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速驱动的物料运输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899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差速驱动的物料运输移动平台,包括车体底盘、驱动轮、前被动轮、后被动轮、驱动器,两个驱动轮安装在车体底盘中间位置两侧,前被动轮安装在车体底盘前部两侧位置、后被动轮安装在车体底盘后部两侧位置,还包括侧部连杆轴、驱动轮摇杆梁,所述前被动轮与驱动轮摇杆梁的前部连接,驱动轮与驱动轮摇杆梁的后部连接,驱动轮摇杆梁与侧部连杆轴连接,侧部连杆轴与车体底盘侧部连接,所述驱动轮摇杆梁绕着侧部连杆轴摆动设定的角度,驱动器固定在车体底盘的左侧或者右侧,驱动器控制驱动轮的转动。当地面出现不平整的情况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摇杆梁机构的摆动,保证驱动轮于地面的接触,防止出现车体打滑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差速驱动的物料运输移动平台
本技术涉及AGV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基于差速驱动的物料运输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自动化无人技术的兴起,在物流货物搬运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技术中,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技术应运而生,通过AGV技术实现了机器自动化完成货物的搬运工作,从而替代人工搬运,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现有技术中的差速驱动的AGV车辆,多为4轮或6轮结构,其中,6轮结构的AGV车辆中有两个轮子为驱动轮,驱动轮一般安装在车体中间位置,前部安装有两个前被动轮、后部安装有两个后被动轮,前被动轮、后被动轮一般采用万向轮,驱动轮一般采用弹簧减震的方式,存在的缺点是:这样会造成AGV在负载与空载状态下弹簧的压缩长度不同,使空载状态下驱动轮与被动轮的轮面不平,出现翘头或翘尾的现象;负载状态下在遇到较差的路面情况时,会出现打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差速驱动的物料运输移动平台;本技术包括车体底盘、驱动轮、前被动轮、两个后被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差速驱动的物料运输移动平台,包括车体底盘、两个驱动轮、两个前被动轮、两个后被动轮、驱动器,两个驱动轮安装在车体底盘中间位置左右两侧,两个前被动轮安装在车体底盘前部左右两侧位置、两个后被动轮安装在车体底盘后部左右两侧位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车体底盘左右两侧的侧部连杆轴、驱动轮摇杆梁,所述前被动轮与驱动轮摇杆梁的前部连接,驱动轮与驱动轮摇杆梁的后部连接,驱动轮摇杆梁与侧部连杆轴连接,侧部连杆轴与车体底盘侧部连接,所述驱动轮摇杆梁绕着侧部连杆轴摆动设定的角度,驱动器固定在车体底盘的左侧或者右侧,驱动器控制驱动轮的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差速驱动的物料运输移动平台,包括车体底盘、两个驱动轮、两个前被动轮、两个后被动轮、驱动器,两个驱动轮安装在车体底盘中间位置左右两侧,两个前被动轮安装在车体底盘前部左右两侧位置、两个后被动轮安装在车体底盘后部左右两侧位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车体底盘左右两侧的侧部连杆轴、驱动轮摇杆梁,所述前被动轮与驱动轮摇杆梁的前部连接,驱动轮与驱动轮摇杆梁的后部连接,驱动轮摇杆梁与侧部连杆轴连接,侧部连杆轴与车体底盘侧部连接,所述驱动轮摇杆梁绕着侧部连杆轴摆动设定的角度,驱动器固定在车体底盘的左侧或者右侧,驱动器控制驱动轮的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差速驱动的物料运输移动平台,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车体底盘后部的尾部连杆轴、辅助轮摇杆梁,所述两个后被动轮分别与辅助轮摇杆梁的左右两侧的端部连接,辅助轮摇杆梁通过尾部连杆轴与车体底盘尾部连接,所述辅助轮摇杆梁绕着尾部连杆轴摆动设定的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差速驱动的物料运输移动平台,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轮摇杆梁包括驱动轮连杆,驱动轮连杆设有轴向连接孔,轴向连接孔内设有轴承及衬套,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伟张小艺刘鹏张贻弓沈长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洛杰斯特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