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及其工作原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61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及其工作原理,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电机壳体的侧端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油冷装置和降温冷却装置,所述降温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主体、降温水帘、活动板、滑块、输液管、半导体冷凝板、进水口、液力驱动装置、出水口、压力泵、雾化喷头和蓄水槽,所述液力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冷却装置主体的上端面,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在液力驱动装置的侧端面一侧,所述压力泵固定安装在液力驱动装置的内部,所述压力泵的一端与出水口相连通,所述雾化喷头与压力泵的另一端相连通,该发明专利技术优化了现有的伺服电机散热结构,结合温度感应实现电机内部温度的多级智能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及其工作原理
本专利技术涉及伺服电机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及其工作原理。
技术介绍
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集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和交流可变速驱动技术的发展,永磁交流伺服驱动技术有了突出的发展,各国著名电气厂商相继推出各自的交流伺服电动机和伺服驱动器系列产品并不断完善和更新。交流伺服系统已成为当代高性能伺服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使原来的直流伺服面临被淘汰的危机。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已经商品化了的交流伺服系统是采用全数字控制的正弦波电动机伺服驱动。交流伺服驱动装置在传动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现有的伺服电机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随着伺服电机的功率逐渐提高,现有的伺服电机仅仅使用传统的风扇散热,散热效果不足,难以保证电机长时间的高功率运转,且电机散热风扇与转子相连,难以对散热效果进行自主调控,同时现有的高功率电机多配有单独的控制单元,且控制单元相较于电机本体对温度更加敏感,使得现有的电机与控制单元采用同一冷却回路易导致电机在满负荷运转时温度迅速升高损坏控制单元,同时现有的电机对电机内温度无法进行有效的调控,使得电机长期处于高温运转,容易导致电机内永磁体退磁或者线圈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及其工作原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电机壳体的侧端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油冷装置和降温冷却装置,所述降温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主体、降温水帘、活动板、滑块、输液管、半导体冷凝板、进水口、液力驱动装置、出水口、压力泵、雾化喷头和蓄水槽,所述液力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冷却装置主体的上端面,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安装在液力驱动装置的侧端面一侧,所述压力泵固定安装在液力驱动装置的内部,所述压力泵的一端与出水口相连通,所述雾化喷头与压力泵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活动板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冷却装置主体的内部,所述活动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降温水帘,所述蓄水槽开设在冷却装置主体的内部,且所述蓄水槽的底部通过输液管与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半导体冷凝板固定连接在冷却装置主体的侧端面一侧,所述降温冷却装置背离电机壳体侧端面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电机壳体的外端面嵌设有冷却管,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定子,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子主体,所述转子主体的中心贯穿连接有中空转轴,所述中空转轴外表面开设有溢流孔,所述电机壳体内部背离油冷装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储油槽,所述油冷装置包括第二储油槽涡流风扇和加油口,所述涡流风扇转动连接在第二储油槽内部,且所述涡流风扇固定连接在中空转轴的侧端面,所述加油口贯穿开设在油冷装置的上端面。优选的,所述冷却管共有八组,均匀嵌设在电机壳体的外端面,且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开设有溢流槽,所述冷却管通过溢流槽与第一储油槽和第二储油槽相连通。优选的,所述中空转轴贯穿连接在油冷装置和电机壳体的中心,连接处通过密封轴承密封,且所述中空转轴位于密封轴承内的一段开设有溢流孔,所述中空转轴背离密封轴承的一端贯通并开设有溢流孔。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所述活动板的上端面还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与雾化喷头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输液口、控制板、冷却水箱和驱动板,所述输液口开设在控制器的上端面,所述控制板的固定连接在控制器的内部,所述驱动板固定连接在控制板的侧端面一侧,所述冷却水箱固定连接在控制板的底端面,且所述冷却水箱与输液口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箱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降温冷却装置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控制板和冷却水箱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中填充有半导体冷凝板。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箱、第一储油槽和第二储油槽内部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与风机、控制板、驱动板和压力泵电性相连。优选的,所述降温水帘内部为蜂窝状纸质结构,所述降温水帘内波纹孔径为5-10mm,所述降温水帘的波纹夹角为45°-60°。优选的,还包括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工作原理,所述智能温控伺服电机采样分体式水冷,其中定子和转子主体采样油冷进行冷却,导热油通过加油口注入第一储油槽和第二储油槽内部,并将通过溢流孔将中空转轴内部气隙填满,将空气排出,当转子主体转动时,涡流风扇随中空转轴进行同轴转动,进而在第二储油槽内部形成涡流,使得导热油通过中空转轴在流入第一储油槽,并通过冷却管回流入第二储油槽中,形成换热循环,同时第一储油槽的侧端面一面为半导体冷凝板,半导体冷凝板通过风机鼓入空气进行降温,同时在降温冷却装置中设有降温水帘对风机鼓入空气做进一步降温,并且控制器的内部设有冷却水箱,冷却水箱通过输液口注入有水,通过水位控制板进行导热和降温,同时冷却水箱内液体通过压力泵加压后随雾化喷头喷洒在降温水帘表面,并在半导体冷凝板表面冷凝后,落入蓄水槽中,随输液管经过进水口回流入冷却水箱中,形成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水箱、第一储油槽和第二储油槽内部设有温度感应器,通过温度感应器实时监测冷却水箱、第一储油槽和第二储油槽内部的温度,当电机低功率运行时中空转轴带动涡流风扇使得第一储油槽和第二储油槽内部导热油循环流动对电机进行散热,当温度感应器检测到第一储油槽和第二储油槽内部温度过高时,启动风机对半导体冷凝板进行降温,通过半导体冷凝板对第一储油槽内部导热油降温,当温度继续升高是,打开压力泵开启电机水路循环进一步对半导体冷凝板降温,或当温度感应器检测到冷却水箱内温度高时也会打开压力泵将冷却水箱内部液体循环进而对控制板进行降温,通过温度感应器结合控制板的自动控制进而实现电机的智能自动温控。