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39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圈,包括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其中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之间设有散热层,且散热层由散热道和若干间隔排列的撑条组成,所述撑条横截面呈工字结构,且撑条的两条水平端分别与内端绝缘层外侧壁及外端绝缘层内侧壁接触,其中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底端均设置有将其托住并与撑条对应水平端固定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撑条的竖直端上还均匀设置有连通其两侧散热道的连通口,所述内端绝缘层顶部设置有设置有一圈限位部,其中限位部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凸起,且撑条的其中一水平端上设置有对应凸起的安装孔,所述凸起嵌入对应的安装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对撑条起到定位作用,从而防止撑条窜动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线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
,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圈。
技术介绍
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导线绕组,作为线圈的一种,低压线圈广泛应用于变压器中。其结构包括: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之间设有散热层,散热层由散热道和若干间隔排列的撑条帘组成。存在的缺点是:撑条帘易位移,且整体稳定性较差,进而导致产品散热以及稳定性下降。如公开号为CN206340424U的一种变压器线圈用的支撑装置,其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1、即使凸起插入开口内,也很难保证凸起在受到其下方零部件重力的作用下不会从开口内滑出,从而导致撑条在风道内的稳固性不足,易于从风道内滑出;2、虽然在撑条两端设置弧形凹槽以减小撑条在风道内的所占空间,其中为了保证撑条与线圈接触的的两端能对线圈起到支撑作用,那么与线圈接触的侧壁必然需要较厚,这就导致弧形凹槽的开口度有限,导致撑条整体体积还是偏大,那么即使采用该设计,撑条的所占空间及所耗材料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撑部及限位部能有效对撑条起到定位作用,从而防止撑条在散热道内窜动位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变压器线圈,包括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其中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之间设有散热层,且散热层由散热道和若干间隔排列的撑条组成,所述撑条横截面呈工字结构,且撑条的两条水平端分别与内端绝缘层外侧壁及外端绝缘层内侧壁接触,其中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底端均设置有将其托住并与撑条对应水平端固定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撑条的竖直端上还均匀设置有连通其两侧散热道的连通口,所述内端绝缘层顶部设置有设置有一圈限位部,其中限位部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凸起,且撑条的其中一水平端上设置有对应凸起的安装孔,所述凸起嵌入对应的安装孔内。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位于撑条竖直端两侧的水平端上。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与撑条之间一体设置,其中支撑部底端与撑条底端之间处于同一水平面。优选的,所述限位部内径不小于内端绝缘层的内径。优选的,所述凸起顶端棱角边上设置有倒圆角,其中凸起末端位于安装孔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安装孔卡住凸起,而限位部抵在内端绝缘层顶端的方式,从而将撑条悬挂在散热道内,使得抵在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底端的支撑部固定撑条底端、限位部通过嵌入安装孔内的凸起固定住撑条的顶端,并且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将撑条夹持在散热道内,从而防止撑条在散热道内上下位移,同时支撑部将撑条底端固定住、限位部通过凸起将撑条顶端固定住,以此防止其歪斜或偏移。2、撑条的两条水平端分别与内端绝缘层外侧壁及外端绝缘层内侧壁接触,以此增大撑条与内端绝缘层及外端绝缘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大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之间的稳固性,同时由于撑条的竖直端较小(也就是其厚度较小),使得撑条所占用散热道的空间也较小,以此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散热道内的空气流通及其散热的影响,并且在撑条的竖直端上还均匀设置有连通其两侧散热道的连通口,使得位于撑条两侧散热道内的空气可通过连通口进行流通,在加强了撑条两侧散热道内的空气流通的同时,还提升了其散热效果,并且还节省了撑条制作时的所耗材料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俯视图;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撑条的横向剖视图。