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所述装载底架的前侧固定有传动机构,所述装载底架通过传动机构与装载翻斗连接,所述定位基座的内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且定位基座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固定有传动电机,所述转动杆的外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照明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装载翻斗升降、转动,取代了传统液压杆直接操控的方式,能够避免长时间装载下对液压杆结构的损伤,进而提高装载机的使用寿命,通过传动电机带动照明灯的转动,能够对装载机的装载视野以及行驶道路进行清晰的照明工作,进而避免夜晚工作过程中,驾驶员意外碰伤行人、无法准确的进行装载工作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具体是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
技术介绍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在道路、特别是在公路施工中,装载机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是公路施工养护的重要设备。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道路养护的装载机存在着一些缺点,传统的装载机多采用液压杆直接推动的方式,长时间使用后易造成液压杆受损,装载能力降低,且在夜晚施工过程中,装载机的照明能力低下,无法对行驶道路进行清晰的照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包括装载底架,所述装载底架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室,且装载底架的前侧固定有传动机构,所述装载底架通过传动机构与装载翻斗连接,所述驾驶室的顶端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定位基座,所述定位基座的内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且定位基座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固定有传动电机,所述转动杆的外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照明灯,且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电机的端部固定有锥形齿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基座,所述传动基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臂力架,且传动基座的底端固定有升降液压杆,所述臂力架的内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翻斗液压杆,所述翻斗液压杆的伸缩端转动连接有连杆A,所述连杆A通过中转支杆与臂力架连接,且连杆A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杆B。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杆A通过连杆B与装载翻斗转动连接,所述连杆B的长度为连杆A长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载翻斗包括盛料斗,所述盛料斗的前侧位于底端位置处拧合固定有推料齿,且盛料斗的后侧固定有定位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料齿为锥形结构,且推料齿的数量不少于10个,所述推料齿之间的间隔距离不高于20c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齿轮与锥形齿轮的齿牙相互啮合,所述传动电机与转动杆通过锥形齿轮和传动齿轮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照明灯的底端设置有定位轴套,且照明灯通过定位轴套与转动杆套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装载翻斗升降、转动,取代了传统液压杆直接操控的方式,能够避免长时间装载下对液压杆结构的损伤,进而提高装载机的使用寿命,确保装载机的高效装载能力,通过传动电机带动照明灯的转动,能够对装载机的装载视野以及行驶道路进行清晰的照明工作,进而避免夜晚工作过程中,驾驶员意外碰伤行人、无法准确的进行装载工作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中照明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中装载翻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载底架;2、驾驶室;3、定位基座;4、照明灯;5、传动机构;51、传动基座;52、升降液压杆;53、臂力架;54、翻斗液压杆;55、中转支杆;56、连杆A;57、连杆B;6、装载翻斗;61、盛料斗;62、推料齿;63、定位架;7、转动杆;8、传动齿轮;9、锥形齿轮;10、传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包括装载底架1,装载底架1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室2,且装载底架1的前侧固定有传动机构5,传动机构5包括传动基座51,传动基座5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臂力架53,且传动基座51的底端固定有升降液压杆52,臂力架53的内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翻斗液压杆54,翻斗液压杆54的伸缩端转动连接有连杆A56,连杆A56通过中转支杆55与臂力架53连接,且连杆A56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杆B57,连杆A56通过连杆B57与装载翻斗6转动连接,连杆B57的长度为连杆A56长度的二分之一,在使用装载机进行装载时,升降液压杆52的伸缩端伸出,推动臂力架53向上移动,同步的推动装载翻斗6向上移动,将装载翻斗6悬停在空中,便于驾驶员将装载机移动至装载位置处,在驾驶员将装载机移动至装载位置处后,升降液压杆52的伸缩端收回,带动装载翻斗6向下移动,将装载翻斗6移动至货物的底端,同步的翻斗液压杆54工作,带动连杆A56转动,在中转支杆55的中转连接下,带动连杆B57转动,对装载翻斗6的装载角度进行调节,使装载翻斗6能够最大限度的装载货物。装载底架1通过传动机构5与装载翻斗6连接,装载翻斗6包括盛料斗61,盛料斗61的前侧位于底端位置处拧合固定有推料齿62,且盛料斗61的后侧固定有定位架63,推料齿62为锥形结构,且推料齿62的数量不少于10个,推料齿62之间的间隔距离不高于20cm,在装载过程中,通过锥形结构的推料齿62,能够加强盛料斗61对货物的装载能力,使盛料斗61更加便捷的推入货物底部,进而降低装载机的装载强度,节省油耗,同步的通过推料齿62与盛料斗61的拧合固定,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不同型号的推料齿62进行更换,提高装载翻斗6的多功能使用性。驾驶室2的顶端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定位基座3,定位基座3的内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7,且定位基座3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固定有传动电机10,转动杆7的外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照明灯4,且转动杆7的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8,传动电机10的端部固定有锥形齿轮9,传动齿轮8与锥形齿轮9的齿牙相互啮合,传动电机10与转动杆7通过锥形齿轮9和传动齿轮8转动连接,照明灯4的底端设置有定位轴套,且照明灯4通过定位轴套与转动杆7套接固定,在夜晚装载过程中,当驾驶员的装载视野或行驶道路不清晰时,传动电机10工作,带动锥形齿轮9转动,通过传动齿轮8与锥形齿轮9齿牙的相互啮合,带动转动杆7转动,同步的对照明灯4的照明方向进行调节,使驾驶员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装载翻斗6的装载情况以及行驶道路的路况。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装载机进行装载时,升降液压杆52的伸缩端伸出,推动臂力架53向上移动,同步的推动装载翻斗6向上移动,将装载翻斗6悬停在空中,便于驾驶员将装载机移动至装载位置处,在驾驶员将装载机移动至装载位置处后,升降液压杆52的伸缩端收回,带动装载翻斗6向下移动,将装载翻斗6移动至货物的底端,同步的翻斗液压杆54工作,带动连杆A56转动,在中转支杆55的中转连接下,带动连杆B57转动,对装载翻斗6的装载角度进行调节,使装载翻斗6能够最大限度的装载货物,在装载过程中,通过锥形结构的推料齿62,能够加强盛料斗61对货物的装载能力,使盛料斗61更加便捷的推入货物底部,进而降低装载机的装载强度,节省油耗,同步的通过推料齿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包括装载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底架(1)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室(2),且装载底架(1)的前侧固定有传动机构(5),所述装载底架(1)通过传动机构(5)与装载翻斗(6)连接,所述驾驶室(2)的顶端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定位基座(3),所述定位基座(3)的内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7),且定位基座(3)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固定有传动电机(10),所述转动杆(7)的外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照明灯(4),且转动杆(7)的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8),所述传动电机(10)的端部固定有锥形齿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包括装载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底架(1)的上方设置有驾驶室(2),且装载底架(1)的前侧固定有传动机构(5),所述装载底架(1)通过传动机构(5)与装载翻斗(6)连接,所述驾驶室(2)的顶端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定位基座(3),所述定位基座(3)的内侧位于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7),且定位基座(3)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固定有传动电机(10),所述转动杆(7)的外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照明灯(4),且转动杆(7)的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8),所述传动电机(10)的端部固定有锥形齿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施工养护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传动基座(51),所述传动基座(5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臂力架(53),且传动基座(51)的底端固定有升降液压杆(52),所述臂力架(53)的内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翻斗液压杆(54),所述翻斗液压杆(54)的伸缩端转动连接有连杆A(56),所述连杆A(56)通过中转支杆(55)与臂力架(53)连接,且连杆A(56)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连杆B(5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丽,
申请(专利权)人:陈春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