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电梯自动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413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主体,所述检测器主体表面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减震垫,且减震垫的表面固定有缓冲块,所述检测器主体两侧的表面皆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槽一侧的检测器主体表面皆铰接有卡棒,所述滑槽一侧的检测器主体表面安装有吸热板,且吸热板的表面安装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靠近吸热板的表面皆开设有通风槽,所述检测器主体一侧的表面皆铰接有拉力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安装时的便捷性,延长了电梯检测系统的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电梯检测系统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电梯自动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梯自动检测
,具体为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电梯电梯自动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是动力驱动,利用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着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进行升降或者平行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电梯的安全运行,通常由电梯自动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现今市场上的此类电梯自动检测系统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传统的此类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在使用时一般安装较为繁琐,从而影响了电梯自动检测系统使用时的便利程度;2、传统的此类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在使用时一般散热效果较差,从而缩短了电梯自动检测系统使用寿命;3、传统的此类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在使用时一般较少设置防碰撞的功能,从而降低了电梯自动检测系统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电梯自动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安装较为繁琐,散热效果差,较少设置防碰撞的功能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主体,所述检测器主体表面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减震垫,且减震垫的表面固定有缓冲块,并且缓冲块的表面安装有缓冲垫,所述检测器主体两侧的表面皆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并且滑块和滑槽相互滑动配合,所述滑槽一侧的检测器主体表面面皆铰接有卡棒,且检测器主体一侧的表面皆铰接有拉力棒,所述滑槽一侧的检测器主体表面安装有吸热板,且吸热板的表面安装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靠近吸热板的表面皆开设有通风槽。优选的,所述检测器主体表面边缘位置处皆安装有等间距的防撞块,所述检测器主体远离防撞块一侧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开关。优选的,所述拉力棒靠近检测器主体一侧的表面皆固定有拉力弹簧,并且拉力弹簧的一端与检测器主体的表面相固定。优选的,所述通风槽内部的两端皆固定有散热槽,且散热槽一端的表面与检测器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槽的内部安装有风机。优选的,所述防撞块表面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进气孔,且进气孔一侧的防撞块内部开设有缓冲槽,并且缓冲槽与进气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所述缓冲槽两侧的表面皆安装有橡胶球,且橡胶球一侧的表面与防撞块的内壁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电梯自动检测系统不仅提高了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安装时的便捷性,延长了电梯检测系统的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电梯检测系统在使用时的安全性;1、通过设置有卡棒、拉力棒、检测器主体以及弹力弹簧,推动检测器主体使卡棒受到挤压,卡棒受力时将力传至拉力棒,拉力棒进行铰接与滑动,使其带动卡棒的一端向检测器主体的方向运动,使检测器主体运动至槽体内部,放置结束后,卡棒在拉力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进行复位,使其将检测器主体进行固定,缩短了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安装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安装时的便捷性;2、通过设置有吸热板、散热板、散热槽、风机以及通风槽,通过吸热板对检测器主体进行吸热,再通过散热板,进行散热,散热较慢时,控制散热槽内部的风机工作,将空气压缩到通风槽内部吸收热量,再由另一端进行排出,增加了电梯自动检测系统的散热效果,从而延长了电梯检测系统的使用寿命;3、通过设置有缓冲垫、缓冲块、减震垫、缓冲槽、橡胶球以及进气孔,外力接触到缓冲垫,使其在缓冲块的作用下进行缓冲,最后由减震垫对其进行减震,若表面发生碰撞时,外力通过防撞块进行分解,再通过缓冲槽进行缓冲,缓冲槽缓冲时,橡胶球对碰撞进行卸力,碰撞结束后缓冲槽在进气孔的作用下进行吸气,实现了电梯自动检测系统的防碰撞功能,从而提高了电梯检测系统在使用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防撞块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检测器主体;2、缓冲垫;3、防撞块;4、控制开关;5、缓冲块;6、减震垫;7、滑块;8、拉力弹簧;9、滑槽;10、散热板;11、风机;12、散热槽;13、吸热板;14、卡棒;15、拉力棒;16、通风槽;17、进气孔;18、橡胶球;19、缓冲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主体1,检测器主体1表面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减震垫6,且减震垫6的表面固定有缓冲块5,并且缓冲块5的表面安装有缓冲垫2,检测器主体1表面边缘位置处皆安装有等间距的防撞块3,检测器主体1远离防撞块3一侧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开关4,检测器主体1两侧的表面皆开设有滑槽9,且滑槽9的内部安装有滑块7,并且滑块7和滑槽9相互滑动配合,滑槽9一侧的检测器主体1表面面皆铰接有卡棒14,且检测器主体1一侧的表面皆铰接有拉力棒15,且拉力棒15靠近检测器主体1一侧的表面皆固定有拉力弹簧8,并且拉力弹簧8的一端与检测器主体1的表面相固定,用于电梯自动检测系统的安装工作;滑槽9一侧的检测器主体1表面安装有吸热板13,且吸热板13的表面安装有散热板10,散热板10靠近吸热板13的表面皆开设有通风槽16,且通风槽16内部的两端皆固定有散热槽12,且散热槽12一端的表面与检测器主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散热槽12的内部安装有风机11,用于电梯自动检测系统的散热工作;防撞块3表面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进气孔17,且进气孔17一侧的防撞块3内部开设有缓冲槽19,并且缓冲槽19与进气孔17相连通,缓冲槽19两侧的表面皆安装有橡胶球18,且橡胶球18一侧的表面与防撞块3的内壁固定连接,用于电梯自动检测系统的防碰撞工作。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检测器主体1的一端放置在预制槽内,放置时,通过推动检测器主体1使卡棒14受到挤压,卡棒14受力时将力传至拉力棒15,拉力棒15在滑槽9和滑块7作用下进行铰接与滑动,拉力棒15向前滑动时带动卡棒14的一端向检测器主体1的方向运动,使检测器主体1运动至槽体内部,放置结束后,卡棒14在拉力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进行复位,使其与固定槽相互卡合,将检测器主体1进行固定,以缩短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主体(1)表面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减震垫(6),且减震垫(6)的表面固定有缓冲块(5),并且缓冲块(5)的表面安装有缓冲垫(2),所述检测器主体(1)两侧的表面皆开设有滑槽(9),且滑槽(9)的内部安装有滑块(7),并且滑块(7)和滑槽(9)相互滑动配合,所述滑槽(9)一侧的检测器主体(1)表面皆铰接有卡棒(14),且检测器主体(1)一侧的表面皆铰接有拉力棒(15),所述滑槽(9)一侧的检测器主体(1)表面安装有吸热板(13),且吸热板(13)的表面安装有散热板(10),所述散热板(10)靠近吸热板(13)的表面皆开设有通风槽(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主体(1)表面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减震垫(6),且减震垫(6)的表面固定有缓冲块(5),并且缓冲块(5)的表面安装有缓冲垫(2),所述检测器主体(1)两侧的表面皆开设有滑槽(9),且滑槽(9)的内部安装有滑块(7),并且滑块(7)和滑槽(9)相互滑动配合,所述滑槽(9)一侧的检测器主体(1)表面皆铰接有卡棒(14),且检测器主体(1)一侧的表面皆铰接有拉力棒(15),所述滑槽(9)一侧的检测器主体(1)表面安装有吸热板(13),且吸热板(13)的表面安装有散热板(10),所述散热板(10)靠近吸热板(13)的表面皆开设有通风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电梯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主体(1)表面边缘位置处皆安装有等间距的防撞块(3),所述检测器主体(1)远离防撞块(3)一侧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开关(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秋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内卜勒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