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洗苯塔后冷凝液油水分离器,包括油水分离箱、进液管、出油管和出水管;油水分离箱中设置隔板,隔板的左侧为油水混合区,油水混合区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放置的加热盘管,隔板的右侧为集水区;进液管的端口与所述油水分离箱的左侧侧壁焊接,并与油水混合区连通,油水混合区内设置有挡板,挡板位于进液管端口的前方,挡板的下端延伸至混合液中;出油管的端口与油水分离箱的底部焊接,并与油水混合区连通;出水管的端口与油水分离箱的右侧侧壁焊接,并与集水区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回收洗苯塔后冷凝液中的洗油,作为新洗油再次循环利用,降低洗油消耗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洗苯塔后冷凝液油水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分离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洗苯塔后冷凝液油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焦炉荒煤气,经终冷塔与上段的循环水和下段的制冷水换热后,将煤气温度由45~55℃冷却至25℃左右,由洗苯塔底部入塔,自下而上与塔顶喷淋的循环洗油逆流接触,煤气中的苯被循环洗油吸收,再经过塔的捕雾段除去雾滴后离开洗苯塔,经外管网送往界区外各用户。但洗苯塔煤气水封排水器中夹带部分洗油,部分洗油和煤气下液一起排往机械化澄清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洗苯塔后冷凝液油水分离器,解决分离洗苯塔煤气水封排水器冷凝液中夹带的部分洗油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高效洗苯塔后冷凝液油水分离器,包括油水分离箱、进液管、出油管和出水管;所述油水分离箱中设置隔板,所述隔板的左侧为油水混合区,所述油水混合区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放置的加热盘管,所述隔板的右侧为集水区;所述进液管的端口与所述油水分离箱的左侧侧壁焊接,并与所述油水混合区连通,所述油水混合区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进液管端口的前方,所述挡板的下端延伸至混合液中;所述出油管的端口与所述油水分离箱的底部焊接,并与所述油水混合区连通;所述出水管的端口与所述油水分离箱的右侧侧壁焊接,并与所述集水区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区中设置有油液汇流坡面,所述出水管的连通端口位于所述油液汇流坡面高位置处的上方,所述油液汇流坡面的低位置处设置有二次排油管,所述二次排油管焊接连通在所述油水分离箱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油水分离箱上连通有泄压溢流管。进一步的,所述油水分离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玻璃管液位计和第二玻璃管液位计,所述第一玻璃管液位计与所述油水混合区连通,所述第二玻璃管液位计与所述集水区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油水混合区中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出油管端口的浮漂,所述浮漂的顶部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部套设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固定在所述隔板的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回收洗苯塔后冷凝液中的洗油,作为新洗油再次循环利用,降低洗油消耗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效洗苯塔后冷凝液油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液位计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油水分离箱;101、油水混合区;102、集水区;2、进液管;3、出油管;4、出水管;5、隔板;6、加热盘管;7、挡板;8、油液汇流坡面;9、二次排油管;10、泄压溢流管;11、第一玻璃管液位计;12、第二玻璃管液位计;13、浮漂;14、伸缩杆;15、导向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高效洗苯塔后冷凝液油水分离器,包括油水分离箱1、进液管2、出油管3和出水管4,进液管2、出油管3和出水管4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油水分离箱1中设置隔板5,隔板5的左、右边以及底边与油水分离箱1的内壁焊接,隔板5将油水分离箱1分为左仓右,隔板5的左侧为油水混合区101,隔板5的右侧为集水区102。油水分离箱1上连通有泄压溢流管10。