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散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30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各向异性散光板,其包括:用于通过内部光散射各向同性地漫射从光源部分入射的光的各向同性散光层;以及多个以一定间隔设置在所述各向同性散光层上表面上的反射体,从而反射由各向同性散光层各向同性地漫射的光至显示板,其中,从光源部分发射然后入射至各向同性散光层的光经由各向同性散光层被各向同性地漫射,经过各向同性散光层各向同性地照射的光然后由多个反射体各向异性地漫射,并且该各向异性地漫射光入射至液晶显示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各向异性散光板,其包括各向同性散光层和反射 体,并且提供垂直亮度分布与水平亮度分布彼此不同的各向异性亮度 分布。本申请要求了 2006年2月21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 利申请第10-2006-0016864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引用作为参 考。
技术介绍
近来,已经开发出了许多代替传统CRT(阴极射线管)的平板显示装 置,如液晶显示器(LCD)、 PDP(等离子体显示板)和OLED(有机发射二 极管)。其中,液晶显示器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滤色片基板和具有在该 两基一反之间注入的液晶的液晶显示板。液晶是一种控制外界入射光的量并将其显示于荧光屏上的非发光 材料,而不是本身发光的发光材料。因此,液晶显示器通常配备有用 于在液晶显示板上照射光的背光源组件。背光源组件包括用于产生光的光源部分和设置在液晶显示板下面 并改变从光源部分发射的光的特性的光学板(optical sheet)。根据光源部 分的位置,将背光源组件分为两种类型的组件,即光源部分设置在导光板侧面的侧光式组件(edge type of a unit)与光源部分设置在液晶显示 板下面的直下式组件(direct type of a unit)。光学板包括用于漫射来自光源部分的光并将其提供至液晶显示板 的散光板和用于垂直聚集由散光板漫射的光至液晶显示板的平面的棱 镜片。此处,因为通常所用的散光板由于光的散射性质为各向同性的, 所以其存在某个方向的亮度会降低至超出所需程度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日本专利申请7>开号2001-1597047>开了一种各向 异性光散射膜,其包括分散于树脂中的粒子以使入射光具有高的各向 异性。为此,光散射的各向异性变得更高,从而可抑制在某个方向的 亮度降低而使其具有均匀亮度。然而,为了制备各向异性光散射膜,这些常规的各向异性光散射 膜使用昂贵的原料,这会导致高生产成本和难以加工,如取向 (orientation)。因此,难以制备会产生产率降低的问题。因此,在各向异性散光板的制备中,优选相对于常规板降低生产 成本,并且消除复杂且困难的加工过程(如取向)以建立更简单的生产工 艺,从而提高产率。此外,在液晶显示器中使用各向异性散光板的情况下,如果由于 同时具有光的漫射作用和聚光作用而从液晶显示器中除去棱镜片,则 优选提供具有薄外观的背光源组件及包括该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各向异性散光板,其包括各向同性散光 层和反射体,并且可提供垂直亮度分布与水平亮度分布彼此不同的各 向异性亮度分布,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率。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各向 异性散光板,其设置在发光光源部分与显示板之间以向显示板照射从光源部分入射的光,所述各向异性散光板包括各向同性散光层,其 用于通过内部光散射各向同性地漫射从光源部分入射的光;以及多个 反射体,该反射体具有界面连接所述各向同性散光层上表面的界面和 至少一对倾斜设置在所述各向同性散光层上表面上的倾斜表面,该反 射体突出形成于各向同性散光层的上表面上,并以一定间隔设置在各 向同性散光层的上表面上,从而反射由各向同性散光层各向同性地漫 射的光至显示板。同性散光层被各向同性地漫射,经过各向同性散光层各向同性地照射 的光然后由多个反射体反射以被各向异性地漫射,并且该各向异性地 漫射的光入射至液晶显示板。所述各向同性散光层可包含透明材料的树脂和其折射率与该树脂 的折射率相差0.02 0.1或更小的光散射粒子。此处,所述树脂可为选自聚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曱基丙 烯酸曱酯、聚苯乙烯、聚酯砜(polyestersulfone)、聚丁二烯、聚醚酮和 聚氨基曱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光散射粒子可为选自聚曱基丙烯酸曱酯、聚苯乙烯、聚丁二 烯、其共聚物和二氧化^^中的至少一种。每个反射体的截面形状可为等腰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此外,所述反射体可包含折射率为1.6或更大的无机材料粒子。所述反射体可包含树脂和与该树脂混合的无机材料粒子。