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2767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电机、减速器、传动带、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环形套筒、轴承座和球形拌种装置,底座包括底板和支撑架,支撑架相对设置于底板上,在支撑架上设有电机和减速器,减速器上套设有主动轮,两个支撑架之间设有环形套筒,环形套筒两端相对固设有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在环形套筒内设有球形拌种装置,在环形套筒上设有转动轴,球形拌种装置通过转动轴与环形套筒横向转动连接,在第一传动轴上设有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水稻种子和药物拌种均匀,采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搅拌方式,满足现代农业的工业化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在播种前需要将种子与农药、菌肥等拌和,农药防止病虫害,菌肥作为种肥或接种剂,对农作物进行根瘤菌拌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现有的做法是在播种前多采用人工拌种,将种子表层裹上药剂衣,可以防止病虫害。虽然目前市面上正逐步推出各单品种拌种机,如玉米拌种机等,由于水稻种子呈长条形结构,市面上的拌种机不能有效且规范的将水稻种子和药物拌种均匀,不能有效防止病虫害和细菌破坏,搅拌方式单一且工作效率较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工业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该拌种混药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搅拌方式单一,水稻种子和药物拌种不均匀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包括底座、电机、减速器、传动带、第一传动轴、主动轮、第二传动轴、从动轮、环形套筒、轴承座和球形拌种装置。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竖向且左右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支撑架的一侧于所述底板上设有所述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电连接,所述减速器的主轴上套设有所述主动轮。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均设有所述轴承座,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所述环形套筒,所述环形套筒两端相对固设有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一个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另一个所述轴承座连接,在所述环形套筒内设有所述球形拌种装置,在所述环形套筒的上端内侧壁和下端内侧壁上均设有转动轴,所述球形拌种装置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环形套筒横向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所述环形套筒的一端套设有所述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球形拌种装置包括拌种腔和药物腔,在所述拌种腔左端开设有进料口,在所述进料口上穿设有带门的进料管,在所述拌种腔右端开设有出料口,在所述出料口上穿设有带门的出料管,所述药物腔为圆管状,所述药物腔横向设置在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之间,所述药物腔左端开口且通过筋条固定设在所述进料管的内壁上,所述药物腔右端封闭且通过筋条固定设在所述出料管的内壁上,在所述药物腔的外表面设有螺旋搅拌叶和若干个出药孔。优选地,在所述拌种腔的前端设有用于观察的透明玻璃。优选地,在所述药物腔的左端开口处设有滤网。优选地,在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带刹车片的万向轮。优选地,在所述底板上设有防护罩。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该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球形拌种装置能够有效且规范的将水稻种子和药物拌种均匀,有效防止病虫害和细菌破坏,球形拌种装置不仅能够随着环形套筒通过电机转动实现纵向转动搅拌,还可以通过设置在环形套筒上的转动轴和自身重力实现横向转动搅拌,采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搅拌方式,能够有效的将水稻种子和药物搅拌均匀,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现代农业的工业化需求。2、本技术中药物腔的外表面设有螺旋搅拌叶,能够提高水稻种子和药物搅拌混合效果,降低混合不均可能导致水稻产量不佳的风险;药物腔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出药孔,多个出药孔能够均匀的将药物撒在不同区域的水稻种子上,同样提高水稻种子和药物搅拌混合效果,提高工作效率。3、本技术中在拌种腔的设有用于观察的透明玻璃,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透明玻璃观察拌种腔内的搅拌情况,从而可以判断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的工作状态是否良好,提高工作效率。4、本技术中在药物腔的左端开口处设有滤网,在往拌种腔和药物腔分别装入水稻种子和药品时,滤网能够有效防止水稻种子进入药物腔中,避免水稻种子可能堵塞出药孔,导致药物不能很好的与水稻种子混均。5、本技术中在底板的底部设有带刹车片的万向轮,带刹车片的万向轮方便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移动、存放和较好的将装置固定,保证装置能够较好的完成搅拌工作。