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固液分离功能的餐厨废液反应釜,包括用于存放餐厨垃圾的本体,设置在使用地,并与上一环节餐厨垃圾传送装置连接,且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本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用于进行固液分离的过滤体,设置在本体内,并将本体分为固体区和液体区;固体排放组,设置在本体上,并与固体区连通;液体排放组,设置在本体上,并与液体区连通;用于控制装置固体排放组和液体排放组组动作的控制装置,分别与固体排放组和液体排放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具有固液分离功能的餐厨废液反应釜对餐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无需人工介入,仅通过本体及过滤体便可以实现反应和固液分离,使得整体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固液分离功能的餐厨废液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餐厨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固液分离功能的餐厨废液反应釜。
技术介绍
餐厨垃圾,俗称泔脚,亦称潲水或泔水等,主要集中产生于餐饮行业、食堂及家庭,主要是指由人们的饮食行为产生的极易腐烂变质的生活污废;相较其它垃圾具有水分、油脂和无机盐含量高的特点;由于餐厨垃圾因油脂和其他有机物含量较为丰富,脱水后热值较高,是可利用的资源,故对餐厨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通过对餐厨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将固态分离物经过处理制作成有机肥等,而现有技术中需要多种设备同时使用通过沉淀、反应等步骤获得所需的固相分离物,但因结构的现在,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设备和人工的投入,造成整体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固液分离功能的餐厨废液反应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固液分离功能的餐厨废液反应釜,包括:用于存放餐厨垃圾的本体,设置在使用地,并与上一环节餐厨垃圾传送装置连接,且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本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用于进行固液分离的过滤体,设置在本体内,并将本体分为固体区和液体区;固体排放组,设置在本体上,并与固体区连通;液体排放组,设置在本体上,并与液体区连通;用于控制装置固体排放组和液体排放组组动作的控制装置,分别与固体排放组和液体排放组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过滤体包括:分离层,一端设置在本体底部;过滤层,一端与分离层连接,另一端与本体内壁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固体排放组包括:第一排放管,设置在本体上,并与固体区连通;第一电磁阀,设置在第一排放管上。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液体排放组包括:第二排放管,设置在本体上,并与液体区连通;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第二排放管上。优选的,控制装置为时间定时器。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餐厨垃圾置于本体内进行反应,并通过过滤体进行固液分离;并在到达的反应时间后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排放组动作,通过排放组分别派出固相分离物和液相分离物,进而实现对餐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无需人工介入,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仅通过本体及过滤体便可以实现反应和固液分离,使得整体成本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固液分离功能的餐厨废液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本体;11-固体区;12-液体区;2-进料口;3-出料口;4-过滤体;41-分离层;42-过滤层;5-固体排放组;51-第一排放管;52-第一电磁阀;6-液体排放组;61-第二排放管;62-第二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固液分离功能的餐厨废液反应釜,包括:本体1设置在使用地,并与上一环节餐厨垃圾传送装置连接,通过本体1存放餐厨垃圾;且在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本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3;将餐厨垃圾通过进料口2置于本体1内进行反应;但反应完成后通过出料口3将固相分离物排出;过滤体4设置在本体1内,并将本体1分为固体区11和液体区12,通过过滤体4进行固液分离,即分离后固相分离物(含有部分液体)置于固体区11;过滤掉固相分离物的液相分离部置于液体区12;其中,过滤体4包括分离层41和过滤层42,该分离层41一端设置在本体1底部;过滤层42一端与分离层41连接,另一端与本体1内壁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穿过过滤层42后,将餐厨垃圾中的固体阻挡,形成固相分离物,穿过过滤层42的液体进入到液体区12,形成液相分离物;且通过分离层41进行固体区11和液体区12的隔离,能够更好的限制固相分离物的位置;固体排放组5设置在本体1上,并与固体区11连通;液体排放组6设置在本体1上,并与液体区12连通;其中,固体排放组5包括第一排放管51和第一电磁阀52,该第一排放管51设置在本体1上,并与固体区11连通;第一电磁阀52设置在第一排放管51上;液体排放组6包括第二排放管61和第二电池阀,该第二排放管61设置在本体1上,并与液体区12连通;第二电磁阀62设置在第二排放管61上;通过第一电磁阀52控制第一排放管51的导通,通过第二电磁阀62控制第二排放管61的导通;具体的,第一电磁阀52和第二电磁阀62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其中,控制装置分别与固体排放组5和液体排放组6连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装置分别对第一电磁阀52和第二电磁阀62进行控制,以实现第一电磁阀52和第二电磁阀62分别排出固相分离物和液相分离物;本技术中,控制装置优选为控制装置为时间定时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餐厨垃圾置于本体1中进行反应,通过控制装置设置反应时间,并根据反应时间设定第一电磁阀52和第二电磁阀62的开启时间;设置完成后餐厨垃圾在本体1中反应,而达到反应时间后,控制装置会控制第二电磁阀62开启,此时第二排放管61导通;而本体1中的液体(液相分离物)会穿过第二排放管61排出到外部预先防止的盛放装置(如桶等)中,而在排放的过程中,餐厨垃圾会穿过过滤层42进入到液体区12,经液体区12后通过第二排放管61排出到盛放装置中;而由于餐厨垃圾中的固体物尺寸较大,不能穿过过滤层42,因被过滤后存放在固体区11形成固相分离物;待液相分离物被排放完成后,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52动作使第一排放管51与本体1导通,进行固相分离物的排放;由于分离层41与过滤层42在本体1中存在一定角度,因此能够使固相分离物伴随排放逐渐向出料口3处移动,进而提高固相分离物的出料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置于本体1内的餐厨垃圾的体积以及第二排放管61的管径和流速计算出液相分离物排出所需的时间,并控制第二电磁阀62关闭时间和第一电磁阀52开启时间;当然也可以在本体1内设置一与控制装置连接的液位传感器,通过液位传感器获取本体1内的液位进而通过想控制装置发送信号控制第二电磁阀62关闭和第一电磁阀52开启,当然采用液位传感器的方式时,需要在控制装置内设置有单片机,通过单片机获取信号并产生开启和关闭信号。且本技术中,需要先进行液相分离物的排放在进行固相分离物的排放,避免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固液分离功能的餐厨废液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存放餐厨垃圾的本体(1),设置在使用地,并与上一环节餐厨垃圾传送装置连接,且在所述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所述本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3);/n用于进行固液分离的过滤体(4),设置在所述本体(1)内,并将所述本体(1)分为固体区(11)和液体区(12);/n固体排放组(5),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并与所述固体区(11)连通;/n液体排放组(6),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并与所述液体区(12)连通;/n用于控制装置固体排放组(5)和所述液体排放组(6)组动作的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固体排放组(5)和所述液体排放组(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固液分离功能的餐厨废液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存放餐厨垃圾的本体(1),设置在使用地,并与上一环节餐厨垃圾传送装置连接,且在所述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所述本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3);
用于进行固液分离的过滤体(4),设置在所述本体(1)内,并将所述本体(1)分为固体区(11)和液体区(12);
固体排放组(5),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并与所述固体区(11)连通;
液体排放组(6),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并与所述液体区(12)连通;
用于控制装置固体排放组(5)和所述液体排放组(6)组动作的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固体排放组(5)和所述液体排放组(6)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固液分离功能的餐厨废液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4)包括:
分离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艳丽,张波,蒋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梵净山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