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吸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13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吸入器,包括装置筒,所述装置筒正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开关组、透明结构的计量刻度标,所述装置筒一侧固定设置有把手、进药口,所述装置筒另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氧管,所述装置筒上端螺纹连接有加热筒,所述加热筒上端连接有呼吸管,所述呼吸管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呼吸面罩,所述装置筒外侧固定连接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于进药口加注雾化药物,配合进氧管通入氧气使药物雾化,随后通过呼吸管配合面罩进行吸入治疗,其整体的功能性丰富,配合新颖的加热方式可有效避免现有的直接接触加热方式而影响药物的药性,值得现有市场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吸入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雾化吸入器。
技术介绍
雾化吸入器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的一种设备,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目前,申请号为CN201620290067.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小儿内科雾化吸入装置,包括输氧管、曝气盘、电加热器、吸嘴、储药筒和保温筒,所述储药筒设置在保温筒内,储药筒和保温筒上端连接密封盖,储药筒和保温筒之间设置为预热腔,保温筒底部通过输氧管连接氧气发生装置,储药筒上端开设有多个进气嘴,进气嘴通过进氧管连通曝气盘,储药筒内壁上安装有电加热器,密封盖上安装有吸气管,吸气管底部连通储药筒,吸气管上部连接吸嘴,所述一种小儿内科雾化吸入装置。该现有的雾化吸入器的雾状药物有利于患者的吸入,节省药物,疗效佳,吸入药液纯度高。但是现有的雾化吸入装置存在如下的技术缺陷:整体的雾化吸入器整体功能单一,不便于随身携带使用;此外,在对药物预热时直接通过电加热器触碰药物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会改变药物的药性,以至最终的治疗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雾化吸入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吸入器,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雾化吸入器,包括装置筒,所述装置筒正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开关组、透明结构的计量刻度标,所述装置筒一侧固定设置有把手、进药口,所述装置筒另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氧管,所述装置筒上端螺纹连接有加热筒,所述加热筒上端连接有呼吸管,所述呼吸管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呼吸面罩,所述装置筒外侧固定连接卡块。优选的,所述装置筒底部螺纹拆卸连接有底座,所述装置筒内腔横向设置有隔板,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蓄电池。优选的,所述进药口和进氧管与装置筒连接端均设置有密封圈结构,所述进药口外侧套设有密封盖,所述进氧管外侧设置有单向阀门。优选的,所述加热筒贯穿设置有通气孔,且通气孔连通装置筒内腔,通气孔上端设置有密封端口,所述呼吸管一端与密封端口连接,所述通气孔内壁设置有散热片,所述加热筒内腔缠绕设置有电加热丝,且电加热丝电连接开关组。优选的,所述呼吸管外侧包裹套设有螺纹管结构,所述卡块外侧贯穿开设有开口槽,开口槽内壁设置有橡胶材质的摩擦垫,且呼吸管外侧面与开口槽卡接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于进药口加注雾化药物,配合进氧管通入氧气使药物雾化,随后通过呼吸管配合面罩进行吸入治疗;其中把手便于握持使用和携带,而计量刻度标可便于实时监测注入药物的分量,此外,卡块可对波纹状的呼吸管卡接放置,而呼吸面罩采用一次性可防止交叉感染,以增加整体的功能性;另一方面,利用加热筒内的电加热丝配合散热片对流经加热筒的雾化气体进行加热,可有效避免现有的直接接触加热方式而影响药物的药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装置筒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加热筒结构俯视视角剖面图。图中:1-装置筒,11-底座,12-隔板,13-蓄电池,2-开关组,3-计量刻度标,4-把手,5-进药口,6-进氧管,7-加热筒,71-密封端口,72-散热片,73-电加热丝,8-呼吸管,9-呼吸面罩,10-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雾化吸入器,包括装置筒1,其装置筒1正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开关组2、透明结构的计量刻度标3,装置筒1一侧固定设置有把手4、进药口5,装置筒1另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氧管6,装置筒1上端螺纹连接有加热筒7,加热筒7上端连接有呼吸管8,呼吸管8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呼吸面罩9,装置筒1外侧固定连接卡块10。具体的,装置筒1底部螺纹拆卸连接有底座11,装置筒1内腔横向设置有隔板12,底座11上端设置有蓄电池13。进药口5和进氧管6与装置筒1连接端均设置有密封圈结构,进药口5外侧套设有密封盖,进氧管6外侧设置有单向阀门。加热筒7贯穿设置有通气孔,且通气孔连通装置筒1内腔,通气孔上端设置有密封端口71,呼吸管8一端与密封端口71连接,通气孔内壁设置有散热片72,加热筒7内腔缠绕设置有电加热丝73,且电加热丝73电连接开关组2。呼吸管8外侧包裹套设有螺纹管结构,卡块10外侧贯穿开设有开口槽,开口槽内壁设置有橡胶材质的摩擦垫,且呼吸管8外侧面与开口槽卡接配合。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预先螺纹转动底座11取出蓄电池13将蓄电池13充满电,蓄电池13通过导线连接开关组2和电加热丝73。使用时,打开进药口5的密封盖从进药口5注入药物,观测透明的计量刻度标3对药物注入的多少进行监测,随后将氧气罐连接进氧管6,从卡块10开设的贯穿卡槽取出波纹状的呼吸管8,螺纹拆卸更换一次性呼吸面罩9,打开开关组2对电加热丝73加热,电加热丝73将热量从加热筒7内壁的散热片72散发至加热筒7的内壁,随后打开进氧管6的阀门开始通氧,并且患者佩戴呼吸面罩9,氧气与装置筒1内腔的药物反应雾化经过加热筒7和呼吸管8被患者吸入进行治疗,而雾化的药物经过加热筒7后进行加热再被吸收,可有效避免传统的加热设备直接接触药物进行加热而损伤药物的药性。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吸入器,包括装置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筒(1)正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开关组(2)、透明结构的计量刻度标(3),所述装置筒(1)一侧固定设置有把手(4)、进药口(5),所述装置筒(1)另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氧管(6),所述装置筒(1)上端螺纹连接有加热筒(7),所述加热筒(7)上端连接有呼吸管(8),所述呼吸管(8)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呼吸面罩(9),所述装置筒(1)外侧固定连接卡块(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吸入器,包括装置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筒(1)正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开关组(2)、透明结构的计量刻度标(3),所述装置筒(1)一侧固定设置有把手(4)、进药口(5),所述装置筒(1)另一侧固定设置有进氧管(6),所述装置筒(1)上端螺纹连接有加热筒(7),所述加热筒(7)上端连接有呼吸管(8),所述呼吸管(8)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呼吸面罩(9),所述装置筒(1)外侧固定连接卡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筒(1)底部螺纹拆卸连接有底座(11),所述装置筒(1)内腔横向设置有隔板(12),所述底座(11)上端设置有蓄电池(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献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康坪科技医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