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39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成像透镜、镜筒以及光均匀片,所述成像透镜用于接收并会聚来自待拍摄物体的入射光,所述镜筒用于收容所述成像透镜,所述光均匀片设置在所述镜筒内部且位于所述成像透镜的物侧,该光均匀片包括透光基体以及形成在该透光基体上的薄膜,所述薄膜位于所述透光基体的远离所述成像透镜的一侧,该薄膜的厚度为所述入射光波长的四分之一且该薄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透光基体的折射率。该种镜头模组具有成像亮度均匀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镜头模组在各种成像装置如数码相机、摄像机中得到广泛的 应用,可参见Rahul Swaminathan等人在文献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 22, No. 10, October 2000中发表的Nonmetric calibration of wide-angle lenses and polycameras—文。在利用镜头模组对待摄物体成像时,来自待摄物体的光线从镜头模组的物侧入射至镜头 模组内的透镜,然后经镜头模组内的透镜会聚并在镜头模组的像侧成像。成像过程中,待摄 物体距离镜头模组的距离不同时,来自待摄物体的光线入射至镜头模组时的入射角会有不同 ,此时镜头模组具有不同的视角,而镜头模组的成像会依视角的余弦值的四次方呈现亮度的 下降。因此当镜头的视角较大时其余弦值较小,从而镜头周边的光量会大幅下降,导致镜头 所成的像的中央部分较亮,而边缘部分较暗,整个成像亮度不均匀。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像亮度均匀的镜头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将以具体实施例说明一种成像亮度均匀的镜头模组。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成像透镜、镜筒以及光均匀片,所述成像透镜用于接收并会聚来 自待拍摄物体的入射光,所述镜筒用于收容所述成像透镜,所述光均匀片设置在所述镜筒内 部且位于所述成像透镜的物侧,该光均匀片包括透光基体以及形成在该透光基体上的薄膜, 所述薄膜位于所述透光基体的远离所述成像透镜的一侧,该薄膜的厚度为所述入射光波长的 四分之一且该薄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透光基体的折射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镜头模组包括设置在成像透镜的光入射面一侧的光均匀片,该光 均匀片包括透光基体以及形成在该透光基体上的薄膜,所述薄膜位于所述透光基体的远离所 述成像透镜的一侧,该薄膜的厚度为所述入射光波长的四分之一且该薄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 透光基体的折射率,该光均匀片可适当降低透射过其中心区域的入射光强度,从而使得镜头 模组所成的像的中心区域亮度降至与周围区域相近,进而在整体上趋于亮度均匀。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镜头模组的光均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的成像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l,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10包括镜筒ll,成像透镜12以及光均匀片13。该镜筒11用于收容所述成像透镜12以及光均匀片13,其材质可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 乙稀或聚苯乙烯等工程塑料。该成像透镜12收容在镜筒11内,用于接收来自待拍摄物体(图未示)的入射光线以将该入 射光线会聚成像。该成像透镜12可为单个会聚透镜,也可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包括多个光学 透镜的透镜组。本实施例中,该成像透镜为单个会聚透镜,其包括一用于接收光线的光入射 面120以及一与该光入射面120相对的光出射面122。该光均匀片13收容在镜筒11内,并位于成像透镜12的光入射面120—侧,即成像透镜12 的物侧。该光均匀片13包括基体130以及薄膜l32 。所述基体130为透光的,其材质可为玻璃或树脂等。请一并参见图2,该基体130包括一 个第一表面1300以及一个第二表面1302。且所述第一表面1300与所述第二表面1302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表面1300远离所述成像透镜12,所述第二表面1302朝向所述成像透镜12的光入射 面120—侧。所述薄膜132形成在所述基体130的第一表面1300上,该薄膜132的厚度为所述入射光波 长的四分之一。当然,当所述入射光为具有多个波长的混色光时,该薄膜132的厚度可为所 述多个波长的平均值的四分之一。该薄膜132的材质为高折射率材料,其折射率大于所述基 体130的折射率,如氧化锆(Zr02) 、 二氧化钛(Ti02)、五氧化二钽(Ta205)或氧化铪(Hf 02)等通常,该光均匀片13与成像透镜12之间设置一间隔环14而相互隔开一定距离,以防止二 者因相互碰撞而发生损坏。利用该镜头模组10对待拍摄物体成像时,来自待拍摄物体的光线先后透射过光均匀片 13的薄膜132、基体130,再经由成像透镜12的光入射面120入射至成像透镜12的内部,接着 从成像透镜12的光出射面122出射并在成像透镜12的光出射面122—侧的像平面上形成待拍摄 物体的像。图3示出了来自待拍摄物体20上两点201、 202的光线透射过镜头模组10而在像平面30上成像的原理图。图中IOI、 102所表示的为待拍摄物体20上两点201、 202在像平面30上所成的 像。下面以待拍摄物体20上两点201、 202的成像为例说明该镜头模组10的工作原理。参见图3,来自待拍摄物体20上两点201、 202的光线分别入射至镜头模组10上光均匀片13(图未示)上的同一位置,并分别具有一个入射角a、 e,其中a〉e。在光线透射过该薄膜132的过程中,光线会被薄膜132的两个表面反射而发生薄膜干涉, 又因该薄膜132的折射率大于空气及所述基体130的折射率,因此入射至该薄膜132上的光线 的一部分将无法透射过薄膜132。根据高折射率薄膜反射光线的原理,薄膜132对于入射至其 上的光线的反射率会随入射光线的入射角的增大而变小。如上所述a〉e,所以,来自201处的入射光线会因入射角a相对较大而在薄膜132处的 反射率相对较小,来自202处的入射光线会因入射角6相对较小而在薄膜132处的反射率相对 较大,从而相对降低了来自202处的以入射角e入射的光线的透过率,使得102处的亮度相对 降低,进而弥补了101处因相对靠近成像区域的边缘而亮度较低的现象,使得IOI、 102处的 亮度趋于相同。至于待拍摄物体20上其他位置的成像与上述过程及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10包括设置在成像透镜12的光入射面120—侧的光均匀片13 ,该光均匀片13包括透光基体130以及形成在该透光基体上的薄膜132,所述薄膜132位于所 述透光基体130的远离所述成像透镜12的一侧,该薄膜132的厚度为所述入射光波长的四分之 一且该薄膜132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透光基体130的折射率,该光均匀片13可降低透射过其中心 区域的入射光强度,从而使得镜头模组10所成的像的中心区域亮度降至与周围区域相近,进 而在整体上趋于亮度均匀。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如适当变更薄膜的材质等,只 要其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均可。这些依据本专利技术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所 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镜头模组,用于对待拍摄物体成像,该镜头模组包括成像透镜以及镜筒,所述成像透镜用于接收并会聚来自待拍摄物体的入射光,所述镜筒用于收容所述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镜筒内部且位于所述成像透镜的物侧的光均匀片,该光均匀片包括透光基体以及形成在该透光基体上的薄膜,所述薄膜位于所述透光基体的远离所述成像透镜的一侧,该薄膜的厚度为所述入射光波长的四分之一且该薄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透光基体的折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模组,用于对待拍摄物体成像,该镜头模组包括成像透镜以及镜筒,所述成像透镜用于接收并会聚来自待拍摄物体的入射光,所述镜筒用于收容所述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镜筒内部且位于所述成像透镜的物侧的光均匀片,该光均匀片包括透光基体以及形成在该透光基体上的薄膜,所述薄膜位于所述透光基体的远离所述成像透镜的一侧,该薄膜的厚度为所述入射光波长的四分之一且该薄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透光基体的折射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崐益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