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33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具有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的入液口和排液口、以及可驱动的设于壳体内的转轴,装置还包括离心框和排液单元。离心框固装于转轴上,承接由入液口输入的血液,并随转轴的旋转而离心离心框内的血液,且于离心框的上沿设置有可阻挡血液甩出的上沿挡板。排液单元具有上下错落设置、并与外部真空源连通的上层吸液管和底层吸液管,上层吸液管和底层吸液管分别对应离心框内静置分层后的血液的不同液层,而可将不同性质的血液分别吸出血液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血液分离装置,适应大批量血液分离的需求,并可减少人工操作环节,利于血液分离制备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血液分离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血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采集的血液有多种用途,一般通过分离生成血清、红细胞、白蛋白等不同性质的血液制品用于不同的用途。现有的血液分离设备,一般将各个采血管装入离心设备,在离心后静置,使采血管内的血液分层,在利用吸管人工吸取不同分层的液体,获取性质不同的血液制品。有的采用滤膜过滤或层析的方法,也需要大量的人工手动操作。以上方式均存在难以适应大批量血液的分离处理的需求,并存在人工操作量大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血液分离装置,以适应大批量血液分离的需求,并减少人工操作环节,以利于血液分离制备效率的提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具有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的入液口和排液口、以及可驱动的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转轴,还包括:离心框,固装于所述转轴上,承接由入液口输入的血液,并随所述转轴的旋转而离心所述离心框内的所述血液,且于所述离心框的上沿设置有可阻挡所述血液甩出的上沿挡板;排液单元,具有上下错落设置、并与外部真空源连通的上层吸液管和底层吸液管,所述上层吸液管和所述底层吸液管分别对应所述离心框内静置分层后的所述血液的不同液层,而将不同性质的所述血液分别吸出所述血液分离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单元还包括可驱使所述上层吸液管和所述底层吸液管上下移动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构成所述上层吸液管和所述底层吸液管于所述离心框内的高度调整。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单元中还设有升降板,所述驱动部件为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板固连,所述上层吸液管和所述底层吸液管固装于所述升降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上层液排出口和底层液排出口,所述上层液排出口与所述上层吸液管、以及所述底层液排出口与所述底层吸液管之间均通过连接软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单元还包括可随所述升降板的升降而往复移动的软管整理轮,所述底层液排出口绕经于所述软管整理轮的周面上;随所述软管整理轮的移动,所述底层液排出口绕经所述软管整理轮上的迂回距离因应所述上层吸液管和所述底层吸液管相对所述上层液排出口和所述底层液排出口的距离改变而相应变化。进一步的,所述软管整理轮拉拽于拉拽索和弹力件之间,所述拉拽索同步于所述升降板的下降而拉拽所述软管整理轮移动;于所述升降板上升时,所述弹力件驱使所述软管整理轮返回初始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弹力件为拉力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设置于上部的上盖,所述入液口和所述排液单元均设于所述上盖上。进一步的,所述入液口由入液口胶塞封堵,所述血液由贯穿所述入液口胶塞的入液管引入。进一步的,所述入液口胶塞的底部插装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向着所述离心框内部延伸,并渐变地弯曲;所述导流管的出液口靠近所述离心框的内壁设置,而将所述血液引导流至所述离心框的内壁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血液分离装置,采用离心框可容纳大量血液的统一离心,之后静置使其分层,通过上下错落开来的上层吸液管和底层吸液管分别吸出不同液层的不同性质的血浆制品,从而适应大批量血液分离的需求,利于血液分离制备效率的提高。(2)采用驱动部件驱使上层吸液管和底层吸液管在高度上调整,可以在离心是使其升高离开液面,避免对离心的影响;待静置分层后下落至分层的位置,从而吸取血液,使吸取操作更为便捷。(3)利用气缸驱动上层吸液管和底层吸液管的升降,技术成熟可靠,便于吸液管的升降控制。(4)通过连接软管连通吸液管和壳体外壁上的排出口,可很好适应排出口和吸液管之间高度距离变化的要求。(5)为连接软管配设软管整理轮,可实现对连接软管的梳理,防止吸液管升降过程中连接软管的纠缠打结等情况的发生。(6)利用拉拽索和弹力件活动地拉拽软管整理轮,实现软管整理轮随动升降板的升降,以达到连接软管长度变化的要求,技术配置合理,便于技术实现。(7)采用拉力弹簧,可很好满足软管整理轮回位的要求,性能可靠。(8)为壳体设置上盖,将入液口和排液单元均设于上盖上,便于设备的拆装检修。(9)将入液口利用入液口胶塞封堵,可防止外界异物进入装置,减少血液污染的情况。(10)在入液口内设置导流管,可使进入壳体内的血液经过舒缓的导流并沿离心框的内壁流入离心框内,减少血液的溅落,可降低血液内红细胞等的破碎发生。