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动扫把。本公开旨在解决现有电动扫把在倾倒垃圾的过程中,尘盒内的垃圾容易从尘盒进口逸散出来的问题,为此本公开的电动扫把包括清洁头组件和尘盒组件。其中,清洁头组件包括壳体、与壳体可转动连接到一起的滚刷和用于驱动滚刷的电机。尘盒组件包括具有进口的盒体和与盒体枢转连接的挡板,盒体与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到一起,挡板能够转动到关闭状态封闭进口,挡板还能够被壳体从关闭状态转动到打开状态并保持在打开状态。本公开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动扫把能够避免了盒体内的灰尘从进口逸出的情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扫把
本公开属于家用电器
,具体提供了一种电动扫把。
技术介绍
电动扫把主要包括清洁头、滚刷、电机、电池、尘盒和操作杆。其中,滚刷可转动地安装到清洁头上;电机和电池固定地安装到清洁头上,电机与滚刷驱动连接,电池与电机电连接,以便电池能够给电机提供电能,使电机驱动滚刷转动。尘盒安装到清洁头上,并且能够接收滚刷聚拢到的垃圾。操作杆与清洁头相连接,供用户握持,以便用户通过操作杆来控制清洁头的工作位置。为了方便用户倾倒垃圾,现有的电动扫把中,尘盒往往是可拆卸地安装到清洁头上。当用户需要倾倒垃圾时,只需将尘盒取下来即可。避免了尘盒与清洁头固定连接到一起倾倒垃圾时,需要用户将整个电动扫把拿起的情形。但是,在电动扫把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清洁头和尘盒的表面往往会粘附一些灰尘,导致用户每次拆卸、安装尘盒之后都需要洗手。并且,在用户倾倒垃圾时,尘盒内的灰尘往往会被扬起,粘附在用户的身上和手上,用户使用体验较差。进一步,在将尘盒从清洁头上拆卸下来之后,尘盒的进口往往是敞开的,在倾倒垃圾的过程中,灰尘经常会从该进口逸散出来,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电动扫把在倾倒垃圾的过程中,尘盒内的垃圾容易从尘盒进口逸散出来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动扫把,包括:清洁头组件,其包括壳体、与前述壳体可转动连接到一起的滚刷和用于驱动前述滚刷的电机;尘盒组件,其包括具有进口的盒体和与前述盒体枢转连接的挡板,前述盒体与前述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到一起,前述挡板能够转动到关闭状态封闭前述进口,前述挡板还能够被前述壳体从前述关闭状态转动到打开状态并保持在前述打开状态。可选地,前述电动扫把还包括与前述滚刷驱动连接的电机和与前述电机电连接的电池,前述电机和前述电池都设置在前述壳体的后部,前述滚刷设置在前述壳体的前部,前述盒体可拆卸地安装到前述壳体的中部。可选地,前述壳体上形成有避让凹槽,前述凹槽位于前述电机与前述电池之间;前述电动扫把还包括操作杆,前述操作杆下端延伸至前述避让凹槽内。可选地,前述清洁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前述壳体后部的脚踏板,前述脚踏板能够解锁安装并锁定到前述壳体上的前述尘盒组件,以使前述尘盒组件能够被从前述壳体上拆卸下来。可选地,前述壳体上设置有卡扣结构,前述盒体上设置有卡扣配合结构,前述盒体通过卡接到一起的前述卡扣结构和前述卡扣配合结构被锁定到到前述壳体上。可选地,前述卡扣结构是设置在前述壳体上的卡钩,前述卡扣配合结构是形成在前述盒体的侧壁上的卡槽;前述脚踏板与前述卡钩驱动连接,以便前述脚踏板能够迫使前述卡钩从前述卡槽中脱出。可选地,前述挡板的顶部与前述盒体枢转连接,前述挡板的底部位于前述盒体的外侧并且能够与前述盒体的外表面抵接。可选地,前述盒体包括前侧板,前述进口形成在前述前侧板上;前述前侧板在前述进口的下侧设置有条形凸起,前述盒体通过前述条形凸起与前述挡板的前述底部抵接。可选地,前述条形凸起在前述盒体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前述挡板的长度,以便使得前述挡板的底部的左右两侧与前述盒体之间分别形成有缝隙;前述壳体上设置有与前述缝隙相匹配的楔形结构,前述楔形结构能够插入前述缝隙中并使前述挡板从前述关闭状态转动到并保持在前述打开状态。可选地,前述尘盒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前述盒体与前述挡板之间的扭簧,前述扭簧用于迫使前述挡板从前述打开状态转动到并保持在前述关闭状态;并且/或者,前述壳体上设置有连通的滚刷安装腔和尘盒安装腔,前述滚刷安装腔用于安装前述滚刷,前述尘盒安装腔用于安装前述尘盒组件;前述楔形结构设置在前述滚刷安装腔与前述尘盒安装腔之间。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公开前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盒体上设置能够封闭进口的挡板,使得尘盒组件被从清洁头组件上取下之后,能够通过该挡板封闭进口,避免了盒体内的灰尘从进口逸出的情形。进一步,通过使挡板能够被壳体从关闭状态转动到打开状态并保持在打开状态,避免了用户在将尘盒组件安装到清洁头组件上的过程中触碰挡板,弄脏双手的情形,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通过在尘盒组件上设置能够被操作人员握持的手柄,使得用户在倾倒垃圾的时候,只需握住手柄即可,不用再握持尘盒组件的盒体。从而避免了倾倒垃圾过程中被扬起的灰尘粘附到人的身上和手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为了防止被扬起的灰尘粘附到人的身上和手上,可以适当地增加手柄的长度,从而使用户远离尘盒组件的盒体。