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机用供墨结构
本技术涉及供墨结构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印刷机用供墨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供墨装置大多是分开墨槽和油墨桶,然后再通过油墨泵将两者导通,当墨槽内的油墨即将用完的时候,油墨桶内的油墨通过油墨泵供给墨槽,这种常见的供墨装置容易导致墨槽底部的油墨从没被用过,长时间的沉淀粘附在墨槽上,不易清洗;再有就是墨槽内的油墨无论印刷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都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油墨中的有机成分挥发,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印刷机用供墨结构,其结构新颖,可在待机状态时,使油墨收于油墨桶内,且可对传墨部位进行遮挡,使得油墨处于封闭空间内,可有效防止有机成分挥发,减少浪费及污染;而在需要供墨时,则可自动开启遮挡,并使油墨与传墨辊接触、从而实现供墨。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机用供墨结构,包括底板,固定设于所述底板顶面一侧的立板,所述立板顶部靠近所述底板中心一侧设有压板,所述压板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底板顶面设有油墨桶,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机用供墨结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底板(100),固定设于所述底板(100)顶面一侧的立板(110),所述立板(110)顶部靠近所述底板(100)中心一侧设有压板(120),所述压板(120)倾斜向上设置;/n所述底板(100)顶面设有油墨桶(200),所述油墨桶(200)可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立板(110)的方向移动,所述油墨桶(200)的顶部两侧穿设有传墨辊(300),所述油墨桶(200)的顶部设有遮挡盖(210),所述遮挡盖(210)靠近所述立板(110)的一侧与所述油墨桶(200)枢接配合,且所述遮挡盖(210)与所述油墨桶(200)之间通过拉伸弹簧(2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机用供墨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板(100),固定设于所述底板(100)顶面一侧的立板(110),所述立板(110)顶部靠近所述底板(100)中心一侧设有压板(120),所述压板(120)倾斜向上设置;
所述底板(100)顶面设有油墨桶(200),所述油墨桶(200)可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立板(110)的方向移动,所述油墨桶(200)的顶部两侧穿设有传墨辊(300),所述油墨桶(200)的顶部设有遮挡盖(210),所述遮挡盖(210)靠近所述立板(110)的一侧与所述油墨桶(200)枢接配合,且所述遮挡盖(210)与所述油墨桶(200)之间通过拉伸弹簧(220)连接,所述油墨桶(200)朝远离所述立板(110)的一侧移动时、所述遮挡盖(210)在所述拉伸弹簧(220)的作用下开启;所述油墨桶(200)朝向所述立板(110)方向移动时、开启所述遮挡盖(210)经所述压板(120)复位盖合;
所述油墨桶(200)内固定设有隔板(230),所述隔板(230)位于所述传墨辊(300)的下方,所述隔板(230)的下方设有活塞(240),所述活塞(240)沿所述油墨桶(200)竖向延伸,所述活塞(240)的下方设有推杆电机(250),所述推杆电机(250)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油墨桶(200)的底部,所述推杆电机(250)的活塞杆顶端与所述活塞(24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隔板(230)与所述油墨桶(200)顶部之间为传墨室(260),所述隔板(230)与所述活塞(240)之间为储墨室(270),所述隔板(230)远离所述立板(110)的一侧开设有通孔(280),所述传墨室(260)与所述储墨室(270)通过所述通孔(280)连通,且所述通孔(280)处设有用于封堵隔绝的封堵结构(400);
靠近所述通孔(280)的所述油墨桶(200)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液位传感器(510)及第二液位传感器(520),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510)位于所述通孔(280)的上方、且所处高度高于所述传墨辊(300)的底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520)位于所述通孔(28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供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紫泉标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