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和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258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涉及连接端子和连接器组件。连接端子包括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第一基体具有相连的第一固持部和第一导电连接部,第一导电连接部具有第一排触点。第二基体具有相连的第二固持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第二导电连接部具有第二排触点,第二基体与第一基体连接,且第一排触点与第二排触点间隔设置。连接器组件包括壳体和至少一组连接端子,每组连接端子包括两个连接端子,一个连接端子的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与另一个连接端子的第一导电连接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相对设置,且之间形成插接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端子形成有第一排触点和第二排触点两排触点,从而能够供更大的电流经过,功率更大,适用范围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端子和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
,涉及一种连接端子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连接组件通常包括壳体和连接端子,连接端子安装在壳体上。连接端子是连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端子一般包括固持部和导电连接部,壳体内设置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与连接端子的固持部相配合,以将连接端子固持于壳体。导电连接部用于与导线的导电触点连接。现有存在一种连接端子,它的导电连接部是单排触点,能够通过的电流较小。即现有的连接端子的适用范围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供更大的电流通过的连接端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端子,以解决现有的连接端子适用范围小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端子,包括: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具有相连的第一固持部和第一导电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具有第一排触点;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基体具有相连的第二固持部和第二导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具有第二排触点,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第一基体连接,且所述第一排触点与所述第二排触点间隔设置。优选地,在上述的连接端子中,所述第一固持部与所述第二固持部压合在一起。优选地,在上述的连接端子中,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第二固持部任意一个设置有通孔,另一个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通过压合的方式安装进所述通孔。优选地,在上述的连接端子中,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局部弯曲,以在弯曲部位形成所述第一排触点;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局部弯曲,以在弯曲部位形成所述第二排触点。<br>优选地,在上述的连接端子中,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的弯曲方向相反。优选地,在上述的连接端子中,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具有第一直线部和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具有第二直线部和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直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持部连接,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二直线部倾斜设置。优选地,在上述的连接端子中,所述第一排触点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排触点位于所述第二弯曲部,且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均朝向所述第二直线部弯曲。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以解决现有的连接端子适用范围小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壳体和至少一组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上述的连接端子,每组所述连接端子包括两个连接端子,一个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相对设置,且之间形成插接空间。优选地,在上述的连接器组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固持部平行的相对的两个内壁分别对每组的两个所述连接端子的所述第一固持部进行限位。优选地,在上述的连接器组件中,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至少两种不同的连接端子。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端子的有益效果在于:形成有第一排触点和第二排触点两排触点,从而能够供更大的电流经过,功率更大,适用范围更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每组连接端子中的第二个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组连接端子与壳体的基板的组装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连接器组件内部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现有的部件名称和标号如下:连接端子1、一排触点11、插接空间2。本专利技术的部件名称和标号如下:第一个连接端子100a、第二个连接端子100b、第一基体10、第一焊脚11、第一固持部12、第一导电连接部13、第一排触点131、第一直线部132、第一弯曲部133、第二基体20、第二焊脚21、第二固持部22、第二导电连接部23、第二排触点231、第二直线部232、第二弯曲部233、凸起24、插接空间30、壳体40、基板41、外壳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实施例一图1是现有的连接端子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连接端子1只具有一排触点11。现有的连接端子1不能够通过大电流。本实施例为了使得连接端子能够通过更大的电流,提供了一种新的连接端子,且该连接端子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端子包括第一基体10和第二基体20,第一基体10具有相连的第一固持部12和第一导电连接部13,第一导电连接部13具有第一排触点131。第二基体20具有相连的第二固持部22和第二导电连接部23,第二导电连接部23具有第二排触点231,第二基体20与第一基体10连接,且第一排触点131与第二排触点231间隔设置。本实施例的连接端子形成有第一排触点131和第二排触点231两排触点,从而能够供更大的电流经过,功率更大,适用范围更大。具体地,第一排触点131与第二排触点231平行设置。第一导电连接部13和第二导电连接部23均具有四个弹片,四个弹片局部弯折以形成四个子触点,四个子触点排列成一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持部12与第二固持部22平行设置,且第一固持部12与第二固持部22压合在一起,通过压合的方式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快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持部12和第二固持部22其中任意一个设置有通孔,另一个设置有凸起24,凸起24通过压合的方式安装进通孔。本实施例的第一固持部12和第二固持部22的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效率高。具体地,可以在第二固持部22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基体(10),所述第一基体(10)具有相连的第一固持部(12)和第一导电连接部(13),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3)具有第一排触点(131);/n第二基体(20),所述第二基体(20)具有相连的第二固持部(22)和第二导电连接部(23),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3)具有第二排触点(231),所述第二基体(20)与所述第一基体(10)连接,且所述第一排触点(131)与所述第二排触点(231)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体(10),所述第一基体(10)具有相连的第一固持部(12)和第一导电连接部(13),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3)具有第一排触点(131);
第二基体(20),所述第二基体(20)具有相连的第二固持部(22)和第二导电连接部(23),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3)具有第二排触点(231),所述第二基体(20)与所述第一基体(10)连接,且所述第一排触点(131)与所述第二排触点(231)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12)与所述第二固持部(22)压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12)和所述第二固持部(22)任意一个设置有通孔,另一个设置有凸起(24),所述凸起(24)通过压合的方式安装进所述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3)局部弯曲,以在弯曲部位形成所述第一排触点(131);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3)局部弯曲,以在弯曲部位形成所述第二排触点(2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部(13)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部(23)的弯曲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廷
申请(专利权)人: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