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门扇下端间隙控制机构
本技术属于电梯
,具体涉及电梯门扇下端间隙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电梯最常见的门扇保护装置主要有以下三种:红外线光幕,机械触板,红外光幕与触板组合。对于红外线光幕应用最广泛,光幕通过光束的发射极发出信号,接收极接收信号,每个发射极光束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大致是5~10CM(由厂家的制造工艺决定),因此对于细小的物体检测光幕是存在一定的盲区;机械触板保护装置:当轿门两侧的活动金属条被撞击时,会触发金属条后面的微动开关,输出开门信号。机械触板依靠撞击,长期使用容易损坏。并且对本系统内的故障,如微动开关失效,系统不能做出反应;光幕与触板组合虽然集前两者优点于一身,但是价格高昂,且触板的微动开关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损坏,维保人员通过调整动作的行程距离,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电梯在夹持异物运行时同样无法检测到,在电梯检验过程中检查有发现过这种情况。电梯作为建筑物间的垂直交通工具数量与日俱增,各项技术不断完善,但是在电梯门扇的间隙控制从设计到制造还停在原地,电梯在关闭轿门时,轿门上端有关闭到位开关,可以保 ...
【技术保护点】
1.电梯门扇下端间隙控制机构,包括通过固定在门挂板(5)上且通过门臂(4)驱动的轿门(11),所述轿门(11)一侧均安装有两个相互配合的光幕(2),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幕(2)的上端以及下端均安装有一组阻碍物检测机构,阻碍物检测机构由第一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1)/或第二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2)和被感应金属(3)组成,且第一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1)和第二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2)分别安装不同的光幕(2)上,且光幕(2)的上端/或下端安装有与第一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1)/或第二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2)配合使用的被感应金属(3),所述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门扇下端间隙控制机构,包括通过固定在门挂板(5)上且通过门臂(4)驱动的轿门(11),所述轿门(11)一侧均安装有两个相互配合的光幕(2),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幕(2)的上端以及下端均安装有一组阻碍物检测机构,阻碍物检测机构由第一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1)/或第二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2)和被感应金属(3)组成,且第一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1)和第二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2)分别安装不同的光幕(2)上,且光幕(2)的上端/或下端安装有与第一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1)/或第二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2)配合使用的被感应金属(3),所述第一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1)、第二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2)均与外接直接电源(6)通过电性连接并形成第一支路(12)、第二支路(13),且所述外接直接电源(6)电性连接有单片机模块(7),所述单片机模块(7)电性连接有电梯轿门门联锁开关(8),且所述单片机模块(7)与第一支路(12)、第二支路(13)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门扇下端间隙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1)安装在其中一个光幕(2)的上端,另一个光幕(2)的上端安装有与第一距离检测开关信号输入端(101)配合...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