹槽4011,所述公接头402的外壁设置为和所述内凹槽4011相配合的直径,所述公接头402在其外壁固接有一圈凸沿4021。进一步地,所述公接头402和所述母接头401均设置有便于卡箍7定位的定位圈403。进一步地,所述卡箍7锁紧设置于所述定位圈403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3为电阻丝。参考图6,将两节加热复合软管1的公接头402和母接头401对应接入,并且通过卡箍7锁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拼装的温控介质输送管路,包含多个依次连接的加热复合软管,所述加热复合软管包含分别设置于复合软管左右两端的连接套,以及贯穿设置于所述复合软管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电源线连接到电源,所述复合软管包含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钢丝、抗拉层、内钢丝,其特征在于:/n所述连接套包含分别套接于所述复合软管的左右两端,所述连接套分别固接互相配合的有公接头和母接头,相邻的加热复合软管通过所述公接头和所述母接头通过卡箍锁紧连接;/n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复合软管的内部,所述加热装置包含长条部和弯折部,所述长条部间隙设置于所述复合软管内部,所述弯折部弯折设置于所述连接套内,并且所述弯折部突出设置于所述连接套的外侧,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连接套之间的夹角为60-65°;/n所述加热装置的顶端设置有密封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拼装的温控介质输送管路,包含多个依次连接的加热复合软管,所述加热复合软管包含分别设置于复合软管左右两端的连接套,以及贯穿设置于所述复合软管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电源线连接到电源,所述复合软管包含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钢丝、抗拉层、内钢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套包含分别套接于所述复合软管的左右两端,所述连接套分别固接互相配合的有公接头和母接头,相邻的加热复合软管通过所述公接头和所述母接头通过卡箍锁紧连接;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复合软管的内部,所述加热装置包含长条部和弯折部,所述长条部间隙设置于所述复合软管内部,所述弯折部弯折设置于所述连接套内,并且所述弯折部突出设置于所述连接套的外侧,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连接套之间的夹角为60-65°;
所述加热装置的顶端设置有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拼装的温控介质输送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含:
外螺纹台,固接于所述加热装置的顶端,以及
挡边螺母,套接于所述外螺纹台,所述挡边螺母设置有和所述外螺纹台相配合的内螺纹,以及
密封套,套接于所述外螺纹台和所述挡边螺母之间的空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恩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卓励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