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扫把的尘盒组件和电动扫把。本公开旨在解决现有电动扫把的尘盒在倾倒垃圾时,扬起的灰尘会粘附到用户身上的问题。为此,本公开的尘盒组件包括盒体、挡板、下盖和手柄。其中,盒体的前侧设置有进口,底部设置有出口;挡板与盒体枢转连接并且能够封闭进口;下盖与盒体枢转连接并且能够封闭出口;手柄与盒体相连接并能够被操作人员握持。本公开具有上述结构的尘盒组件,可以使用户通过握持手柄来远离盒体,从而避免了扬起的灰尘粘附到人的身上和手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动扫把的尘盒组件和电动扫把
本公开属于家用电器
,具体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扫把的尘盒组件和电动扫把。
技术介绍
电动扫把主要包括清洁头、滚刷、电机、电池、尘盒和操作杆。其中,滚刷可转动地安装到清洁头上;电机和电池固定地安装到清洁头上,电机与滚刷驱动连接,电池与电机电连接,以便电池能够给电机提供电能,使电机驱动滚刷转动。尘盒安装到清洁头上,并且能够接收滚刷聚拢到的垃圾。操作杆与清洁头相连接,供用户握持,以便用户通过操作杆来控制清洁头的工作位置。为了方便用户倾倒垃圾,现有的电动扫把中,尘盒往往是可拆卸地安装到清洁头上。当用户需要倾倒垃圾时,只需将尘盒取下来即可。避免了尘盒与清洁头固定连接到一起倾倒垃圾时,需要用户将整个电动扫把拿起的情形。但是,在电动扫把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清洁头和尘盒的表面往往会粘附一些灰尘,导致用户每次拆卸、安装尘盒之后都需要洗手。并且,在用户倾倒垃圾时,尘盒内的灰尘往往会被扬起,粘附在用户的身上和手上,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电动扫把的尘盒在倾倒垃圾时,扬起的灰尘会粘附到用户身上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扫把的尘盒组件,该尘盒组件包括:盒体,其前侧设置有进口,其底部设置有出口;挡板,其与前述盒体枢转连接并且能够封闭前述进口;下盖,其与前述盒体枢转连接并且能够封闭前述出口;手柄,其与前述盒体相连接并能够被操作人员握持。可选地,前述挡板能够转动到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前述关闭状态下的前述挡板的底部位于前述盒体的外侧并且与前述盒体的外表面抵接;前述打开状态下的前述挡板的前述底部位于前述盒体的外侧并且与前述盒体的外表面相分离。可选地,前述盒体包括前侧板,前述进口形成在前述前侧板上;前述前侧板在前述进口的下侧设置有条形凸起,前述条形凸起在前述盒体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前述挡板的长度;前述关闭状态下的前述挡板的底部与前述条形凸起抵接并且与前述盒体之间形成有缝隙,使得前述挡板能够被插入到前述缝隙中的目标对象打开。可选地,前述盒体上设置有卡合结构,前述下盖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卡合配合结构,前述卡合结构能够与前述卡合配合结构卡合到一起,并因此使前述下盖封闭前述出口。可选地,前述手柄上设置有操作键,前述操作键能够使卡合到一起的前述卡合结构和前述卡合配合结构彼此分离。可选地,前述手柄与前述盒体枢转连接;并且/或者,前述手柄设置在前述盒体远离前述挡板的一侧。可选地,前述盒体远离前述挡板的一侧延伸有枢转连接部,前述手柄与前述枢转连接部枢转连接到一起。可选地,前述尘盒组件还包括上盖板,前述上盖板的一部分向前述进口的一侧延伸并悬空。可选地,前述上盖板的前述一部分设置为半圆形结构或弧形结构;并且/或者,前述上盖板上设置有两个透明构件,两个前述透明构件沿着前述盒体的长度方向分布,两个前述透明构件用于观察前述盒体的内部情况。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扫把,其包括清洁头组件和前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尘盒组件。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公开前述的技术方案中,在尘盒组件上设置能够被操作人员握持的手柄,使得用户在倾倒垃圾的时候,只需握住手柄即可,不用再握持尘盒组件的盒体。从而避免了倾倒垃圾过程中被扬起的灰尘粘附到人的身上和手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为了防止被扬起的灰尘粘附到人的身上和手上,可以适当地增加手柄的长度,从而使用户远离尘盒组件的盒体。进一步,本公开还通过挡板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盒体上的进口。具体地,关闭状态下的挡板的底部位于盒体的外侧并且与盒体的外表面抵接,以便封闭该进口,防止盒体内的灰尘从进口逸出;打开状态下的挡板的底部位于盒体的外侧并且与盒体的外表面相分离,使得盒体可以通过进口来接收电动扫把上滚刷聚拢到的垃圾。再进一步,关闭状态下的挡板的底部与盒体之间形成有缝隙,该缝隙能够允许目标对象插入,进而顶开挡板。在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中,该目标对象是设置在电动扫把的清洁头上的结构,以便挡板在尘盒组件被安装到清洁头上时能够自动开启。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电动拖把的轴测视图;图2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头组件的第一轴测视图;图3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头组件的第二轴测视图;图4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头组件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尘盒组件的第一轴测视图;图7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尘盒组件的第二轴测视图;图8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尘盒组件的第三轴测视图;图9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头组件和尘盒组件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剖视图的轴测视图;图11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脚踏板控制卡钩运动的原理图(锁定状态);图12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脚踏板控制卡钩运动的原理图(解锁状态);图13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手柄控制尘盒下盖的原理图(锁定状态);图14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手柄控制尘盒下盖的原理图(解锁状态)。附图标记列表:1、清洁头组件;11、壳体;111、滚刷安装腔;112、尘盒安装腔;113、卡钩;114、凹槽;115、楔形结构;116、坡面;12、滚刷;13、支撑轮;14、脚踏板;2、尘盒组件;21、盒体;211、卡合结构;212、前侧板;23、下盖;24、上盖板;241、透明构件;25、挡板;26、卡槽;27、滑杆;3、手柄;31、杆体;311、第一区段;312、第二区段;32、操作键;33、顶杆;331、第一顶杆;332、第二顶杆;3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表示本公开仅能通过该优选实施例实现,该优选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公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动扫把的尘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组件包括:/n盒体,其前侧设置有进口,其底部设置有出口;/n挡板,其与所述盒体枢转连接并且能够封闭所述进口;/n下盖,其与所述盒体枢转连接并且能够封闭所述出口;/n手柄,其与所述盒体相连接并能够被操作人员握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扫把的尘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组件包括:
盒体,其前侧设置有进口,其底部设置有出口;
挡板,其与所述盒体枢转连接并且能够封闭所述进口;
下盖,其与所述盒体枢转连接并且能够封闭所述出口;
手柄,其与所述盒体相连接并能够被操作人员握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能够转动到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所述关闭状态下的所述挡板的底部位于所述盒体的外侧并且与所述盒体的外表面抵接;
所述打开状态下的所述挡板的所述底部位于所述盒体的外侧并且与所述盒体的外表面相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前侧板,所述进口形成在所述前侧板上;
所述前侧板在所述进口的下侧设置有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在所述盒体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挡板的长度;
所述关闭状态下的所述挡板的底部与所述条形凸起抵接并且与所述盒体之间形成有缝隙,使得所述挡板能够被插入到所述缝隙中的目标对象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下盖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卡合配合结构,所述卡合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
申请(专利权)人:尚科宁家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