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木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219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木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燕尾榫本体、连接夹板、第一固定帽和第二固定帽,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在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燕尾榫本体安装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位置,所述连接夹板固定安装在燕尾榫本体的下端,所述第一固定帽和第二固定帽均连接在燕尾榫本体的下端,所述第一固定帽位于第二固定帽的前方;所述连接夹板的下表面镶嵌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位于第一固定环的前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解决现有技术方案中通过燕尾榫连接的效率不佳的问题,以及通过燕尾榫连接的装置不易拆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木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木家具
,尤其涉及一种实木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榫卯起源于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代,历史比汉字还早,遵循力学原理,实用性强,榫卯充分的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榫卯工艺的种类有很多,家具的不同部位需要用不同的榫卯连接,在众多的榫卯之中,特别是燕尾榫,无论是挂肖还是串肖,无论是箱柜抽屉还是升斗结构,无论是明扣还是暗扣都无一例外地充分展现了燕尾榫的紧扣原理,也最能体现家具的工艺水平;其中,在黏性强的胶水和便宜的紧固件出现之前,燕尾榫拼接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拼接方式。这种拼接方式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优点,比如可以在木材膨胀或收缩时确保家具的完整性。传统的燕尾榫采用宽燕尾头和窄插接头的组合,且燕尾头做在水平部件上。但具体的布局则多种多样。设计布局时,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因素。燕尾头的间距:燕尾头的间距无须相等,木板拼接处较宽时,通常会将靠近边沿的插接头做得更密,将燕尾头设计得更小,这样边沿约2.5cm宽的范围内就有3~4个胶合面,从而防止木板发生变形产生形变。专利公开号CN209743329U,公开了一种燕尾榫自由拼接组件及拼接家具,包括第一拼接板、第二拼接板和连接件,第一拼接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燕尾榫头和第一燕尾榫槽;第二拼接板的任意一侧表面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与第一燕尾榫头卡接配合的第二燕尾榫槽;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呈燕尾榫头形并分别与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榫槽卡接配合;还包括由上述燕尾榫连接结构拼接而成的燕尾榫组装家具。该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拼接方便,可变换家具的组装造型,使用方便,节能环保。目前的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存在的缺陷在于:通过燕尾榫连接的效率不佳的问题,以及通过燕尾榫连接的装置不易拆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木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如何解决现有方案中通过燕尾榫连接的效率不佳的问题;将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板的一侧相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若干个榫接槽,将若干个燕尾榫本体放置在榫接槽上同时从上往下竖直挤压,使得燕尾榫本体下移至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直至燕尾榫本体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最高处齐平,使得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通过燕尾榫本体相连接,可以解决现有方案中通过燕尾榫连接的效率不佳的问题;如何解决现有方案中通过燕尾榫连接的装置不易拆分的问题;在燕尾榫本体的下端分别将第一固定帽和第二固定帽同方向逆时针转动,使得连接柱在第一套柱内转动并向下移动,限位环在第一限位柱内转动并向下移动,直至限位环下移至挡板的上端,使得第一固定帽和第二固定帽以及连接柱均与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分离,且向下延伸;通过对第一固定帽和第二固定帽向上进行挤压,产生的推力通过连接柱和限位环传递至连接夹板,通过连接夹板将推力传递至燕尾榫本体,使得燕尾榫本体在推力下向上移动,直至燕尾榫本体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离,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行拆分,可以解决现有方案中通过燕尾榫连接的装置不易拆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实木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燕尾榫本体、连接夹板、第一固定帽和第二固定帽,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在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燕尾榫本体安装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位置,所述连接夹板固定安装在燕尾榫本体的下端,所述第一固定帽和第二固定帽均连接在燕尾榫本体的下端,所述第一固定帽位于第二固定帽的前方;所述连接夹板的下表面镶嵌有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位于第一固定环的前方,所述连接夹板的上表面镶嵌有第一套柱和第二套柱,所述第二套柱位于第一套柱的前方,所述第一套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套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的上端靠近边缘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挡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燕尾榫本体的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一套柱和第一限位柱与第一收纳槽相配合,所述第二套柱和第二限位柱与第二收纳槽相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帽和第二固定帽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柱贯穿至第一套柱的内部,所述限位环贯穿至第一限位柱的内部,所述第一套柱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螺纹,所述限位环的外表面设置有第四螺纹。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半径大于第一套柱的半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凹燕尾卯,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凹燕尾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结构与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燕尾榫本体与第二连接板榫接固定,所述第一凹燕尾卯的结构与第二凹燕尾卯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凹燕尾卯和第二凹燕尾卯水平截面的形状均呈梯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凹燕尾卯和第二凹燕尾卯在第二连接板上呈对称排列分布,所述第一固定帽和第二固定帽的形状均呈圆形,所述第一固定帽和第二固定帽的半径均大于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半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柱通过第一螺纹与第一套柱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环通过第二螺纹与第一限位柱转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夹板与燕尾榫本体胶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在燕尾榫本体上呈对称排列分布。