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2416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主要用于体视显微镜,也可以作为类似的光学仪器使用。主要技术方案是:系统分为内照明光路、共同光路、观察光路、摄像光路,尤其是内照明光路由光源、聚光镜、反光镜、集光镜、偏振滤光片、反光镜及半透半反分光镜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试用证明,完全克服了原外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存在的观察图像失真的缺陷,现在可用于对特殊物质的观察,如:对集成电路板的检验、纤维蛋白及有些晶体的质量鉴定等。(*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光学结构。主要用于体视显微镜作为内照明的光学系统,也可以作为类似的光学仪器使用。二
技术介绍
已有的体视显微镜采用斜射光外照明光系统,如图1,该系统由外照明光源1、经聚光镜2、照亮被察的物面3、反射光经前固定组4、补偿组5、变倍组6、后固定组7,再经复合棱镜组8,成像在目镜组焦平面9上,然后经目镜组10放大后用于观察。对于这种外照明的体视显微镜,我们知道光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照明光和物面不垂直时,由于物体的表面可能是不规则的平面组成,物面上的凹的地方就可能被凸的地方遮档而产生阴影,在观察时造成轮廓变粗或失真,对特殊的物质观察就不太准确,也不具备对各向异性物质分辨的能力,不能满足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已有的斜射光外照明体视显微镜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内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来提高显微镜对物质观察的逼真性;可以对各向异性物质的准确鉴别,满足某些科研工作的需要。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由光源、聚光镜、反光镜、集光镜、偏振滤光片、反光镜及半透半反分光镜组成。本技术通过试用证明完全达到设计目的,由外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转变为采用内照明光学系统的体视显微镜,其进步点观察物体没有阴影,能观察到无失真的图像,能广泛用于集成电路板的检验、纤维蛋白、淀粉粒的观察,还可以用于矿物和岩石学中的晶体的鉴定。四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体视显微镜所采用的主要光学系统图。图2,是本技术的基本技术方案图,也是最佳技术方案图。参照图2,本技术由光源1、聚光镜2、反光镜14、集光镜16、偏振滤光片15、半透半反分光镜13、后固定组7、变倍组6、补偿组5、前固定组4、物面3、λ/4玻片11、大物镜12、复合棱镜组8、目镜组焦平面9、目镜组10等组成。该系统分为四条光路A、同轴内照明光路由光源1、聚光镜2、反光镜14、集光镜16、偏振滤光镜片15、反光镜14及半透半反分光镜13组成。该光路是新增设计的一条光路,是将体视显微镜从外照明转变成内照明所采取的基本技术方案。B、共同光路由物面3、前固定组4、补偿组5、变倍组6、后固定组7、半透半反分光镜13组成。其特征是,在物面3至前固定组4之间,增加一块λ/4玻片11和大物镜12。λ/4玻片的主要作用是,使光线输入与输出产生λ/4光程差,偏振光通过λ/4波片后,经过在物面上具有多向异性物质反射,再次经过λ/4波片,通过大物镜12放大后,在偏振滤光片15平面上发生偏振光干涉,引起色彩干涉,这样就可以鉴别一个物体中的某种具有各向异性的物质。大物镜12起放大作用,主要起到使整个显微镜放大率大副度提高。C、观察光路由半透半反分光镜14、复合棱镜组8、目镜组焦平面9、目镜组10组成。其特征是,在复合棱镜组8的前面,增加一块偏振滤光片15。偏振滤光片主要是为了消除同轴内照明带来的杂光。D、摄像光路由半透半反分光镜13、两块反光镜14、偏振滤光片15、摄像物镜17、CCD或CMOS(电荷藕合器件)18组成。这是一条新增设计的光路。其中CCD或CMOS主要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处理后实施监控。摄像光路也可以由半透半反分光镜13、两块反光镜14、偏振滤光片15、摄像物镜17、转像透镜19、数码像机20组成。其数码像机主要是将光学图像进行记录、储存、进行处理及上网等。本技术整体原理内藏光源1、通过左右聚光镜2,再经过反光镜14、集光镜16、偏振滤光片15、反光镜14、半透半反分光镜13,将光线转折,投射到共同光路的后固定组7中,经变倍组6、补偿组5、前固定组4、大物镜12、可旋转的λ/4玻片11,照射到物面3上。光线从物面上反射回来,沿着λ/4玻片11、大物镜12、前固定组4、补偿组5、变倍组6、后固定组7、半透半反分光镜13、偏振滤光片15、复合棱镜组8,成像在目镜组的焦平面9上,通过目镜组10进行双目观察。根据需要,加入摄像光路,将一部分光线分出来,传至摄像物镜17,在CCD或CMOS上成像,进行处理后实施监控,或通过转像透镜19成像,进行照相记录。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提到的各向异性物质,是指晶体或动物的纤维蛋白等许多无机物和有机物,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各个不同方向上拆射率不相同的特点,具有这种特性殊的物质被称为各向异性物质。权利要求1.一种内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含有光源(1)、聚光镜(2)、物面(3)、前固定组(4)、补偿组(5)、变倍组(6)、后固定组(7)、复合棱镜组(8)、目镜组(10),其特征在于同轴内照明光路由光源(1)、聚光镜(2)、反光镜(14)、集光镜(16)、偏振滤光片(15)、反光镜(14)、半透半反分光镜(13)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的共同光路中,物面(3)至前固定组(4)之间,增加一块λ/4玻片(11)和大物镜(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的观察光路中,复合棱镜组(8)前面,增设一块偏振滤光片(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中的摄像光路,由半透半反分光镜(13)、两块反光镜(14)、偏振滤光片(15)、摄像物镜(17)、CCD(18)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内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系统中的摄像光路可由半透半反分光镜(13)、两块反光镜(14)、偏振滤光片(15)、摄像物镜(17)、转像透镜(19)、数码像机(20)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主要用于体视显微镜,也可以作为类似的光学仪器使用。主要技术方案是系统分为内照明光路、共同光路、观察光路、摄像光路,尤其是内照明光路由光源、聚光镜、反光镜、集光镜、偏振滤光片、反光镜及半透半反分光镜组成。本技术通过试用证明,完全克服了原外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存在的观察图像失真的缺陷,现在可用于对特殊物质的观察,如对集成电路板的检验、纤维蛋白及有些晶体的质量鉴定等。文档编号G02B21/22GK2629054SQ03234790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4日专利技术者刘福平, 张秀丽, 郑保康 申请人:云南华泰光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照明体视显微镜光学系统,含有光源(1)、聚光镜(2)、物面(3)、前固定组(4)、补偿组(5)、变倍组(6)、后固定组(7)、复合棱镜组(8)、目镜组(10),其特征在于:同轴内照明光路由光源(1)、聚光镜(2)、反光镜(14)、集光镜(16)、偏振滤光片(15)、反光镜(14)、半透半反分光镜(13)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平张秀丽郑保康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华泰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