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技术,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血液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血液分离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血液分离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01-上盖,102-入液口,103-支撑腿;2-驱动电机,200-转轴,201-离心框,202-上沿挡板;3-排液单元,301-上层液排出口,302-底层液排出口,303-升降气缸,304-上层吸液管,305-底层吸液管,306-升降板,307-连接软管,308-软管整理轮;4-入液口胶塞,401-入液管,402-导流管,403-滤网。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涉及到的左、右、上、下等方位名词,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基于图示状态下的用语,不应理解为构成对本技术结构的限定。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可以适应大批量血液分离的需求,减少人工操作环节,利于血液分离制备效率的提高。该血液分离装置具有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的入液口和排液口、以及可驱动的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转轴,装置还包括离心框和排液单元。其中离心框固装于所述转轴上,承接由入液口输入的血液,并随所述转轴的旋转而离心所述离心框内的所述血液,且于所述离心框的上沿设置有可阻挡所述血液甩出的上沿挡板。排液单元具有上下错落设置、并与外部真空源连通的上层吸液管和底层吸液管,所述上层吸液管和所述底层吸液管分别对应所述离心框内静置分层后的所述血液的不同液层,而构成将不同性质的所述血液分别吸出所述血液分离装置。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基于上述的总体结构原则,本实施例的血液分离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图2并结合图3所示,装置具有壳体1,在壳体1的底部可设置支撑腿103,并于装置的放置。为便于设备的拆装检修,壳体1还设置有可拆卸设置于上部的上盖101,并将入液口102和排液单元3均设于上盖101上。如图3所示,在上盖101的上方固装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与转轴200固连,从而可驱动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具有壳体(1)、设置于壳体(1)上的入液口(102)和排液口、以及可驱动的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转轴(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离心框(201),固装于所述转轴(200)上,承接由入液口(102)输入的血液,并随所述转轴(200)的旋转而离心所述离心框(201)内的所述血液,且于所述离心框(201)的上沿设置有可阻挡所述血液甩出的上沿挡板(202);/n排液单元(3),具有上下错落设置、并与外部真空源连通的上层吸液管(304)和底层吸液管(305),所述上层吸液管(304)和所述底层吸液管(305)分别对应所述离心框(201)内静置分层后的所述血液的不同液层,而将不同性质的所述血液分别吸出所述血液分离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具有壳体(1)、设置于壳体(1)上的入液口(102)和排液口、以及可驱动的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转轴(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离心框(201),固装于所述转轴(200)上,承接由入液口(102)输入的血液,并随所述转轴(200)的旋转而离心所述离心框(201)内的所述血液,且于所述离心框(201)的上沿设置有可阻挡所述血液甩出的上沿挡板(202);
排液单元(3),具有上下错落设置、并与外部真空源连通的上层吸液管(304)和底层吸液管(305),所述上层吸液管(304)和所述底层吸液管(305)分别对应所述离心框(201)内静置分层后的所述血液的不同液层,而将不同性质的所述血液分别吸出所述血液分离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单元(3)还包括可驱使所述上层吸液管(304)和所述底层吸液管(305)上下移动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构成所述上层吸液管(304)和所述底层吸液管(305)于所述离心框(201)内的高度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单元(3)中还设有升降板(306),所述驱动部件为升降气缸(303);所述升降气缸(303)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板(306)固连,所述上层吸液管(304)和所述底层吸液管(305)固装于所述升降板(30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上层液排出口(301)和底层液排出口(302),所述上层液排出口(301)与所述上层吸液管(304)、以及所述底层液排出口(302)与所述底层吸液管(305)之间均通过连接软管(307)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应存唐大燕武静白静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大安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