油水分离箱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玻璃管液位计11和第二玻璃管液位计12,第一玻璃管液位计11与油水混合区101连通,第二玻璃管液位计12与集水区102连通。进液管2的端口与油水分离箱1的左侧侧壁焊接,并与油水混合区101连通,来自进液管2的混合液进入到油水分离箱1中,利用洗油、水密度不同原理进行静置、沉淀,使其二者进行分离,油水混合区101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放置的加热盘管6,加热盘管6能对混合液进行加热,提高洗油与水的分离效果,如图1所示,油水混合区101上层为水,中层为油水混合液,下层为洗油。当油水混合区101上层的水漫过隔板5后,便会流到集水区102。为避免从进液管2流进油水混合区101中的混合液扰乱油水混合区101中的静置、沉淀的液体,在油水混合区101内设置有挡板7,挡板7位于进液管2端口的前方,挡板7的侧壁焊接在油水分离箱1的内壁上,挡板7的下端延伸至混合液中,从进液管2流进油水混合区101中的混合液可从挡板7的下方流过。出油管3的端口与油水分离箱1的底部焊接,并与油水混合区101连通,油水混合区101下层的洗油从出油管3流出。为避免油水混合液从出油管3流出,在油水混合区101中设置有用于封堵出油管3端口的浮漂13,需要说明的是,油水混合液的密度不足以使得浮漂13浮起,只有当下层的洗油积累沉淀到一定量后,才会使得浮漂13浮起,从而使得洗油从出油管3流出。浮漂13的安装有伸缩杆14,伸缩杆14的外部套设有导向管15,伸缩杆14沿导向管15上下滑动,导向管15焊接在隔板5的侧壁上。出水管4的端口与油水分离箱1的右侧侧壁焊接,并与集水区102连通,集水区102中的水从出水管4排出。为避免集水区102掺杂少量的洗油,在集水区102中设置有油液汇流坡面8,集水区102中的洗油沉淀会流向油液汇流坡面8的低位置处。出水管4的连通端口位于油液汇流坡面8高位置处的上方,油液汇流坡面8的低位置处设置有二次排油管9,二次排油管9焊接连通在油水分离箱1的底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定期把洗苯塔煤气排水器底部的冷凝液通过进液管2排入油水分离箱1中,利用洗油、水密度不同原理进行静置、沉淀、分离,通过观察第一玻璃管液位计11和第二玻璃管液位计12,定期开出油管3管道上的阀门进行洗油回收使用,集水区102中的水则通过出水管4排出达到机械化澄清槽。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洗苯塔后冷凝液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水分离箱(1)、进液管(2)、出油管(3)和出水管(4);/n所述油水分离箱(1)中设置隔板(5),所述隔板(5)的左侧为油水混合区(101),所述油水混合区(101)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放置的加热盘管(6),所述隔板(5)的右侧为集水区(102);/n所述进液管(2)的端口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的左侧侧壁焊接,并与所述油水混合区(101)连通,所述油水混合区(101)内设置有挡板(7),所述挡板(7)位于所述进液管(2)端口的前方,所述挡板(7)的下端延伸至混合液中;/n所述出油管(3)的端口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的底部焊接,并与所述油水混合区(101)连通;/n所述出水管(4)的端口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的右侧侧壁焊接,并与所述集水区(10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洗苯塔后冷凝液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水分离箱(1)、进液管(2)、出油管(3)和出水管(4);
所述油水分离箱(1)中设置隔板(5),所述隔板(5)的左侧为油水混合区(101),所述油水混合区(101)内设置有多个竖直放置的加热盘管(6),所述隔板(5)的右侧为集水区(102);
所述进液管(2)的端口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的左侧侧壁焊接,并与所述油水混合区(101)连通,所述油水混合区(101)内设置有挡板(7),所述挡板(7)位于所述进液管(2)端口的前方,所述挡板(7)的下端延伸至混合液中;
所述出油管(3)的端口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的底部焊接,并与所述油水混合区(101)连通;
所述出水管(4)的端口与所述油水分离箱(1)的右侧侧壁焊接,并与所述集水区(10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洗苯塔后冷凝液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区(102)中设置有油液汇流坡面(8),所述出水管(4)的连通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绘亮,王卫平,王智聪,郭潇,
申请(专利权)人:武安市广普焦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