6、本技术中在底板上设有防护罩,防护罩将电机和减速器盖住,能够有效保护电机和减速器不被雨雪等恶劣的户外环境的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3为球形拌种装置的放大剖视图;图4为球形拌种装置的左视图;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底座,11-底板,12-支撑架,13-万向轮,14-防护罩,2-电机,3-减速器,4-传动带,5-第一传动轴,6-主动轮,7-第二传动轴,8-从动轮,9-环形套筒,91-转动轴,10-轴承座,101-球形拌种装置,1011-拌种腔,1012-药物腔,1013-进料管,1014-出料管,1015-螺旋搅拌叶,1016-出药孔,1017-透明玻璃,1018-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包括底座1、电机2、减速器3、传动带4、第一传动轴5、主动轮6、第二传动轴7、从动轮8、环形套筒9、轴承座10和球形拌种装置101,底座1包括底板11和两个支撑架12,在底板11的底部设有带刹车片的万向轮13,带刹车片的万向轮13方便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移动、存放和较好的将装置固定,保证装置能够较好的完成搅拌工作。在底板11上设有防护罩14,防护罩14将电机2和减速器3盖住,能够有效保护电机2和减速器3不被雨雪等恶劣的户外环境的破坏。两个支撑架12竖向且左右相对设置于底板11上,在支撑架12的一侧于底板11上设有电机2和减速器3,电机2与减速器3电连接,减速器3的主轴上套设有主动轮6,两个支撑架12的上端均设有轴承座10,两个支撑架12之间设有环形套筒9,环形套筒9两端相对固设有第一传动轴5和第二传动轴7,第一传动轴5与一个轴承座10连接,第二传动轴7与另一个轴承座10连接,在环形套筒9内设有球形拌种装置101,在环形套筒9的上端内侧壁和下端内侧壁上均设有转动轴91,球形拌种装置101通过转动轴91与环形套筒9横向转动连接,在第一传动轴5远离环形套筒9的一端套设有从动轮8,主动轮6与从动轮8通过传动带4传动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球形拌种装置101包括拌种腔1011和药物腔1012,在拌种腔1011左端开设有进料口,在进料口上穿设有带门的进料管1013,在拌种腔1011右端开设有出料口,在出料口上穿设有带门的出料管1014,在拌种腔1011的前端设有用于观察的透明玻璃1017。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透明玻璃1017观察拌种腔内的搅拌情况,从而可以判断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的工作状态是否良好,提高工作效率。药物腔1012为圆管状,药物腔1012横向设置在进料管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电机、减速器、传动带、第一传动轴、主动轮、第二传动轴、从动轮、环形套筒、轴承座和球形拌种装置,/n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竖向且左右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支撑架的一侧于所述底板上设有所述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电连接,所述减速器的主轴上套设有所述主动轮,/n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均设有所述轴承座,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所述环形套筒,所述环形套筒两端相对固设有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一个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另一个所述轴承座连接,在所述环形套筒内设有所述球形拌种装置,在所述环形套筒的上端内侧壁和下端内侧壁上均设有转动轴,所述球形拌种装置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环形套筒横向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所述环形套筒的一端套设有所述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电机、减速器、传动带、第一传动轴、主动轮、第二传动轴、从动轮、环形套筒、轴承座和球形拌种装置,
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两个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竖向且左右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在所述支撑架的一侧于所述底板上设有所述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器电连接,所述减速器的主轴上套设有所述主动轮,
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均设有所述轴承座,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所述环形套筒,所述环形套筒两端相对固设有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一个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另一个所述轴承座连接,在所述环形套筒内设有所述球形拌种装置,在所述环形套筒的上端内侧壁和下端内侧壁上均设有转动轴,所述球形拌种装置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环形套筒横向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所述环形套筒的一端套设有所述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种子拌种混药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黄所生吴碧球黄凤宽黄芊凌炎龙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