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42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4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其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节间柱,节间柱为内部中空且上下开口设置,所述节间柱内部空腔的横截面为“+”形状,相邻节间柱之间设有标准节,标准节内部开设有上下开口的标准腔,相邻节间柱的内部空间通过标准腔密封连通,标准节的上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相对的端面分别于节间柱和标准节固定连接,连接板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浇筑孔,节间柱内部空间通过浇筑孔连通于标准腔,本申请具有提高组合墙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组合墙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
技术介绍
钢模壳混凝土结构是一种以钢结构构件为模板,并在内部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钢与砼的结合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相比,钢模壳砼组合结构可实现工厂化、集改化、标准化和数模化,钢模壳梁、柱结构是钢模壳混凝土组合结构中较为常见的结构,作为建筑物的重要支撑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建筑楼宇的成本和安全性能,暗柱是剪力墙中边缘构件的别称,是剪力墙的一部分,一般位于墙肢平面的端部,主要用于承载墙体受到的平面内弯矩作用,暗柱宽度和墙身等同,在外观上暗藏于墙中不易辨别,故而得名。现有的组合墙在安装时,先将节间柱固定在地面上,再往节间柱的上端面焊接下一个节间柱,最后往节间柱内灌入混凝土使其形成暗柱。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组合墙过高需要使用多节节间柱时,相邻节间柱之间进行焊接的稳定性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相邻节间柱之间进行焊接的稳定性较差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节间柱,节间柱为内部中空且上下开口设置,所述节间柱内部空腔的横截面为“+”形状,相邻节间柱之间设有标准节,标准节内部开设有上下开口的标准腔,相邻节间柱的内部空间通过标准腔密封连通,标准节的上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相对的端面分别于节间柱和标准节固定连接,连接板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浇筑孔,节间柱内部空间通过浇筑孔连通于标准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个节间柱竖直固定在地面上,在需要往上安装下一个节间柱前,先往节间柱内灌入混凝土,使其稳固性大大提高,将连接板分别固定在标准节的上下端面,再将标准节通过连接板固定在第一个节间柱的上端面,并通过浇筑孔往标准腔内灌入混凝土,使得标准腔内的混凝土均与节间柱内的混凝土、连接板和标准节进行固定,并将节间柱、连接板与标准节三者之间进行外壁焊接,使得整体稳固性进一步的增强,而后再往标准节上的的连接板上固定下一个节间柱,依次往复,使得节间柱与标准节之间、相邻节间柱之间的稳固性大大提高,进而提高了组合墙的稳固性。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主板和副板,副板共有两个,两个副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板长度方向两侧的侧壁上,浇筑孔均开设在主板上表面和副板上表面,连接板横截面的形状与节间柱横截面的形状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板与副板固定连接,在进行标准节安装时,主板侧壁和副板侧壁均与节间柱外侧壁进行焊接,同时还会与标准节外侧壁进行焊接,使得标准节内浇筑混凝土后,连接板的稳固性更佳,而由于连接板横截面的形状与节间柱横截面形状一致,在保证连接板进行固定的便捷性和稳固性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减少连接板的制造用料,并能够提高组合墙的美观性。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壁突出节间柱的外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连接板的焊接时,向外突出的连接板与节间柱侧壁之间、与标准节侧壁之间的焊接能够更加牢固,并且能够在进行标准节与节间柱之间的安装时,能够拥有更大的误差余量,还能够使得组合墙看起来更有层次感;并且在施工时,连接板首先与标准节进行固定,在将带有连接板的标准节固定到节间柱上时,能够允许节间柱与标准节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进而提高施工效率。优选的,所述节间柱包括矩形环状的隔板和分别固定连接在隔板四个外侧壁的连接框,每个连接框将隔板一个外侧壁包裹,隔板每个外侧壁分别与一个连接框形成上下开口的浇筑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往节间柱内浇筑混凝土时,隔板能够将混凝土分成五部分,使得混凝土与节间柱之间的固定粘接面积大大增加,在进行节间柱与连接板之间的固定时,隔板能够对连接板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标准节与节间柱安装后的稳定性增加。优选的,所述标准腔的侧壁均与连接框的内侧壁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往标准腔内灌入混凝土时,能够使得标准腔内的混凝土最大面积的与节间柱内的混凝土进行固定粘接,使得节间柱与标准节之间的稳固性更佳。