一种实木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的连接方法,该连接方法的工作步骤包括:步骤一:将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板的一侧相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若干个榫接槽,将若干个燕尾榫本体放置在榫接槽上同时从上往下竖直挤压,使得燕尾榫本体下移至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直至燕尾榫本体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最高处齐平,使得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通过燕尾榫本体相连接;步骤二:当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需要分离时,在燕尾榫本体的下端分别将第一固定帽和第二固定帽同方向逆时针转动,使得连接柱在第一套柱内转动并向下移动,限位环在第一限位柱内转动并向下移动,直至限位环下移至挡板的上端,使得第一固定帽和第二固定帽以及连接柱均与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分离,且向下延伸;步骤三:通过对第一固定帽和第二固定帽向上进行挤压,产生的推力通过连接柱和限位环传递至连接夹板,通过连接夹板将推力传递至燕尾榫本体,使得燕尾榫本体在推力下向上移动,直至燕尾榫本体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离,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行拆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方面,通过设置的相同结构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凹燕尾卯、第二凹燕尾卯和燕尾榫本体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装置的连接效率,将第一连接板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板的一侧相连接,使得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若干个榫接槽,将若干个燕尾榫本体放置在榫接槽上同时从上往下竖直挤压,使得燕尾榫本体下移至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直至燕尾榫本体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木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燕尾榫本体(3)、连接夹板(6)、第一固定帽(7)和第二固定帽(8),所述第二连接板(2)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的一侧,所述燕尾榫本体(3)安装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的位置,所述连接夹板(6)固定安装在燕尾榫本体(3)的下端,所述第一固定帽(7)和第二固定帽(8)均连接在燕尾榫本体(3)的下端,所述第一固定帽(7)位于第二固定帽(8)的前方;/n所述连接夹板(6)的下表面镶嵌有第一固定环(605)和第二固定环(606),所述第二固定环(606)位于第一固定环(605)的前方,所述连接夹板(6)的上表面镶嵌有第一套柱(601)和第二套柱(602),所述第二套柱(602)位于第一套柱(601)的前方,所述第一套柱(6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柱(603),所述第二套柱(6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柱(604),所述第一限位柱(603)和第二限位柱(604)的上端靠近边缘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挡板(60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木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燕尾榫本体(3)、连接夹板(6)、第一固定帽(7)和第二固定帽(8),所述第二连接板(2)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的一侧,所述燕尾榫本体(3)安装在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的位置,所述连接夹板(6)固定安装在燕尾榫本体(3)的下端,所述第一固定帽(7)和第二固定帽(8)均连接在燕尾榫本体(3)的下端,所述第一固定帽(7)位于第二固定帽(8)的前方;
所述连接夹板(6)的下表面镶嵌有第一固定环(605)和第二固定环(606),所述第二固定环(606)位于第一固定环(605)的前方,所述连接夹板(6)的上表面镶嵌有第一套柱(601)和第二套柱(602),所述第二套柱(602)位于第一套柱(601)的前方,所述第一套柱(6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柱(603),所述第二套柱(6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柱(604),所述第一限位柱(603)和第二限位柱(604)的上端靠近边缘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挡板(6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木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榫本体(3)的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一套柱(601)和第一限位柱(603)与第一收纳槽相配合,所述第二套柱(602)和第二限位柱(604)与第二收纳槽相配合,所述第一固定帽(7)和第二固定帽(8)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柱(9),所述连接柱(9)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木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9)贯穿至第一套柱(601)的内部,所述限位环(10)贯穿至第一限位柱(603)的内部,所述第一套柱(601)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608),所述第一限位柱(603)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609),所述连接柱(9)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螺纹,所述限位环(10)的外表面设置有第四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木家具用燕尾榫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柱(603)的半径大于第一套柱(601)的半径,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凹燕尾卯(4),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凹燕尾卯(5),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结构与第二连接板(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1)通过燕尾榫本体(3)与第二连接板(2)榫接固定,所述第一凹燕尾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徐仲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福瑞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