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电动拖把的轴测视图;图2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头组件的第一轴测视图;图3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头组件的第二轴测视图;图4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头组件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尘盒组件的第一轴测视图;图7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尘盒组件的第二轴测视图;图8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尘盒组件的第三轴测视图;图9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清洁头组件和尘盒组件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剖视图的轴测视图;图11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脚踏板控制卡钩运动的原理图(锁定状态);图12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脚踏板控制卡钩运动的原理图(解锁状态);图13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操作杆控制尘盒下盖的原理图(锁定状态);图14是本公开优选实施例中操作杆控制尘盒下盖的原理图(解锁状态)。附图标记列表:1、清洁头组件;11、壳体;111、滚刷安装腔;112、尘盒安装腔;113、卡钩;114、凹槽;115、楔形结构;116、坡面;12、滚刷;13、支撑轮;14、脚踏板;2、尘盒组件;21、盒体;211、卡合结构;212、前侧板;23、下盖;24、上盖板;241、透明构件;25、挡板;26、卡槽;27、滑杆;3、操作杆;31、杆体;311、第一区段;312、第二区段;32、操作键;33、顶杆;331、第一顶杆;332、第二顶杆;3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表示本公开仅能通过该优选实施例实现,该优选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公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扫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扫把包括:/n清洁头组件,其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到一起的滚刷和用于驱动所述滚刷的电机;/n尘盒组件,其包括具有进口的盒体和与所述盒体枢转连接的挡板,所述盒体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到一起,所述挡板能够转动到关闭状态封闭所述进口,所述挡板还能够被所述壳体从所述关闭状态转动到打开状态并保持在所述打开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扫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扫把包括:
清洁头组件,其包括壳体、与所述壳体可转动连接到一起的滚刷和用于驱动所述滚刷的电机;
尘盒组件,其包括具有进口的盒体和与所述盒体枢转连接的挡板,所述盒体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到一起,所述挡板能够转动到关闭状态封闭所述进口,所述挡板还能够被所述壳体从所述关闭状态转动到打开状态并保持在所述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扫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扫把还包括与所述滚刷驱动连接的电机和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的电池,
所述电机和所述电池都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部,所述滚刷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部,所述盒体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壳体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扫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避让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池之间;
所述电动扫把还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下端延伸至所述避让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扫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后部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能够解锁安装并锁定到所述壳体上的所述尘盒组件,以使所述尘盒组件能够被从所述壳体上拆卸下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扫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卡扣配合结构,
所述盒体通过卡接到一起的所述卡扣结构和所述卡扣配合结构被锁定到到所述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宁,
申请(专利权)人:尚科宁家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