优选的,所述浇筑孔包括主孔和副孔,隔板的上开口完全与主孔连通,主孔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相对的浇筑腔上方并与浇筑腔连通,副孔开设在主孔长度方向的两侧并分别与另外两个浇筑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往标准节内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通过往主孔内浇筑,可使得混凝土同时进入隔板内和相对的两个浇筑腔内,将浇筑混凝土上表面与连接板靠近节间柱的端面齐平,可使得隔板内部的混凝土和相对浇筑腔的混凝土能够通过主孔内的混凝土相互固定,进一步的提高组合墙安装后的稳定性;在标准腔内灌满混凝土后,连接板上位于主孔与副孔之间的部分与混凝土固定粘接,而标准腔内的混凝土与节间柱内的混凝土相互固定,进而使得连接板在标准节与节间柱之间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标准腔内壁固设有若干水平设置的加劲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标准腔内灌入混凝土时,加劲板能够变向的加大混凝土与标准节之间的固定粘接面积,进而使得混凝土与标准节之间更加的牢固。优选的,所述副孔的开设面积小于浇筑腔横截面的面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板位于标准腔开口处的覆盖面积进一步加大,在保证混凝土浇灌效率的前提下,使得连接板与混凝土的粘接固定面积更大,进而使得组合墙在安装后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隔板靠近标准节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环,连接板靠近节间柱的端面开设有供连接环插入的连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连接板固定在标准节上后,在将标准节安装在节间柱上时,或将节间柱安装在标准节上时,将连接环与连接槽对准,使得连接环插入连接槽内,能够使得节间柱与标准节之间能够进行初步的定位,使得组合墙安装后的稳固性进一步提高。优选的,所述连接环横截面与隔板横截面一致,连接环的四角处均向外延伸有固定板,位于四角处的固定板分别延伸至连接框的上端面,固定板靠近外界的侧壁均与连接板的外侧壁齐平,连接板靠近节间柱的端面开设有若干连通于连接槽的固定槽,固定槽供固定板插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插入固定槽后,能够进一步的对节间柱和标准节机械能定位,在固定板插入固定槽,并往节间柱和标准节内浇筑完混凝土后,将固定板位于外界的侧壁与连接框和连接板进行固定焊接,能够使得组合墙的稳固性进一步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为显示隔板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为显示加劲板的俯视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为显示加劲板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为显示连接环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为显示连接槽和固定槽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为显示浇筑孔和气孔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为显示连接板和节间柱形状的俯视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为显示连接板和节间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节间柱(1),节间柱(1)为内部中空且上下开口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间柱(1)内部空腔的横截面为“+”形状,相邻节间柱(1)之间设有标准节(2),标准节(2)内部开设有上下开口的标准腔(21),相邻节间柱(1)的内部空间通过标准腔(21)密封连通,标准节(2)的上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连接板(3)相对的端面分别于节间柱(1)和标准节(2)固定连接,连接板(3)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浇筑孔(4),节间柱(1)内部空间通过浇筑孔(4)连通于标准腔(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节间柱(1),节间柱(1)为内部中空且上下开口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间柱(1)内部空腔的横截面为“+”形状,相邻节间柱(1)之间设有标准节(2),标准节(2)内部开设有上下开口的标准腔(21),相邻节间柱(1)的内部空间通过标准腔(21)密封连通,标准节(2)的上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连接板(3)相对的端面分别于节间柱(1)和标准节(2)固定连接,连接板(3)上表面开设有若干浇筑孔(4),节间柱(1)内部空间通过浇筑孔(4)连通于标准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包括主板(31)和副板(32),副板(32)共有两个,两个副板(32)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板(31)长度方向两侧的侧壁上,浇筑孔(4)均开设在主板(31)上表面和副板(32)上表面,连接板(3)横截面的形状与节间柱(1)横截面的形状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的外侧壁突出节间柱(1)的外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十字形柱标准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节间柱(1)包括矩形环状的隔板(11)和分别固定连接在隔板(11)四个外侧壁的连接框(12),每个连接框(12)将隔板(11)一个外侧壁包裹,隔板(11)每个外侧壁分别与一个连接框(12)形成上下开口的浇筑腔(1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模壳混凝土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喜张天宝贾文文汪凯杨安营徐星明张微杨璋韩晓军刘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国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绿色建筑产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