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健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无水扬尘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221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无水扬尘处理装置,包括外罩筒、内罩筒、螺旋海绵片、三叶板、微型电机、锥型管盖、排泄管、强力吸风机、凹面深槽、过滤层带和弧形窗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通过将螺旋海绵片位于内罩筒内并与两侧的过滤层带内侧壁及内罩筒内壁形成一个从上向下的螺旋空间,能够在运行的强力吸风机的作用逐层对吸入含有扬尘的空气进行逐层过滤,增强了过滤效果,能够将滞留的残渣从内罩筒底部经排泄管排出,且也能够通过旋转抖动的螺旋海绵片边缘在两个过滤层带内侧环壁上刮拨,达到抖落部分过滤渣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无水扬尘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水扬尘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建筑工程用无水扬尘处理装置,属于扬尘治理术领域。
技术介绍
扬尘污染是指泥地裸露,以及在房屋建设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物料运输、物料堆放、道路保洁、植物栽种和养护等人为活动中产生粉尘颗粒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建筑室内施工由于空间有限,造成室内扬尘污染程度大,不利于施工人员的呼吸健康,部分利用水进行扬尘处理的设备,用水量大,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还有部分物水扬尘处理的设备内部滞留的部分残渣不易排出,且过滤结构表面的杂尘也不易脱落,过滤效果有待从结构上进行改善来提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无水扬尘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无水扬尘处理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无水扬尘处理装置,包括外罩筒、吸滤结构和排渣结构,所述外罩筒底部端面中设有凹面深槽,且凹面深槽内侧圆凸端面与内罩筒封闭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滤结构包括强力吸风机和过滤层带,所述强力吸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无水扬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筒(1)、吸滤结构和排渣结构,所述外罩筒(1)底部端面中设有凹面深槽(9),且凹面深槽(9)内侧圆凸端面与内罩筒(2)封闭端面固定连接;/n所述吸滤结构包括强力吸风机(8)和过滤层带(10),所述强力吸风机(8)的进风端口安装在凹面深槽(9)的圆槽口上,且强力吸风机(8)的进风端口通过凹面深槽(9)内环形上的蜂窝孔结构与外罩筒(1)内部连通,所述过滤层带(10)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过滤层带(10)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弧形窗口(11)内,两个所述过滤层带(10)内侧环壁与螺旋海绵片(3)边缘相互滑动贴靠在一起;/n所述排渣结构包括微型电机(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无水扬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筒(1)、吸滤结构和排渣结构,所述外罩筒(1)底部端面中设有凹面深槽(9),且凹面深槽(9)内侧圆凸端面与内罩筒(2)封闭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吸滤结构包括强力吸风机(8)和过滤层带(10),所述强力吸风机(8)的进风端口安装在凹面深槽(9)的圆槽口上,且强力吸风机(8)的进风端口通过凹面深槽(9)内环形上的蜂窝孔结构与外罩筒(1)内部连通,所述过滤层带(10)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过滤层带(10)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弧形窗口(11)内,两个所述过滤层带(10)内侧环壁与螺旋海绵片(3)边缘相互滑动贴靠在一起;
所述排渣结构包括微型电机(5)和排泄管(7),所述微型电机(5)安装在三叶板(4)中部圆板结构上,且两个所述三叶板(4)之间转动安装有螺旋海绵片(3)中部的杆体结构两端,所述排泄管(7)一端连通安装在内罩筒(2)底部封闭端面上,且排泄管(7)另一端密封穿过外罩筒(1)表面位于外部,所述微型电机(5)的轴杆端与螺旋海绵片(3)中部的杆体结构一端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李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