此处,所述树脂可为选自聚氨酯丙烯酸酯(urethane acrylate)、环氧 丙烯酸酯、酉旨丙烯酸酯(ester acrylate)、醚丙烯酸酯(ether acrylate)和可 产生自由基的单体(radical画generating monomer)中的至少 一种。所述无才几材泮牛粒子可为选自Ti02、 BaS04、 Al(OH)3、 A1203、 CaC03、 ZnO和ZnS中的至少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向异 性散光板的背光源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包括所述背光源组件的液 曰曰;嬰曰曰业TF為。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各向异性散光板,其设置 在发光光源部分与显示板之间以向显示板照射从光源部分入射的光,该各向异性散光板包括各向同性散光层,其用于通过内部光散射各 向同性地漫射从光源部分入射的光;以及多个反射体,该反射体具有 面向所述光源部分的界面和至少一对倾斜设置在该界面上的倾斜表 面,该反射体形成于所述各向同性散光层内部,并在所述各向同性散 光层的内部以一定间隔设置,从而反射由各向同性散光层各向同性地 漫射的光至显示板。此处,性地漫射,经过各向同性散光层各向同性地照射的光然后由多个反射体反射以被各向异性地漫射,并且该各向异性地漫射的光入射至液晶显示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除了在各向同性散光层的内部形成所述反射体之外,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将等同样适用于此处,所以将 省略具体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向异 性散光板的背光源组件。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包括所述背光源组件的液 晶 显示器。有益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内部光散射使入射至各向同性散光层的光被各向同性地漫射,然后由反射体反射,从而提供了垂直亮度 分布与水平亮度分布彼此不同的各向异性亮度分布,因此改善了光效率。此外,易于制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向异性散光板,这样可降低生产 成本并且提高产率。同时,如果在投影银幕或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组件中使用根据本 专利技术的各向异性散光板,则具有高的水平亮度分布与低的垂直亮度分 布,从而可在有效视角范围内提供比各向同性散光板的亮度高的亮度。尤其,如果在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组件中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向 异性散光板,则各向异性散光板提供极好的屏蔽效应以通过屏蔽线光源(line light source)型的光源部分而显示具有均匀亮度的面光源。此外,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向异性散光板由于同时具有光的漫射作用和聚光作用 而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组件中除去了棱镜片,这样使背光源组件具 有较简单的构造,从而得到更薄的背光源组件。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性分解截面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各向异性散光板的截面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性分解截面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各向异性散光板的截面图;图5为显示比较常规各向同性散光板的亮度分布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各向异性散光板的亮度分布的曲线图。-附图标记-10:液晶显示4反20:背光源组件30:反射框架(Reflectin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各向异性散光板,其设置在发光光源部分与显示板之间以向显示板照射从光源部分入射的光,该各向异性散光板包括: 各向同性散光层,其用于通过内部光散射各向同性地漫射从所述光源部分入射的光;以及 多个反射体,该反射体具有界面连接所述各向同性散光层上表面的界面和至少一对倾斜设置在所述各向同性散光层上表面上的倾斜表面,该反射体突出形成于所述各向同性散光层的上表面上,并在所述各向同性散光层的上表面上以一定间隔设置,从而反射由所述各向同性散光层各向同性地漫射的光至所述显示板, 其中,从所述光源部分发射然后入射至所述各向同性散光层的光经由各向同性散光层被各向同性地漫射,经过各向同性散光层各向同性地照射的光然后由所述多个反射体反射以被各向异性地漫射,并且该各向异性地漫射的光入射至液晶显示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光承金勍模李章熏安炯柱韩尚澈
申请(专利权)人:LG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