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用检测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培养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生物用检测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微生物培养,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和人为创造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等),使某些(种)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称为微生物培养。现有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缺乏有效的换气装置,容易使装置内部的空气变质,影响微生物的正常培养,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效加强培养箱内部的空气流出,提高内部空气质量,提高实用性的微生物用检测培养装置。本技术的一种微生物用检测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连接板、气泵、过滤箱、连接架和空气干燥器,培养箱的内部设置有腔室,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托架,多组托架上均设置有多组培养皿,腔室的右端设置有防护门,防护门的右端设置有第一把手,连接板横向安装在培养箱的腔室内,连接板将腔室分为上腔和下腔,气泵的底端与下腔的底端右侧连接,气泵的右部输入端连通设置有第一输气管,第一输气管的右部输入端穿过培养箱的右端下侧并伸出到培养箱的外部,第一输气管的右部输入端设置有第一保护网,气泵的顶部输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用检测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连接板(6)、气泵(7)、过滤箱(11)、连接架(17)和空气干燥器(18),培养箱(1)的内部设置有腔室,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托架(2),多组托架(2)上均设置有多组培养皿(3),腔室的右端设置有防护门(4),防护门(4)的右端设置有第一把手(5),连接板(6)横向安装在培养箱(1)的腔室内,连接板(6)将腔室分为上腔和下腔,气泵(7)的底端与下腔的底端右侧连接,气泵(7)的右部输入端连通设置有第一输气管(8),第一输气管(8)的右部输入端穿过培养箱(1)的右端下侧并伸出到培养箱(1)的外部,第一输气管(8)的右部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用检测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连接板(6)、气泵(7)、过滤箱(11)、连接架(17)和空气干燥器(18),培养箱(1)的内部设置有腔室,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托架(2),多组托架(2)上均设置有多组培养皿(3),腔室的右端设置有防护门(4),防护门(4)的右端设置有第一把手(5),连接板(6)横向安装在培养箱(1)的腔室内,连接板(6)将腔室分为上腔和下腔,气泵(7)的底端与下腔的底端右侧连接,气泵(7)的右部输入端连通设置有第一输气管(8),第一输气管(8)的右部输入端穿过培养箱(1)的右端下侧并伸出到培养箱(1)的外部,第一输气管(8)的右部输入端设置有第一保护网(9),气泵(7)的顶部输出端连通设置有第二输气管(10),过滤箱(11)的底端与培养箱(1)的腔室底端连接,过滤箱(11)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第二输气管(10)的输出端穿过过滤箱(11)的顶端右侧并伸入至过滤箱(11)的工作腔内部,工作腔的左端上侧连通设置有进水管(12),进水管(12)的输入端穿过培养箱(1)的下腔左端并伸出到培养箱(1)的外部,进水管(12)输入端设置有管塞,过滤箱(11)工作腔的左端下侧连通设置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上设置有控制阀(14),出水管(13)的左部输出端连通设置有输水软管(15),输水软管(15)的输出端穿过培养箱(1)下腔的左端下侧并伸出到培养箱(1)的外部,过滤箱(11)工作腔的顶端左侧连通设置有第三输气管(16),连接架(17)的左端与培养箱(1)下腔的左端连接,空气干燥器(18)的底端与连接架(17)的顶端连接,第三输气管(16)的输出端与空气干燥器(18)的右部输入端连通,空气干燥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商建成,任志彬,王蕾,杨瑾,柳吉芹,单超,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海关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