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80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技术领域,特别是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目的是解决移印机上料后进入下一个工序时的衔接待料的难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上料部及分离部,所述上料部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底座,底座上设有平震器,该平震器上方设料槽板,所述料槽板表面至少两个料槽,所述分离部包括连接于机架上的支撑件,以及位于支撑件上方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表面设有两个滑轨,所述滑轨上方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方设有分离治具固定板,该分离治具固定板的上方设有分离治具;所述固定座表面设有气缸座,该气缸座上方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一侧设有连接件,该气缸的另一侧设有接气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
本技术涉及印刷
,特别是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市面上的电感移印是将产品是用人工去摆放在专用夹具上,然后放在印头上的45°治具,(胶头采用放大包边式,印银方式45°对角印银)开始移印,一次后,拿出治具,取下材料,拿去烧银后,再次手工摆放在专用夹具上,二次摆放在印头的治具上,二次移印,再次取下,手工下料,放至烘烤盘中,二次烧银。由于现有市面上手工印银缺点:效率太低,人工成本大,印银周期长,翻转两次印银,两次装夹,两次烧结,45°对角印银会出现对角棱角缺印出现黑点,侧面流银工艺,无法保证侧面的印银精确尺寸,良品率低。所以由此本公司专利技术了自动移印机,其中的分离待料结构解决了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的衔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移印机上料后进入下一个工序时的衔接待料的难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上料部及分离部,所述上料部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平震器,该平震器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料槽板,所述料槽板表面设有至少两个料槽,所述分离部位于料槽板出料方向,且处于临近料槽口的位置,所述分离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机架上的支撑件,以及位于支撑件上方与支撑件固定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表面设有与固定座固定连接的两个滑轨,所述两个滑轨上方设有与滑轨活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分离治具固定板,该分离治具固定板的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分离治具;所述固定座表面且临近于两个滑轨的前端位置设有与固定座固定连接的气缸座,该气缸座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气缸,所述气缸与分离治具固定板相邻的一侧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将气缸与分离治具固定板固定连接,该气缸的另一侧设有接气口。作为本技术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分离治具的高度与料槽板的高度相等,所述分离治具与料槽板的料槽相对应位置设有与料槽数量相等的接料位,所述接料位的深度及宽度与料槽相等。作为本技术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料槽板出料的一侧端部设有贯穿于料槽板两侧的第一通孔,所述每个料槽的端部与第一通孔垂直重叠的位置设有向下贯通至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作为本技术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分离治具靠近料槽板的一端设有贯穿于分离治具两侧的第三通孔,所述每个接料位与第三通孔垂直重叠的位置设有向下贯通的第四通孔。作为本技术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通孔小于第一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小于第三通孔。有益效果本技术技术具有以下创新优点:1.可以有效的解决了移印机上料后进入下一个工序时的衔接待料的难题;2.使用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接通外部气缸后,可以将在分离待料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将电感吸住,使其不会掉。附图说明图1是本移印机的整体效果图;图2是本技术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的安装整体效果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图4是本技术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的单独整体效果图;图5是图4的局部分解视图;图6是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图7是本技术组件“料槽板”的单独整体视图;图8是图7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图9是本技术组件“分离治具”的单独整体视图图10是图9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图中:1.机架,2.上料部,3.分离部,4.底座,5.平震器,6.料槽板,7.料槽,8.支撑件,9.固定座,10.滑轨,11.滑块,12.分离治具固定板,13.分离治具,14.气缸座,15.气缸,16.连接件,17.接气口,18.接料位,19.第一通孔,20.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22.第四通孔,23.电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至图10所示,本技术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包括机架1主体,以及固定在机架上的上料部2及分离部3两大主要部分,所述上料部2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底座4,所述底座4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平震器5,该平震器5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料槽板6,所述料槽板6表面设有至少两个料槽7,料槽7内的电感可以通过平震器5向前移动;所述料槽板6出料的一侧端部设有贯穿于料槽板6两侧的第一通孔19,所述每个料槽7的端部与第一通孔19垂直重叠的位置设有向下贯通至第一通孔19的第二通孔20,所述第二通孔20小于第一通孔19;所述分离部3位于料槽板6的出料方向,且处于临近料槽口的位置,所述分离部3包括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的支撑件8,以及位于支撑件8上方与支撑件8固定连接的固定座9,所述固定座9表面设有与固定座9固定连接的两个滑轨10,所述两个滑轨10上方设有与滑轨10活动连接的滑块11,所述滑块11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分离治具固定板12,该分离治具固定板12的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分离治具13;所述分离治具13的高度与料槽板6的高度相等,所述分离治具13与料槽板6的料槽7相对应位置设有与料槽7数量相等的接料位18,所述接料位18的深度及宽度与料槽相等;所述分离治具13靠近料槽板6的一端还设有贯穿于分离治具13两侧的第三通孔21,所述每个接料位18与第三通孔21垂直重叠的位置设有向下贯通的第四通孔22,所述第四通孔22小于第三通孔21;所述固定座9表面且临近于两个滑轨10的前端位置设有与固定座9固定连接的气缸座14,该气缸座14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气缸15,所述气缸15与分离治具固定板12相邻的一侧设有连接件16,所述连接件16将气缸15与分离治具固定板12固定连接,该气缸16的另一侧设有接气口17;本技术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的使用方法为:所述第一通孔19及第三通孔21接通外部气管,使其可以对第二通孔20和第四通孔22吸气,可以使处于料槽7和接料位18的电感23被气压吸引定位,使其不会掉落,从而进行分离调整及下一步骤流程;其过程为:电感23被放入料槽板6的料槽7内,在平震器5的作用下向前移动,直至移动到与其对应的分离治具13的接料位18的位置止,此时开通外部气缸,将利用气压对第一通孔19和第三通孔21吸气,此时在气压的作用下,位于料槽7端部,且同时是第二通孔20位置的电感23将被气压吸引定位,不会掉落,而处于接料位18,同时是第四通孔22上方的电感23将同样被气压吸引定位,此时将电感进行分离移动至下一加工环节的过程中,则可保证电感23在移动过程中不会掉落,实现分离待料功能。以上所述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任何在本技术权利要求基础上的改动都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上料部及分离部,/n所述上料部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平震器,该平震器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料槽板,所述料槽板表面设有至少两个料槽,/n所述分离部位于料槽板出料方向,且处于临近料槽口的位置,所述分离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机架上的支撑件,以及位于支撑件上方与支撑件固定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表面设有与固定座固定连接的两个滑轨,所述两个滑轨上方设有与滑轨活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分离治具固定板,该分离治具固定板的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分离治具;/n所述固定座表面且临近于两个滑轨的前端位置设有与固定座固定连接的气缸座,该气缸座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气缸,所述气缸与分离治具固定板相邻的一侧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将气缸与分离治具固定板固定连接,该气缸的另一侧设有接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印机分离待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上料部及分离部,
所述上料部包括固定于机架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平震器,该平震器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料槽板,所述料槽板表面设有至少两个料槽,
所述分离部位于料槽板出料方向,且处于临近料槽口的位置,所述分离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机架上的支撑件,以及位于支撑件上方与支撑件固定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表面设有与固定座固定连接的两个滑轨,所述两个滑轨上方设有与滑轨活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分离治具固定板,该分离治具固定板的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分离治具;
所述固定座表面且临近于两个滑轨的前端位置设有与固定座固定连接的气缸座,该气缸座上方设有固定连接的气缸,所述气缸与分离治具固定板相邻的一侧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将气缸与分离治具固定板固定连接,该气缸的另一侧设有接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晓军马创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超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