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垃圾干湿分离的收集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03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垃圾干湿分离的收集箱,包括一储存湿垃圾用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倾斜设置有一投放口,在所述箱体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可活动装配的用于储存干垃圾的第一箱体,所述箱体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装配所述第一箱体用的导轨,单侧设置有前、后两条所述导轨,两条导轨的底部之间连接后形成一个暂存水分用的储存槽,在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与该储存槽贯通的漏水孔,所述第一箱体面向所述箱体的那一侧面的底部位置处贯穿设置有排水孔;本产品可以明显区分干湿垃圾投放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垃圾干湿分离的收集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实现垃圾干湿分离的收集箱。
技术介绍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垃圾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驳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干湿垃圾分类是一种较为常规的分类方法,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干垃圾主要包括餐盒、餐巾纸、湿纸巾、卫生间用纸、塑料袋、食品包装袋、污染严重的纸、烟蒂、纸尿裤、一次性杯子、大骨头、贝壳、花盆等。湿垃圾是指,日常生活垃圾产生的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湿垃圾主要包括食材废料、剩饭剩菜、过期食品、蔬菜水果、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残渣等。我们在投放垃圾时,需要将指定的垃圾投放在指定的垃圾桶内,由于垃圾桶被集中堆放,因此在黑夜时,无法较好的区分干垃圾桶和湿垃圾桶,因此经常会发生投放错误的情况。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明显区分干湿垃圾投放位置的可实现垃圾干湿分离的收集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明显区分干湿垃圾投放位置的可实现垃圾干湿分离的收集箱。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可实现垃圾干湿分离的收集箱,包括一储存湿垃圾用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倾斜设置有一投放口,在所述箱体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可活动装配的用于储存干垃圾的第一箱体,所述箱体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装配所述第一箱体用的导轨,单侧设置有前、后两条所述导轨,两条导轨的底部之间连接后形成一个暂存水分用的储存槽,在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与该储存槽贯通的漏水孔,所述第一箱体面向所述箱体的那一侧面的底部位置处贯穿设置有排水孔,所述第一箱体的前、后侧面处注塑形成有配合所述导轨的滑条,当所述第一箱体向下装配完成后,所述排水孔暴露在所述储存槽内,所述第一箱体的上部设置有一平台,在该平台上设置有第一投放口,所述平台与所述第一箱体的上端面过渡形成一个斜面,在所述第一箱体的上部设置有一可翻转打开的箱盖,所述箱盖与所述第一箱体之间配合有销轴,所述箱盖的作用斜面的那一侧设置有一退让槽,当所述箱盖沿着所述销轴向下翻转至极限位置处时,所述退让槽通过所述斜面限位,此时所述箱盖处于平行状态,并且所述箱盖覆盖所述第一投放口。优选地,在所述平台与所述斜面的接缝位置处设置有一纵向贯通的导水槽,顺着所述斜面留下的水通过该导水槽从第一箱体的前后端被导出;导水槽的设计,是可以避免雨水通过斜面后进入至第一箱体内,时刻保证了第一箱体内的干燥。优选地,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具有一个倒水斜面,所述倒水斜面靠近所述箱体的那一端为低位,远离箱体的那一端为高位,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注塑形成多块肋板,所述肋板与地面接触时,所述第一箱体处于水平状态。优选地,所述肋板远离所述箱体的那一端处装配有滑轮。优选地,所述储存槽的下端面与所述漏水孔之间平滑过渡。本产品中的箱盖是特殊设计的,传统技术中的箱盖经常会出现无法密封严实的情况,导致水进入至垃圾箱内,而本产品中,通过斜面对箱盖进行限位,放松箱盖后,箱盖自然翻转下来,通过斜面限位,即可覆盖在第一投放口上方,无需接触第一投放口即可形成密封,避免进水的情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在设计时,湿垃圾的投放口为敞开式设计,湿垃圾直接投放即可,而干垃圾的投放口则是位于箱体的左右两侧,因此需要投放干垃圾时,需要单独打开箱盖,然后再通过第一投放口投入,上述操作,可以有效的避免将干湿垃圾投放错误。同时,我们研究发现,部分用户的干垃圾中未完全干燥,导致干垃圾中含水,因此,我们在第一箱体与箱体装配后第一箱体内的水分会通过排水孔排出至储存槽内,再通过漏水孔进入至箱体内,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避免第一箱体内的干垃圾有水有发霉变质,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箱体的侧视图;图3为箱体在A-A处的剖视图;图4为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第一箱体的主视图;图6为第一箱体的侧视图;图7为箱盖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可实现垃圾干湿分离的收集箱,包括一储存湿垃圾用的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上端倾斜设置有一投放口101,在所述箱体1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可活动装配的用于储存干垃圾的第一箱体2,所述箱体1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装配所述第一箱体2用的导轨102,单侧设置有前、后两条所述导轨102,两条导轨102的底部之间连接后形成一个暂存水分用的储存槽103,同时在第一箱体滑入后,储存槽103的设置也可以对第一箱体起到移动限位的效果,我们将储存干垃圾的第一箱体设置于箱体的侧面,主要原因在于,干垃圾的量少,并且重量较轻,而湿垃圾的量多,且质量大,在所述箱体1的侧面设置有与该储存槽103贯通的漏水孔111,所述第一箱体2面向所述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垃圾干湿分离的收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储存湿垃圾用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倾斜设置有一投放口,在所述箱体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可活动装配的用于储存干垃圾的第一箱体,所述箱体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装配所述第一箱体用的导轨,单侧设置有前、后两条所述导轨,两条导轨的底部之间连接后形成一个暂存水分用的储存槽,在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与该储存槽贯通的漏水孔,所述第一箱体面向所述箱体的那一侧面的底部位置处贯穿设置有排水孔,所述第一箱体的前、后侧面处注塑形成有配合所述导轨的滑条,当所述第一箱体向下装配完成后,所述排水孔暴露在所述储存槽内,所述第一箱体的上部设置有一平台,在该平台上设置有第一投放口,所述平台与所述第一箱体的上端面过渡形成一个斜面,在所述第一箱体的上部设置有一可翻转打开的箱盖,所述箱盖与所述第一箱体之间配合有销轴,所述箱盖的作用斜面的那一侧设置有一退让槽,当所述箱盖沿着所述销轴向下翻转至极限位置处时,所述退让槽通过所述斜面限位,此时所述箱盖处于平行状态,并且所述箱盖覆盖所述第一投放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垃圾干湿分离的收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储存湿垃圾用的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倾斜设置有一投放口,在所述箱体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可活动装配的用于储存干垃圾的第一箱体,所述箱体的左右侧面处均设置有装配所述第一箱体用的导轨,单侧设置有前、后两条所述导轨,两条导轨的底部之间连接后形成一个暂存水分用的储存槽,在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与该储存槽贯通的漏水孔,所述第一箱体面向所述箱体的那一侧面的底部位置处贯穿设置有排水孔,所述第一箱体的前、后侧面处注塑形成有配合所述导轨的滑条,当所述第一箱体向下装配完成后,所述排水孔暴露在所述储存槽内,所述第一箱体的上部设置有一平台,在该平台上设置有第一投放口,所述平台与所述第一箱体的上端面过渡形成一个斜面,在所述第一箱体的上部设置有一可翻转打开的箱盖,所述箱盖与所述第一箱体之间配合有销轴,所述箱盖的作用斜面的那一侧设置有一退让槽,当所述箱盖沿着所述销轴向下翻转至极限位置处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登朝蔡艳丽陈科睿李犇庞芳清李旻蔓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洁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