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面蜂窝微孔管道正压给药与负压引流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创面蜂窝微孔管道正压给药与负压引流系统。
技术介绍
创(烧)伤自古危害人类健康,如何修复创面,加快创面愈合,防止感染发生,减少全身和局部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减轻患者痛苦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公告号为CN20198800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创面雾化给药暨间歇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它包括包裹材料、引流管和负压源,引流管具有侧孔的一端插入包裹材料,引流管的另一端与负压源连接,它还包括超声雾化器和雾化气导入管,雾化气导入管的一端与超声雾化器连接,雾化气导入管具有侧孔的另一端插入包裹材料。这种创面雾化给药暨间歇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结构简单,利用了VSD技术在创面上形成的相对密闭的空间,在相邻两次负压引流之间注入超声雾化气。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由于患者创口的面积大小不同,这就需要对雾化气导入管进行修剪。而由于超声雾化气从雾化气导入管侧壁上的孔导出,对雾化气导入管的端部进行修剪会造成雾化气导入管端部导出的超声雾化气多,而从孔中导出的超声雾化气少,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创面蜂窝微孔管道正压给药与负压引流系统,包括包裹材料、负压源和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一端穿入包裹材料,另一端与负压源连通,其特征是:还包括微量注射泵和输送管,所述的输送管一端通过注射器与微量注射泵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蜂窝微孔网,所述蜂窝微孔网与创口贴合,所述的蜂窝微孔网包括给药管和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多个与给药管连接的连接孔,相邻所述的连接头通过所述给药管连接,所述的连接头上设置有自行封堵机构,所述的给药管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药物分子导出的微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面蜂窝微孔管道正压给药与负压引流系统,包括包裹材料、负压源和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一端穿入包裹材料,另一端与负压源连通,其特征是:还包括微量注射泵和输送管,所述的输送管一端通过注射器与微量注射泵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蜂窝微孔网,所述蜂窝微孔网与创口贴合,所述的蜂窝微孔网包括给药管和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多个与给药管连接的连接孔,相邻所述的连接头通过所述给药管连接,所述的连接头上设置有自行封堵机构,所述的给药管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药物分子导出的微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面蜂窝微孔管道正压给药与负压引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自行封堵机构包括密封块、弹片和密封槽,所述的弹片的两端分别与密封块、连接头的内壁连接,所述的密封槽开设于连接头上并与连接孔连通,所述的密封块与密封槽配合,所述给药管穿入连接头时将密封块从密封槽中顶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创面蜂窝微孔管道正压给药与负压引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块的截面呈梯形设置,所述密封块远离连接孔一端的面积大于密封块朝向连接孔一端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面蜂窝微孔管道正压给药与负压引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头上设置有三个连接孔且相邻连接孔的轴心夹角90°<a<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面蜂窝微孔管道正压给药与负压引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蜂窝微孔网采用软质的可降解材料制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林晓克,肖健,温新,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