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太阳灶,适用于聚集太阳光,其包括:锯齿形反射面;箱底盖;锅支架;锅圈;平衡支杆;平衡合页,其中,箱底盖有两个,相互连接,呈能够打开或收折的结构;锯齿形反射面呈同心圆或者螺旋线形状排列,锯齿形反射面安装于箱底盖的内部。锅支架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上述的两个箱底盖上;平衡合页安装于箱底盖上;平衡支杆与平衡合页活动连接;平衡支杆与两个锅支架共同支撑锅圈。锅支架可以折叠进箱体内,也可打开存放在箱体外。平衡支杆是折叠结构,拉开可成一直杆,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锅圈和平衡合页的轴孔处,取下来可折叠放入箱体内。该聚光灶的热效率高且使用方便灵活,重量轻,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菲涅耳聚光灶,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打开和收折的箱式的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
技术介绍
聚光式太阳灶是将较大面积的入射阳光经聚光镜反射后,产生炽热的光团,聚焦到锅底,以满足炊事要求。这种聚光灶的关键部件是聚光镜,不仅有镜面材料的选择,还有几何形状的设计。最普通的反光镜为镀银或镀铝玻璃镜,也有铝抛光镜面和涤纶薄膜镀铝材料等。聚光式太阳灶的镜面设计,大都采用旋转抛物面的聚光原理。在数学上若抛物线绕主轴旋转一周所得的面,称为“旋转抛物面”。若有一束平行光沿主轴射向这个抛物面,遇到抛物面的反光,则光线都会集中反射到焦点的位置,于是形成聚光,或叫“聚焦”作用。作为聚光灶使用,要求在锅底形成一个焦面,才能达到加热的目的。根据我国推广聚光灶的经验,设计一个500~700瓦功率的聚光式太阳灶,通常采光面积约为1.5~2.0平方米。个别大型蒸汽聚光灶也可看作是聚光式太阳灶,但其采光面积较大,有的要在5平方米以上。聚光式太阳灶除采用旋转抛物面反射镜外,还有将抛物面分割成若干段共一个焦点的反射镜,光学上称之为菲涅耳镜,也有把菲涅耳镜做成连续的螺旋式反光带片。聚光式太阳灶的镜面,有用玻璃整体热弯成型,也有用普通玻璃镜片碎块粘贴在设计好的底板上,或者用高反光率的镀铝涤纶薄膜裱糊在底板上。底板可用水泥制成,或用铁皮、钙塑材料等加工成型。也可直接用铝板抛光并涂以防氧化剂制成反光镜。聚光式太阳灶的架体用金属管材弯制,锅支架高度适中,要便于操作,镜面仰角与方位角可灵活调节。为了移动方便,也可在架底安装两个小轮,但必须保证灶体的稳定性。在有风的地方,聚光灶要能抗风不倒。可在锅壁部位加装防风罩,以减少锅因受风的影响而功率下降。有的聚光灶装有自动跟踪太阳的跟踪器,但是一般认为这会增加整灶的造价。现有的菲涅耳聚光灶是用金属或塑料平板裁割成一个个单独的、半径大小不同的圆环或螺旋形的板条作为反射基面,上面再粘贴上薄膜反光材料制作而成。各环面间采用垫块形成不同的倾角。各环面也可以用金属框架连在一起。但是,上述类型的菲涅耳聚光灶各圆环倾角制作误差大,结构粗糙,手工制作工艺落后,结构上不能折叠,收存不易,不方便携带,且不适于工业化生产。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菲涅耳聚光灶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菲涅耳聚光灶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菲涅耳聚光灶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菲涅耳聚光灶,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菲涅耳聚光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高精度的金属模具和先进的吸塑工艺,使塑料薄板吸塑成为菲涅耳圆环状整体反射基面,提高该聚光灶的热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设计其支架为折叠结构,可收藏于菲涅耳箱体内,利用平衡合页为基准的自动水平锅圈结构使该灶使用更加方便灵活,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适用于聚集太阳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锯齿形反射面;箱底盖;其中,箱底盖有两个,相互连接,呈能够打开或收折的结构;锯齿形反射面呈同心圆或者螺旋线形状排列,锯齿形反射面安装于箱底盖的内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其还包括锅支架;锅圈;平衡支杆;平衡合页,其中,锅支架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上述的两个箱底盖上;平衡合页安装于箱底盖上;平衡支杆与平衡合页连接;平衡支杆与两个锅支架共同支撑锅圈。前述的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其中所述的锅支架可以折叠进箱体内,也可打开存放在箱体外。前述的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其中所述的两箱底盖连接处有一平衡合页,其一页固定在箱底上,另一页可张开伸出箱体前方,合页的转轴在箱底盖底棱上,合页前端有一轴孔,平衡支杆活动连接于此处。前述的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其中所述的平衡支杆是折叠结构,拉开可成一直杆,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于锅圈和平衡合页的轴孔处,取下来可折叠放入箱体内。前述的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其中所述的锅圈的两侧具有小轴,锅支架的一端具有“”形孔,该小轴可直接放入锅支架的“”形孔内,不用时可取下收存。前述的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其中所述的锯齿形反射面分别置于两个箱底盖上,打开两个箱底盖,其锯齿形反射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前述的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其中所述的锯齿形反射面的基底是用厚度为0.1~4.0mm的塑料膜通过吸塑工艺制成,其上镀反射膜和保护膜。前述的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其中所述的箱体通过吸塑或注塑工艺制成,或者用木材或金属材料制成。前述的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其还包括一俯仰支杆,其安装于箱底盖外侧,通过支杆上的滑动套的插板与箱底盖相连,滑动套上带有紧固螺栓,可以调节和固定滑动套在支撑杆上的位置, 从而调节整个太阳灶的仰角。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为了达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利用高精度的金属模具和先进的吸塑工艺,使塑料薄板吸塑成为菲涅耳圆环状整体反射基面,基面上不同圆环的角度精确度很高,整个基面采用磁控溅技术或真空蒸镀技术;镀上反射膜和保护膜,不仅大大提高了该聚光灶的热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菲涅耳聚光灶的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生产。其支架设计成折叠结构,可收藏于菲涅耳聚光灶的箱体内,锅支架上端的“”形孔,便于锅圈的取放。以平衡合页为基准的自动水平锅圈结构使该灶使用更加方便灵活。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特殊结构的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其能够提高该聚光灶的热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且该灶使用更加方便灵活。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菲涅耳聚光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箱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的侧面示意图。1锯齿形反射面 2锅支架3锅圈 4箱底盖6平衡支杆 7平衡合页8“”形孔 9轴孔10俯仰支杆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带式菲涅耳聚光灶,适用于聚集太阳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锯齿形反射面;箱底盖;其中, 箱底盖有两个,相互连接,呈能够打开或收折的结构; 锯齿形反射面呈同心圆或者螺旋线形状排列,锯齿形反射面安装于箱底盖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合百意生态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