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420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装置和废水收集装置;所述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和所述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混合池、混凝池、絮凝池、过渡池、沉淀池和后混池;所述沉淀池主体的上方开设排水口;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排水口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上方,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排水口与后混池的进水池连接;所述后混池的排水口,与外排水总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及方法,具有生产废水处理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的优点,满足废水除氟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中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氟化物,此类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除氟处理方法,普遍存在处理费用高、适用性差、氟含量难以达标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装置和废水收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和所述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混合池、混凝池、絮凝池、过渡池、沉淀池和后混池;所述混合池设置有除氟药剂加药装置;所述混合池的左侧上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混合池的右侧下部设置排水口;所述混凝池设置有氢氧化钠加药装置;所述混凝池的底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混凝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混合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混合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装置和废水收集装置;/n其中,所述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和所述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混合池、混凝池、絮凝池、过渡池、沉淀池和后混池;/n所述混合池设置有除氟药剂加药装置;所述混合池的左侧上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混合池的右侧下部设置排水口;/n所述混凝池设置有氢氧化钠加药装置;所述混凝池的底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混凝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混合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混合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混凝池;所述混凝池的顶部设置排水口;/n所述絮凝池设置有PAM加药装置;所述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废水除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装置和废水收集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高效澄清池系统和所述第二高效澄清池系统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混合池、混凝池、絮凝池、过渡池、沉淀池和后混池;
所述混合池设置有除氟药剂加药装置;所述混合池的左侧上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混合池的右侧下部设置排水口;
所述混凝池设置有氢氧化钠加药装置;所述混凝池的底部设置进水口,所述混凝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混合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混合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混凝池;所述混凝池的顶部设置排水口;
所述絮凝池设置有PAM加药装置;所述絮凝池的底部一侧设置进水口,所述絮凝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混凝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混凝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内沿轴向安装有中心导流筒;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下部为进水口;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上部为出水口;所述絮凝池内轴向中心位置安装絮凝搅拌机;所述絮凝搅拌机的搅拌叶片伸入到所述中心导流筒的内部;在所述絮凝搅拌机的搅拌作用下,所述絮凝池内的水由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下部进入,再由所述中心导流筒的上部流出,由此实现对所述絮凝池内溶液的导流搅拌作用;所述絮凝池的底部另一侧设置排水口;
所述过渡池的内部中心位置安装有隔墙,进而将所述过渡池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左侧过渡池和右侧过渡池;所述左侧过渡池的下方设置进水口;所述左侧过渡池的进水口高度,低于所述絮凝池的排水口的高度,所述絮凝池的排水口排出的水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到所述过渡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彬郝占国余宪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