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收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134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收费系统,包括:车道机器人,所述车道机器人设置在车道侧的安全岛上;费额显示器,所述费额显示器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设置在所述车道机器人之后;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均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车道的入口地面下、且位于车道的龙门架之前,所述第三线圈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之后的出口地面下;栏杆机,所述栏杆机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设置在所述费额显示器之后。该系统通过车道机器人与线圈、费额显示器和栏杆机的连接,便于对整个车道的车辆交易过程进行控制,提升车道的通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收费系统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收费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上的无人收费系统主要采用ETC(ElectronicTollCollection,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电子收费系统,该系统通过车载电子标签实现车辆识别、在车道入口处完成信息写入,并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在出口处实现自动扣费,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无需停车而能交纳路桥费的目的。近年来,ETC系统在我国高速公路中的大量使用,有效缓解了因停车收费造成的延误及拥挤,但随着ETC用户量的持续增长,现有的ETC车道的布局存在如下局限性:(1)当ETC系统设备故障时会导致交易无法进行;(2)天线信号的覆盖范围有限容易出现车辆收费错误;(3)车载电子标签失效会导致车辆不扣费而直接放行。其中,车辆收费错误可能会导致非ETC车辆进入ETC专用车道,此时非ETC车辆需要倒车退出ETC专用车道,若此时车道上的车流量较大,会导致整个车道产生拥堵。针对上述交易失败、非ETC车辆误入以及漏交费的问题,目前都是通过人工处理解决的,例如由与ETC车道相邻的MTC(ManualTollCollectionsystem,公路半自动车道收费系统)车道的收费员兼任处理ETC车道问题,这会导致车道服务效率低下,发生问题的车辆只能留在原地等待人工处理,后续车辆不能实现快速通行而引发车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收费系统,可以解决现有车道系统中车辆交易过程出现问题导致车道堵塞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收费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车道机器人,所述车道机器人设置在车道侧的安全岛上;费额显示器,所述费额显示器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设置在所述车道机器人之后;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均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车道的入口地面下、且位于车道的龙门架之前,所述第三线圈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之后的出口地面下;栏杆机,所述栏杆机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设置在所述费额显示器之后。可选地,所述车辆收费系统还包括摄像机,所述摄像机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设置在所述车道机器人之后。其中,所述摄像机的朝向与车道的方向呈45度角。可选地,所述车辆收费系统还包括路侧单元RSU,所述路侧单元RSU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设置在所述龙门架的顶端。其中,所述路侧单元RSU具备天线控制器和至少一个天线。可选地,所述车辆收费系统还包括车型识别器,所述车型识别器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上。其中,所述车型识别器包括第一车型识别器和第二车型识别器,所述第一车型识别器、所述第二车型识别器分别设置在所述路侧单元RSU的两侧。其中,所述车道机器人中具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正面朝向车道。其中,所述第三线圈设置在所述栏杆机的下方。其中,所述费额显示器的朝向与车道的方向呈45度角,或者,所述费额显示器的朝向与车道的方向平行。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收费系统,该系统设置有车道机器人,该车道机器人能够连接车道上具有业务功能的设备并对这些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可用于向即将进入车道的车辆提供车道服务;费额显示器与车道机器人连接,能够实现车辆交易数据的共享;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均与车道机器人连接,使得车道机器人能够及时获取车辆进入车道和离开车道的信息,同时,栏杆机接入车道机器人,并由车道机器人根据车辆进入车道和离开车道的信息,对栏杆机进行控制,完成升杆和降杆的操作。车道机器人作为整个车辆收费系统的核心设备,与车道上的各种设备连接,获知车道上的情况,从而提供智能化的收费服务,以此能够代替部分人工客服的工作,实现全天24小时的在线服务,提高车道收费出错时处理响应速度。该系统的车道布局简单,对车道环境要求低,逻辑简单,稳定可靠,通行效率高于传统的ETC车道,能够提升车辆交易的准确度和顺畅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收费系统的布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道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收费系统的布局示意图,该布局模式适用于ETC出入口车道、车流量较少的混合出口车道、MTC出口车道以及其他入口车道。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收费系统,包括:车道机器人200,车道机器人200设置在车道侧的安全岛110上;费额显示器180,费额显示器180与车道机器人200连接,设置在车道机器人200之后;第一线圈140、第二线圈145、第三线圈150,第一线圈140、第二线圈145和第三线圈150均与车道机器人200连接,第一线圈140与第二线圈145设置在车道的入口地面160下、且位于车道的龙门架165之前,第三线圈150设置在龙门架165之后的出口地面190下;栏杆机185,栏杆机185与车道机器人200连接,设置在费额显示器180之后。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道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车道机器人具备第一主板201、扩展接口204、第二主板202、电源203,第一主板201与第二主板202采用串行接口连接,扩展接口204与第一主板201连接,第一主板201上有主处理器,该主处理器采用X86架构,主要运行车道软件,完成车道的业务流程和收费流程的控制;第二主板202上有辅助处理器,该辅助处理器采用ARM架构,主要运行车道辅助软件,涉及异常处理、移动支付、车道客服等功能。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扩展接口204用于接入第一线圈140、第二线圈145和第三线圈150,最终接入到主处理器。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线圈140、第二线圈145和第三线圈150都是指公路上用来检测是否有车辆通行的线圈,为了便于区分线圈在车道上的不同位置,特此加上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线圈通常是与车辆检测器一同使用的,其原理是电磁感应,线圈通常埋设在同一车道的道路路基下,被通以一定的工作电流,当车辆通过该线圈或者停留在该线圈上时,车辆本身的铁质将会改变线圈内的磁通,引起线圈回路电感量的变化,此时车辆检测器通过检测该电感量的变化来判断通行车辆状态。电感变化量的检测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相位锁存器和相位比较器,对相位的变化进行检测;另一种是利用环形线圈构成的耦合电路对其振荡频率进行检测。车辆检测器一般由机架、中央处理器、检测卡和接线端子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车辆检测器139接入车道机器人第一主板201上的主处理器。当车道机器人检测到车辆检测器139的某检测通道的状态产生改变时,将以中断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n车道机器人,所述车道机器人设置在车道侧的安全岛上;/n费额显示器,所述费额显示器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设置在所述车道机器人之后;/n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均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车道的入口地面下、且位于车道的龙门架之前,所述第三线圈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之后的出口地面下;/n栏杆机,所述栏杆机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设置在所述费额显示器之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车道机器人,所述车道机器人设置在车道侧的安全岛上;
费额显示器,所述费额显示器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设置在所述车道机器人之后;
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均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设置在车道的入口地面下、且位于车道的龙门架之前,所述第三线圈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之后的出口地面下;
栏杆机,所述栏杆机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设置在所述费额显示器之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收费系统还包括:摄像机,所述摄像机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设置在所述车道机器人之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的朝向与车道的方向呈45度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收费系统还包括:路侧单元RSU,所述路侧单元RSU与所述车道机器人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文郑俊荣陈泽亮徐晓帆罗庆异谭裕安黄梓泓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华软信息有限公司招商新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