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空气滤芯在杀菌方面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包括粗滤单元,用于空气粗滤;自摩擦捕获单元,位于所述粗滤单元实施粗滤后的一侧,空气流经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时,由于摩擦作用产生静电捕获;以及活性炭过滤单元,位于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实施静电捕获后的一侧,用于空气二次过滤;其中,所述粗滤单元、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和所述活性炭过滤单元组合为一个整体,其空气仅从该整体内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可循环杀菌滤芯,空气滤芯使用安全,杀菌、过滤效果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
本技术涉及空气过滤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周围空气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比如建筑室内或者相对封闭环境内空气的质量。由于建筑物封闭,通风条件差,通风率不足,导致室内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一些人会由此出现头痛、干咳、皮肤痒、注意力难以几种等症状。因而,空气净化器或者空气过滤器得到的极大的发展,而其中安装的空气滤芯是关键部件之一。现有常用的空气滤芯采用的是有机纤维等材料编制的滤材结合活性碳等物质来吸附空气中的微细颗粒和一些有机物等,同时在滤材上还涂有经特殊处理的光催化复合粉体以及抗病毒杀菌药水,在吸附有害物质的同时,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霉菌等。但是一方面抗病毒杀菌药水自身可能带有一定危害性,另一方面光催化复合粉体以及抗病毒杀菌药水含量会随着逐步降低,如无后续补充,使用效果随着空气滤芯使用时间增加降低。因此,现有空气滤芯在杀菌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及长期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现有空气滤芯在杀菌方面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可循环杀菌滤芯,空气滤芯使用安全,杀菌、过滤效果稳定。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包括粗滤单元,用于空气粗滤;自摩擦捕获单元,位于所述粗滤单元实施粗滤后的一侧,空气流经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时,由于摩擦作用产生静电而实现静电捕获;以及活性炭过滤单元,位于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实施静电捕获后的一侧,用于空气二次过滤;其中,所述粗滤单元、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和所述活性炭过滤单元组合为一个整体,其空气仅从该整体内部通过。进一步地,在所述粗滤单元和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之间还安装有静电驻极单元。进一步地,所述粗滤单元包括粗滤骨架;以及粗滤滤材,安装在所述粗滤骨架上。进一步地,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包括摩擦骨架;格板,具有若干格区,安装在所述摩擦骨架上;以及摩擦球,装填在所述格区内;钢丝网,安装在所述格板的进风一面或者进出风两面上;其中,空气流经所述格区时,所述摩擦球之间以及所述摩擦球与所述格区内壁之间摩擦运动产生静电,实现静电捕获。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过滤单元包括碳骨架;以及活性炭无纺布。进一步地,在所述活性炭过滤单元实施二次过滤后的一侧安装有PM2.5传感器和/或空气质量监测仪。进一步地,所述静电驻极单元包括驻极骨架;正极板,安装在所述驻极骨架内侧边缘处;负极板,与所述正极板平行相对安装在所述驻极骨架内侧边缘处;接地极板,安装在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之间;以及逆变器,与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连接;其中,空气从所述正极板、所述负极板和所述接地极板之间通过,电荷作用,使得空气以及空气中的颗粒物、细菌、病毒加载上静电。进一步地,所述摩擦骨架内部中空,所述摩擦骨架朝向所述格板的一侧壁以及所述格板由透明材料加工而成;在所述摩擦骨架内安装有紫外灯或者在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和活性炭过滤单元之间的区域内安装有紫外灯。进一步地,相邻所述格区之间开孔后连通。进一步地,与所述紫外灯对应的所述摩擦骨架的外壁上开设有检修口并配置配套的检修仓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为解决现有常用的空气滤芯采用的是有机纤维等材料编制的滤材结合活性碳等物质来吸附空气中的微细颗粒和一些有机物等,同时在滤材上还涂有经特殊处理的光催化复合粉体以及抗病毒杀菌药水,在吸附有害物质的同时,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霉菌等。但是一方面抗病毒杀菌药水自身可能带有一定危害性,另一方面光催化复合粉体以及抗病毒杀菌药水含量会随着逐步降低,如无后续补充,使用效果随着空气滤芯使用时间增加降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该空气滤芯整体呈矩形状,包括粗滤单元、自摩擦捕获单元和活性炭过滤单元。组合后,自摩擦捕获单元位于粗滤单元和活性炭过滤单元之间,并组合成一个整体。空气依次通过粗滤单元、自摩擦捕获单元和活性炭过滤单元,完成空气过滤和除菌。在本技术中,空气滤芯直接采用静电捕获,未添加有化学试剂,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安全系数较高。静电作用随空气流动产生,持续时间和作用效果稳定。同时,本技术中的空气滤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拆分清洗,实现循环利用。再者,本技术中空滤滤芯可根据使用环境加工呈多种形状,具有较为广泛的好适用场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现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粗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自摩擦捕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格区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格区的局部剖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活性炭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自摩擦捕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静电驻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静电驻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n粗滤单元,用于空气粗滤;/n自摩擦捕获单元,位于所述粗滤单元实施粗滤后的一侧,空气流经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时,由于摩擦作用产生静电而实现静电捕获;以及/n活性炭过滤单元,位于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实施静电捕获后的一侧,用于空气二次过滤;/n其中,所述粗滤单元、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和所述活性炭过滤单元组合为一个整体,其空气仅从该整体内部通过。/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粗滤单元,用于空气粗滤;
自摩擦捕获单元,位于所述粗滤单元实施粗滤后的一侧,空气流经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时,由于摩擦作用产生静电而实现静电捕获;以及
活性炭过滤单元,位于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实施静电捕获后的一侧,用于空气二次过滤;
其中,所述粗滤单元、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和所述活性炭过滤单元组合为一个整体,其空气仅从该整体内部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粗滤单元和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之间还安装有静电驻极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单元包括
粗滤骨架;以及
粗滤滤材,安装在所述粗滤骨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摩擦捕获单元包括
摩擦骨架;
格板,具有若干格区,安装在所述摩擦骨架上;以及
摩擦球,装填在所述格区内;
钢丝网,安装在所述格板的进风一面或者进出风两面上;
其中,空气流经所述格区时,所述摩擦球之间以及所述摩擦球与所述格区内壁之间摩擦运动产生静电,实现静电捕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可循环杀菌杀毒空气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过滤单元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涛,郭英,杨莉,王建昌,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国创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