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振宇专利>正文

输尿管支架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140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包括管状结构的本体和牵引线,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成圆弧形,第二端弯曲成圆弧形,且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弯曲的方向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的方向相反;所述牵引线通过可降解的固定线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管壁上,所述牵引线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牵引线的固定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相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输尿管支架管,能够在置入体内一段时间后可以自动释放牵引线,通过在体外牵拉该牵引线即可拔除该输尿管支架管,减轻了膀胱镜操作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拔出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具有时间可控,拔出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尿管支架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输尿管支架管。
技术介绍
输尿管支架管是一根细长的软管,从肾脏通到膀胱。当输尿管有梗阻时,输尿管支架管可以支撑输尿管从而使尿液能够从肾脏引流到膀胱。输尿管支架管在泌尿外科手术中使用非常普遍,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可以永久留置体内的输尿管支架管。现有输尿管支架管需借助硬性膀胱镜拔除体内的输尿管支架管,痛苦大,有损伤,时间长,拔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时间可控且拔出方便的输尿管支架管。本技术提供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包括管状结构的本体和牵引线,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成圆弧形,第二端弯曲成圆弧形,且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弯曲的方向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的方向相反;所述牵引线通过可降解的固定线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管壁上,所述牵引线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牵引线的固定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相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线的固定端缝合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线的自由端折向所述本体的第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线缝合在本体的管壁上,通过所述固定线两端打结将所述牵引线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管壁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线与所述牵引线连接的位置和所述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之间的长度占所述本体的总长度的三分之一。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线为快微乔线。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包括管状结构的本体和牵引线,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成圆弧形,第二端弯曲成圆弧形,且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弯曲的方向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的方向相反;所述牵引线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牵引线的固定端上连接一线环,所述牵引线缝合在所述本体的管壁上,所述牵引线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牵引线的固定端上的所述线环,在所述本体的管壁上自由延伸的牵引线多段折叠。进一步地,多段折叠的牵引线通过固定线系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线为快微乔线。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线分成三段折叠。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输尿管支架管,能够在置入体内一段时间后可以自动释放牵引线,通过在体外牵拉该牵引线即可拔除该输尿管支架管,从而可以避免再进行膀胱镜拔除,减轻了膀胱镜操作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拔出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具有时间可控,拔出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输尿管支架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输尿管支架管的牵引线与固定线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输尿管支架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输尿管支架管的牵引线与固定线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包括管状结构的本体10和牵引线20,本体10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乙烯、硅树脂、硅酮为基础的嵌段共聚物等。本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本体10的第一端11弯曲成圆弧形,第二端12弯曲成圆弧形,且本体10的第二端12弯曲的方向与本体10的第一端11弯曲的方向相反;牵引线20通过可降解的固定线30固定于本体10的管壁上,牵引线20的一端为固定端21,另一端为自由端22,牵引线20的固定端21与本体10的第一端11的端部相固定。在本体10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尿孔40。优选的,牵引线20的固定端21缝合固定于本体10的第一端11的端部。为了避免该输尿管支架管植入人体后,牵引线20引起过敏,在本申请中牵引线20的材料优选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例如:丝线。此外,用于男性使用时,牵引线20的长度为22cm;用于女性使用时,牵引线20的长度为12cm。而固定线30的材料可为降解材料,例如:淀粉或多糖。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线30为快微乔线。优选的,牵引线20的自由端折向本体10的第一端11。固定线30缝合在本体10的管壁上,通过固定线30两端打结将牵引线20固定于本体10的管壁上。如图3所示,具体的操作为:在固定线30的其中一端连接缝针,缝针穿入本体10的管壁且从本体10的管壁穿出从而将固定线30缝合在本体10的管壁上,固定线30的另外一端与固定线30具有缝针的一端打结将牵引线20固定于本体10的管壁上,然后将缝针剪掉即可。固定线30与牵引线20连接的位置和本体10的第一端11的端部之间的长度占本体10的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在实际操作中,该输尿管支架管植入输尿管内后,本体10的第一端11与牵引线20的自由端22均位于膀胱内,便于牵引线20脱落后顺利随着尿液排出到体外。固定线30的作用一方面是固定牵引线20,用于给予牵引线20一个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当该输尿管支架管植入人体后,固定线30可在尿液中缓慢水解,固定线30水解后,牵引线20将逐渐脱落,并会随尿液排出到体外,进而可以在体外牵拉牵引线20将该输尿管支架管拔出体外。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采用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尿管支架管,该输尿管支架管植入人体后,尿液可以将固定线30缓慢水解,通过为4周时间(即28天左右)。当固定线30被水解后,牵引线20将逐渐脱落,并且会随着尿液排出到体外,此时如果达到输尿管支架管的拔出时间,即可从尿道口牵拉牵引线20,进而可以将植入体内的该输尿管支架管拔出体外。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输尿管支架管能够在置入体内一段时间后可以自动释放牵引线20,通过在体外牵拉该牵引线20即可拔除该输尿管支架管,从而可以避免再进行膀胱镜拔除,减轻了膀胱镜操作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拔出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具有时间可控,拔出方便等优点。实施例2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包括管状结构的本体10和牵引线20,本体10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乙烯、硅树脂、硅酮为基础的嵌段共聚物等。本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本体10的第一端11弯曲成圆弧形,第二端12弯曲成圆弧形,且本体10的第二端12弯曲的方向与本体10的第一端11弯曲的方向相反;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牵引线20的一端为固定端21,另一端为自由端22,牵引线20的固定端21上连接一线环23,牵引线20缝合在本体10的管壁上,牵引线20的自由端穿过牵引线20的固定端21上的线环23。参照图5,具体的操作为:在牵引线20的自由端连接缝针,缝针穿入本体10的管壁且从本体10的管壁穿出从而将牵引线20缝合在本体10的管壁上,缝针穿过牵引线20的固定端21上的线环23,然后将缝针剪掉,此时牵引线20固定于本体1的管壁上。在本体1的管壁上自由延伸的牵引线20多段折叠,多段折叠的牵引线20通过固定线30(本实施例为快微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包括管状结构的本体和牵引线,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成圆弧形,第二端弯曲成圆弧形,且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弯曲的方向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的方向相反;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通过可降解的固定线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管壁上,所述牵引线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牵引线的固定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相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311 CN 20202029760671.一种输尿管支架管,包括管状结构的本体和牵引线,所述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成圆弧形,第二端弯曲成圆弧形,且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弯曲的方向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弯曲的方向相反;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通过可降解的固定线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管壁上,所述牵引线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牵引线的固定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相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的固定端缝合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尿管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线的自由端折向所述本体的第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线缝合在本体的管壁上,通过所述固定线两端打结将所述牵引线固定于所述本体的管壁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输尿管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郭振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