(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及其工作原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装置通过采用两组冷却回路分别对电机主体和控制单元进行散热,其中定子和转子主体主要通过导热油进行散热,导热有通过加油口进入第二储油槽、中空转轴和第一储油槽的内部,在中空转轴转动时带动涡流风扇转动产生涡流,进而使得导热油在第二储油槽、中空转轴和第一储油槽中流动对定子和转子主体进行散热,而控制板采用水冷回路,水由输液口进入冷却水箱中,并随出水口流入降温冷却装置中并通过进水口进行回流,进而形成水冷回路,两组回路均可独立运行避免了电机温升过快或过高对控制板的影响,同时在第一储油槽的一侧和控制板与冷却水箱的间隙中设有半导体冷凝板,半导体冷凝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同时在降温冷却装置的侧端面设有风机,风机不断鼓入空气为雾化喷头喷洒在降温水帘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包括电机壳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所述电机壳体(5)的侧端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油冷装置(1)和降温冷却装置(3),所述降温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装置主体(21)、降温水帘(22)、活动板(23)、滑块(24)、输液管(25)、半导体冷凝板(26)、进水口(27)、液力驱动装置(28)、出水口(29)、压力泵(30)、雾化喷头(31)和蓄水槽(32),所述液力驱动装置(28)固定连接在冷却装置主体(21)的上端面,所述进水口(27)和出水口(29)安装在液力驱动装置(28)的侧端面一侧,所述压力泵(30)固定安装在液力驱动装置(28)的内部,所述压力泵(30)的一端与出水口(29)先连通,所述雾化喷头(31)与压力泵(30)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活动板(23)通过滑块(24)滑动连接在冷却装置主体(21)的内部,所述活动板(2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降温水帘(22),所述蓄水槽(32)开设在冷却装置主体(21)的内部,且所述蓄水槽(32)的底部通过输液管(25)与进水口(27)相连通,所述半导体冷凝板(26)固定连接在冷却装置主体(21)的侧端面一侧,所述降温冷却装置(3)背离电机壳体(5)侧端面固定安装有风机(4),所述电机壳体(5)的外端面嵌设有冷却管(12),所述电机壳体(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定子(14),所述电机壳体(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子主体(15),所述转子主体(15)的中心贯穿连接有中空转轴(13),所述中空转轴(13)外表面开设有溢流孔(11),所述电机壳体(5)内部背离油冷装置(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储油槽(10),所述油冷装置(1)包括第二储油槽(17)涡流风扇(18)和加油口(20),所述涡流风扇(18)转动连接在第二储油槽(17)内部,且所述涡流风扇(18)固定连接在中空转轴(13)的侧端面,所述加油口(20)贯穿开设在油冷装置(1)的上端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包括电机壳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所述电机壳体(5)的侧端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油冷装置(1)和降温冷却装置(3),所述降温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装置主体(21)、降温水帘(22)、活动板(23)、滑块(24)、输液管(25)、半导体冷凝板(26)、进水口(27)、液力驱动装置(28)、出水口(29)、压力泵(30)、雾化喷头(31)和蓄水槽(32),所述液力驱动装置(28)固定连接在冷却装置主体(21)的上端面,所述进水口(27)和出水口(29)安装在液力驱动装置(28)的侧端面一侧,所述压力泵(30)固定安装在液力驱动装置(28)的内部,所述压力泵(30)的一端与出水口(29)先连通,所述雾化喷头(31)与压力泵(30)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活动板(23)通过滑块(24)滑动连接在冷却装置主体(21)的内部,所述活动板(2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降温水帘(22),所述蓄水槽(32)开设在冷却装置主体(21)的内部,且所述蓄水槽(32)的底部通过输液管(25)与进水口(27)相连通,所述半导体冷凝板(26)固定连接在冷却装置主体(21)的侧端面一侧,所述降温冷却装置(3)背离电机壳体(5)侧端面固定安装有风机(4),所述电机壳体(5)的外端面嵌设有冷却管(12),所述电机壳体(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定子(14),所述电机壳体(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子主体(15),所述转子主体(15)的中心贯穿连接有中空转轴(13),所述中空转轴(13)外表面开设有溢流孔(11),所述电机壳体(5)内部背离油冷装置(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储油槽(10),所述油冷装置(1)包括第二储油槽(17)涡流风扇(18)和加油口(20),所述涡流风扇(18)转动连接在第二储油槽(17)内部,且所述涡流风扇(18)固定连接在中空转轴(13)的侧端面,所述加油口(20)贯穿开设在油冷装置(1)的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12)共有八组,均匀嵌设在电机壳体(5)的外端面,且所述冷却管(12)的两端开设有溢流槽(16),所述冷却管(12)通过溢流槽(16)与第一储油槽(10)和第二储油槽(17)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转轴(13)贯穿连接在油冷装置(1)和电机壳体(5)的中心,连接处通过密封轴承(19)密封,且所述中空转轴(13)位于密封轴承(19)内的一段开设有溢流孔(11),所述中空转轴(13)背离密封轴承(19)的一端贯通并开设有溢流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3)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滑块(24),且所述活动板(23)的上端面还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与雾化喷头(31)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温控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包括输液口(6)、控制板(7)、冷却水箱(8)和驱动板(9),所述输液口(6)开设在控制器(2)的上端面,所述控制板(7)的固定连接在控制器(2)的内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武曹伟郭维军储柱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智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