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人行通道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33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人行通道闸,包括底座和连接于底座的两个机箱,两个所述机箱内分别连接有一个转动组件,每个所述转动组件分别连接有一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向两个机箱相对的一侧伸出,挡板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辅助板,两个机箱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感应器,其中一个机箱设有指纹识别区,另一个机箱设有卡片识别区,所述指纹识别区连接有指纹识别器,所述卡片识别区连接有卡片识别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指纹识别器和卡片识别器,利用指纹和卡片的识别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对进出人员的自动检测,方便小区人员出入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外来人员随意进入,保证小区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人行通道闸
本技术属于闸机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人行通道闸。
技术介绍
人行通道闸,主要用于人行通道管理;具有快速打开、安全、方便等特点,是行人高频率出入通道的理想管理疏导设备;现已广泛应用于小区安全门等。现有的人行通道闸,在小区都是通过刷卡进出,现在很多小区都是租客,有时候会忘记带卡,给人带来诸多不便,当居民进去后,通道闸关闭不及时,有人就会尾随进去,给居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其次,由于闸机的挡板大多只遮挡中部,对下部无法遮挡,使得一些流浪猫、流浪狗等能够随意进出小区,给小区内的人员,尤其是儿童造成潜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人行通道闸,通过对识别方式的改变,使得住户的进出更加方便,其次,通过对结构的改变,有效避免流浪猫狗等随意进入小区。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人行通道闸,包括底座和连接于底座的两个机箱,两个所述机箱内分别连接有一个转动组件,每个所述转动组件分别连接有一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向两个机箱相对的一侧伸出,挡板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辅助板,两个机箱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感应器,其中一个机箱设有指纹识别区,另一个机箱设有卡片识别区,所述指纹识别区连接有指纹识别器,所述卡片识别区连接有卡片识别器,所述感应器、指纹识别器、卡片识别器和转动组件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指纹识别区和卡片识别区均设于挡板的同一侧。通过设置指纹识别器和卡片识别器,利用指纹和卡片的识别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对进出人员的自动检测,方便小区人员出入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外来人员随意进入,保证小区安全,通过在挡板下端连接辅助板,可以避免流浪动物随意进出小区,保证小区内部的安全性,使用时,将辅助板连接在挡板下部,辅助板随着挡板一同转动,实现开关。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组和转轴,所述电机通过齿轮组连接于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固定架转动连接于机箱,固定架通过轴承连接于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连接板连接于挡板,所述连接板为“L”形,连接板的其中一端连接于转轴,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挡板,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进一步的,所述机箱内设有支撑块,所述电机的壳体连接于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用于对电机的壳体限位,通过设置电机和转轴,利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能够实现转动的精准控制,并且整个转动组件结构简单,便于维修,通过选用步进电机,方便对电机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使得步进电机每次转动角度相同,保证挡板转动90°,实现开闭,同时通过电路连接(此处的电路为现有技术),电机可以实现正反转。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通过齿轮组带动转轴转动,当转轴转动90°时,挡板平行于机箱侧壁,此时挡板开启,方便人员出入,出入结束后,电机反向转动,两个挡板转动至共面,此时挡板关闭,其中一个所述机箱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摄像头,可以实现对进入人员的面部识别,提高整个装置的适用性。本申请中的面部识别、指纹识别和卡片识别,均属于现有技术。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底端设有“T”形的卡槽,所述辅助板的顶端设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头,所述卡头卡合于卡槽,通过设置卡槽和卡头,连接时只需将卡头与卡槽相配合,使得挡板和辅助板连接方便,连接后稳定性高。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内壁贴合有橡胶垫,当卡头与卡槽卡合时,卡头挤压橡胶垫,通过设置橡胶垫,使得卡头与卡槽的配合更加紧密,避免挡板在转动时,辅助板出现晃动。进一步的,所述卡槽远离机箱的一端为开口,安装时,卡头从卡槽的开口端进入卡槽,还包括堵头,所述堵头通过螺栓(图中未画出)连接于卡槽的开口端,通过设置堵头,在辅助板连接后,通过堵头对卡槽的开口端进行封堵,避免转动过程中,辅助板发生脱落。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包括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分别设于挡板的两侧,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在人员进入闸机和离开闸机时,都会对人员进行感应,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上侧倾斜设置,挡板上侧远离机箱的一端较低,将挡板的上端倾斜设置,下雨时,挡板上端的雨水由于重力作用会向较低的一端流动,避免雨水进入机箱内部。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机箱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连接板相适配的安装孔(图中未标出),所述机箱连接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为圆弧形板,所述挡雨板设于挡板的上侧,通过设置挡雨板,下雨时,避免雨水从安装孔进入机箱内,对转动组件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转动组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设置指纹识别器和卡片识别器,利用指纹和卡片的识别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对进出人员的自动检测,方便小区人员出入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外来人员随意进入,保证小区安全。(2)本技术通过在挡板下端连接辅助板,可以避免流浪动物随意进出小区,保证小区内部的安全性,使用时,将辅助板连接在挡板下部,辅助板随着挡板一同转动,实现开关。(3)本技术通过选用步进电机,方便对电机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使得步进电机每次转动角度相同,保证挡板转动90°,实现开闭。(4)本技术通过设置堵头,在辅助板连接后,通过堵头对卡槽的开口端进行封堵,避免转动过程中,辅助板发生脱落。(5)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在人员进入闸机和离开闸机时,都会对人员进行感应,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C部分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中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的模块示意图。1-机箱;2-卡片识别区;3-指纹识别区;4-摄像头;5-挡板;6-辅助板;7-底座;8-第一感应器;9-第二感应器;10-支撑块;11-电机;12-固定环;13-齿轮组;14-转轴;15-固定架;16-连接板;17-橡胶垫;18-堵头;19-卡头;20-挡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人行通道闸,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7)和连接于底座(7)的两个机箱(1),两个所述机箱(1)内分别连接有一个转动组件,每个所述转动组件分别连接有一个挡板(5),两个所述挡板(5)向两个机箱(1)相对的一侧伸出,挡板(5)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辅助板(6),两个机箱(1)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感应器,其中一个机箱(1)设有指纹识别区(3),另一个机箱(1)设有卡片识别区(2),所述指纹识别区(3)连接有指纹识别器,所述卡片识别区(2)连接有卡片识别器,所述感应器、指纹识别器、卡片识别器和转动组件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源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人行通道闸,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7)和连接于底座(7)的两个机箱(1),两个所述机箱(1)内分别连接有一个转动组件,每个所述转动组件分别连接有一个挡板(5),两个所述挡板(5)向两个机箱(1)相对的一侧伸出,挡板(5)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有辅助板(6),两个机箱(1)相对的一侧均连接有感应器,其中一个机箱(1)设有指纹识别区(3),另一个机箱(1)设有卡片识别区(2),所述指纹识别区(3)连接有指纹识别器,所述卡片识别区(2)连接有卡片识别器,所述感应器、指纹识别器、卡片识别器和转动组件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人行通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电机(11)、齿轮组(13)和转轴(14),所述电机(11)通过齿轮组(13)连接于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固定架(15)转动连接于机箱(1),所述转轴(14)通过连接板(16)连接于挡板(5),所述连接板(16)为“L”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人行通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1)为步进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人行通道闸,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延军孙环张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众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