图中:1、内端绝缘层,2、外端绝缘层,3、散热层,31、散热道,32、撑条,4、支撑部,5、连通口,6、限位部,7、凸起,8、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一种变压器线圈,包括内端绝缘层1和外端绝缘层2,其中内端绝缘层1和外端绝缘层2由环氧树脂制成,并且内端绝缘层1和外端绝缘层2之间设有散热层3,而散热层3由散热道31和若干间隔排列的撑条32组成。其中撑条32横截面呈工字结构,且撑条32的两条水平端分别与内端绝缘层1外侧壁及外端绝缘层2内侧壁接触,以此增大撑条32与内端绝缘层1及外端绝缘层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大内端绝缘层1和外端绝缘层2之间的稳固性,同时由于撑条32的竖直端较小(也就是其厚度较小),使得撑条32所占用散热道31的空间也较小,以此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散热道31内的空气流通及其散热的影响,并且在撑条32的竖直端上还均匀设置有连通其两侧散热道31的连通口5,使得位于撑条32两侧散热道31内的空气可通过连通口5进行流通,在加强了撑条32两侧散热道31内的空气流通的同时,还提升了其散热效果,并且还节省了撑条32制作时的所耗材料量。如图1所示,在内端绝缘层1和外端绝缘层2底端均设置有将其托住并与撑条32对应水平端固定连接的支撑部4,其中撑条32与内端绝缘层1和外端绝缘层2之间一体设置,并且支撑部4底端与撑条32底端之间处于同一水平面,使得两者底端之间不会高低不平,导致其放置不稳易于倾倒的问题,并且支撑部4位于内端绝缘层1和外端绝缘层2底端也能防止撑条32从散热道31内向上穿出。并且在内端绝缘层1顶部设置有设置有一圈具有弹性的环氧树脂限位部6,其中限位部6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凸起7,而撑条32的其中一水平端上设置有对应凸起7的安装孔8,同时凸起7嵌入对应的安装孔8内,通过安装孔8卡住凸起7,而限位部6抵在内端绝缘层1顶端的方式,从而将撑条32悬挂在散热道31内防止其从散热道31底端穿出,使得抵在内端绝缘层1和外端绝缘层2底端的支撑部4固定撑条32底端、限位部6通过嵌入安装孔8内的凸起7固定住撑条32的顶端,并且内端绝缘层1和外端绝缘层2将撑条32夹持在散热道31内,从而防止撑条32在散热道31内上下位移,同时支撑部4将撑条32底端固定住、限位部6通过凸起7将撑条32顶端固定住,以此防止其歪斜或偏移。本实施例中凸起7顶端棱角边上设置有以便于其插入安装孔8内的倒圆角,其中凸起7末端位于安装孔8内,防止其凸出于安装孔8并延伸至散热道31内占用散热道31的空间,从而影响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安装时将内端绝缘层1放置在撑条32内侧的支撑部4上、外端绝缘层2放置在撑条32外侧的支撑部4上,接着将限位部6放置在撑条32内侧的内端绝缘层1顶部,由于限位部6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将其弯曲以便于凸起8滑入撑条32内侧并嵌入对应的安装孔8内进行固定。以上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线圈,包括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其中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之间设有散热层,且散热层由散热道和若干间隔排列的撑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条横截面呈工字结构,且撑条的两条水平端分别与内端绝缘层外侧壁及外端绝缘层内侧壁接触,其中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底端均设置有将其托住并与撑条对应水平端固定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撑条的竖直端上还均匀设置有连通其两侧散热道的连通口,所述内端绝缘层顶部设置有设置有一圈限位部,其中限位部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凸起,且撑条的其中一水平端上设置有对应凸起的安装孔,所述凸起嵌入对应的安装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线圈,包括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其中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之间设有散热层,且散热层由散热道和若干间隔排列的撑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条横截面呈工字结构,且撑条的两条水平端分别与内端绝缘层外侧壁及外端绝缘层内侧壁接触,其中内端绝缘层和外端绝缘层底端均设置有将其托住并与撑条对应水平端固定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撑条的竖直端上还均匀设置有连通其两侧散热道的连通口,所述内端绝缘层顶部设置有设置有一圈限位部,其中限位部外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凸起,且撑条的其中一水平端上设置有对应凸起的安装孔,所述凸起嵌入对应的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怡勇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仕弘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