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脱模的真空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268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脱模的真空夹具,属于电铸加工领域。该夹具主要包括上夹具体、下夹具体;所述的上夹具体包括上壳体、弧形板A、内衬层A、气动阀门A;所述的下夹具体包括下壳体、弧形板B、内衬层B、气动阀门B;所述的弧形板A与弧形板B分别固定贴合安装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内表面;所述的内衬层A与内衬层B分别固定贴附在弧形板A与弧形板B的内表面;所述的气动阀门A与气动阀门B分别固定安设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并分别同弧形凹槽A与弧形凹槽B相通;所述的定位孔与定位凸台配合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方便、脱模效果好、脱模效率高、脱模工艺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脱模的真空夹具
本技术属于电铸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脱模的真空夹具。
技术介绍
金属定影膜是一种薄壁无缝金属管,它是打印机或复印机中的重要部件之一。目前主要有冲压成型和电铸成型等方法来制备金属定影膜。其中电铸成型的金属定影膜由于具有超薄壁厚、材料性能高、精度高等诸多优点而受高端应用领域青睐。但在使用电铸成型法制备金属定影膜时,电铸层与芯模之间具有较强结合力,且金属管长径比大、与芯模配合精度高,导致电铸后无缝金属管极难从芯模上取下。专利号为JP2006-213960A和JP2012-58644A的日本专利分别通过在芯模与电铸层之间喷射高压液体和高压气体来进行脱模,但在高压液体/气体导入过程中容易造成电铸层的撕裂破坏,且它们都需依赖于昂贵的专用设备,导致脱模成本高。申请号为201410688005.8的专利公布了一种用于大长径比复合材料薄壁管的脱模装置及其脱模方法,该装置需要调节多个挡板瓣,使每个挡板瓣的内表面均紧靠薄壁管的外表面,然后在外力作用下完成脱模,其操作较为繁琐、耗时长,脱模效率较低。为此,亟需开发一种操作简单、脱模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脱模的真空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夹具体(1)、下夹具体(2);所述的上夹具体(1)包括上壳体(1-1)、弧形板A(1-2)、内衬层A(1-3)、气动阀门A(1-4);所述的下夹具体(2)包括下壳体(2-1)、弧形板B(2-2)、内衬层B(2-3)、气动阀门B(2-4);所述的上壳体(1-1)与下壳体(2-1)均为半圆环柱体,在其内表面分别设有弧形凹槽A(1-1-1)与弧形凹槽B(2-1-1),在其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孔(1-1-2)与定位凸台(2-1-2);所述的弧形板A(1-2)与弧形板B(2-2)上分别设有通孔阵列A(1-2-1)与通孔阵列B(2-2-1);所述的内衬层A(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脱模的真空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夹具体(1)、下夹具体(2);所述的上夹具体(1)包括上壳体(1-1)、弧形板A(1-2)、内衬层A(1-3)、气动阀门A(1-4);所述的下夹具体(2)包括下壳体(2-1)、弧形板B(2-2)、内衬层B(2-3)、气动阀门B(2-4);所述的上壳体(1-1)与下壳体(2-1)均为半圆环柱体,在其内表面分别设有弧形凹槽A(1-1-1)与弧形凹槽B(2-1-1),在其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孔(1-1-2)与定位凸台(2-1-2);所述的弧形板A(1-2)与弧形板B(2-2)上分别设有通孔阵列A(1-2-1)与通孔阵列B(2-2-1);所述的内衬层A(1-3)与内衬层B(2-3)上分别设有通孔阵列C(1-3-1)与通孔阵列D(2-3-1);所述的弧形板A(1-2)与弧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日鑫明平美闫亮李佳冰李云涛尚晨阳孔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