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防工程的防护门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防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人防工程的防护门。
技术介绍
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为了方便人民在防护建筑中的移动或居住,现有出现了设置电梯的地下防护建筑。传统的电梯通常存在防护门,以避免人们不小心坠入电梯井内,但现有的防护门弊端较大,容易出现在电梯为移动到防护门所在位置时打开或防护门自行打开的情况,依旧容易出现人员坠井的情况,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的基于人防工程的防护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防工程的防护门,包括左侧门,与电梯上的左侧电梯门相配合,通过电动轨道与楼道上的门洞相连;右侧门,与电梯上的右侧电梯门相配合,通过电动轨道与楼道上的门洞相连;第一安全装置,用于避免电梯未移动至与防护门相对应位置时防护门打开的情况;第二安全装置,用于避免电梯未移动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防工程的防护门,其特征在于:包括/n左侧门(1),与电梯上的左侧电梯门(21)相配合,通过电动轨道与楼道上的门洞相连;/n右侧门(2),与电梯上的右侧电梯门(22)相配合,通过电动轨道与楼道上的门洞相连;/n第一安全装置,用于避免电梯未移动至与防护门相对应位置时防护门打开的情况;/n第二安全装置,用于避免电梯未移动至与防护门相对应位置时防护门打开的情况;包括设于左侧门(1)上的左侧钩件(31)、设于右侧门(2)上的右侧钩件(32)、设于左侧电梯门上的左驱动件(33)、设于右侧电梯门上的右驱动件(34)、用于在电梯门开关时在左驱动件(33)作用下驱动左侧钩件(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防工程的防护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侧门(1),与电梯上的左侧电梯门(21)相配合,通过电动轨道与楼道上的门洞相连;
右侧门(2),与电梯上的右侧电梯门(22)相配合,通过电动轨道与楼道上的门洞相连;
第一安全装置,用于避免电梯未移动至与防护门相对应位置时防护门打开的情况;
第二安全装置,用于避免电梯未移动至与防护门相对应位置时防护门打开的情况;包括设于左侧门(1)上的左侧钩件(31)、设于右侧门(2)上的右侧钩件(32)、设于左侧电梯门上的左驱动件(33)、设于右侧电梯门上的右驱动件(34)、用于在电梯门开关时在左驱动件(33)作用下驱动左侧钩件(31)移位的左传动部件及用于在电梯门开关时在右驱动件(34)作用下驱动右侧钩件(32)移位的右传动部件;
所述第一安全装置包括设于左侧门左上角位置上的下翻部件、设于电梯左侧壁上与该下翻部件相配合的左抵触部(41)、设于左侧门右下角位置上的左感应器(42)、设于右侧门右上角位置上的上翻部件、设于电梯右侧壁上与该上翻部件相配合的右抵触部(43)、设于右侧门左下角位置上的右感应器(44);
所述下翻部件包括与左侧门固连的固定座(51)、设于固定座偏下位置上的开口槽(52)、以枢接的方式可翻转的连接于该固定座上的翻板(53)、设于开口槽底壁上的微动开关;该微动开关与所述左感应器(42)电连,所述翻板(53)一端穿入至所述开口槽(52)内,部分伸出至开口槽(52)外部;
所述上翻部件包括固设于右侧门上的安装座(61)、设于安装座偏上位置上的安装槽(62)、通过枢接的方式可翻转的连接于安装座上的活动板(63)、设于安装槽上壁内的按压开关,该按压开关与所述右感应器(44)电连,所述活动板(63)一端穿入至安装槽(62)内,一端伸出至安装槽(62)外部;
所述左传动部件和右传动部件分别设置为多个,且沿左、右侧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防工程的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传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绍富,黄张军,章建栋,宋林,金银钢,陆琪琳,沈鎏,詹增泉,
申请(专利权)人:陈明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