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管网流量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119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9
本申请涉及流量监测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管网流量监测装置,其包括由检查井井口延伸至检查井底部的支撑模块、连接于支撑模块在垂直高度上对应下水管道接口部分的承载模块、安装于承载模块用于检测流量的检测模块、安装于支撑模块顶端用于接收检测模块所采集信息的中控模块、连接于所述支撑模块和所述承载模块之间的柔性连接件,所述承载模块包括密封盒、设置于密封盒内用于控制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整体体积变化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连接于所述中控模块。本申请具有便于工作人员对流量监测装置进行安装和维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管网流量监测装置
本申请涉及流量监测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管网流量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慧市政的推行,市政部门为了监测城市排水管网运行情况,需要对排水管道水位流量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水位流量数据分析即可分辨出管道内的淤积、过载、溢流、异常水入渗等问题。目前针对排水管网的监测方案,主要是通过在主干网的检查井中安装多普勒流量计等监测设备来监测排水管道的流量。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本专利技术人认为,由于多普勒流量计在安装时需要工作人员进入检查井底部,人工将多普勒流量计安装至下水管道内,但城市市政排水管网数量庞大,要在每条管线上都安装监测设备,且要定时对检测设备维护,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流量监测装置进行安装和维护,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管网流量监测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管网流量监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管网流量监测装置,包括由检查井井口延伸至检查井底部的支撑模块、连接于支撑模块在垂直高度上对应下水管道接口部分的承载模块、安装于承载模块用于检测流量的检测模块、安装于支撑模块顶端用于接收检测模块所采集信息的中控模块、连接于所述支撑模块和所述承载模块之间的柔性连接件,所述承载模块包括密封盒、设置于密封盒内用于控制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整体体积变化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连接于所述中控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模块、承载模块、检测模块、中控模块和柔性连接件的配合下,对监测装置进行安装时,将支撑模块从井口伸入检查井内,并使支撑模块底端伸入检查井底部,以稳定支撑模块的状态,使检查井与下水管道的接口对应于支撑模块与承载模块之间的连接处,在初始状态下,通过中控模块操作控制机构缩小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整体体积,使污水对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整体的浮力增大,从而使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整体浮于污水中,污水的作用下,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于支撑模块的承载模块被水流冲至下水管道内,此时再通过中控模块操作控制机构,使控制机构驱动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的整体体积缩小,从而使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的整体密度减小,当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的整体密度小于污水的密度时,承载模块携带检测模块沉入水底,以稳定检测模块在水中的位置和状态,检测模块能够准确检测出下水管道中的流量,并将检测模块所采集信息传输至中控模块内,以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检测模块的数据,无需工作人员进入检查井底部进行安装,且便于工作人员后期对监测装置进行维护,保证了工作人员在作业时的安全性。优选的,所述支撑模块包括支撑管、连通于所述支撑管侧壁的延伸管、设置于所述延伸管远离所述所述支撑管的一端的防水接头,所述支撑管包括若干段依次连接的连接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管、延伸管和防水接头配合下,使中控模块和检测模块之间通过支撑管和延伸管内部走线,且使支撑管通过若干段连接管拼接形成,以便于工作人员对中控模块和检测模块之间的线路进行排布,且便于对支撑模块进行运输,防止线路受到外界环境侵蚀发生损坏的情况。优选的,所述支撑模块还包括固定连接于井壁和支撑管之间的固定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井壁和支撑模块之间设置固定架,以进一步对支撑模块进行固定,增加支撑模块在检查井内的位置,减少对承载模块所造成的影响。优选的,所述支撑管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支脚,所述固定支脚底端呈锥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管底端设置锥状的固定支脚,当支撑模块伸入检测井底部时,便于通过固定支脚将支撑模块插入到检查井底部的污泥内,从而对支撑模块整体的位置进行限定,进一步增加支撑模块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密封盒包括第一安装壳、连接于第一安装壳的第二安装壳、连接于第一安装壳和第二安装壳之间的柔性密封环,控制机构设置于第一安装壳和第二安装壳之间用于驱动第一安装壳和第二安装壳之间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和柔性密封环相配合以形成密封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和柔性密封环配合下,以形成密封腔,当需要对密封盒位于污水内的位置和状态进行控制时,通过操纵控制机构使第一安装壳和第二安装壳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从而使密封腔体积减小或者增大,以改变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整体的密度,且通过柔性密封环以对第一安装壳和第二安装壳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使密封盒在体积发生变化时,第一安装壳和第二安装壳之间始终保持密封的状态,对控制机构以及检测模块位于密封腔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防护,减少与污水之间的接触。优选的,所述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整体密度变化范围为污水密度的0.75-1.25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整体体积达到最小时,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整体密度达到污水密度的1.25倍,此时污水对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的浮力最小,使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能够较稳定的沉在污水底部,在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整体体积达到最大时,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整体密度达到污水密度的0.75倍,此时污水使承载模块和检测模块浮起,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回收。优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安装于承载模块上的超声波流速仪和第一液位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超声波流速仪和第一液位计的配合下,通过超声波流速仪对污水的流速进行测量,通过第一液位计对污水的液位进行测量,若检测污水的液位低于下水管道截面高度时,通过管道截面形状加上污水液位高度即易得出污水水流面积,若检测污水的液位高于下水管道截面高度时,则以下水管道截面面积为污水水流面积,配合超声波流速仪以计算得出下水管道流量。优选的,所述支撑模块底端设置有第二液位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模块上增设第二液位计,当下水管道内液体波动较大时,通过第二液位计所测得的液位信息对第一液位计所测得的液位新型进行校正,以增加检测模块检测数据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支撑管设置于检查井与下水管道接口的一侧,所述延伸管延伸至检查井与下水管道接口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管设置于检查井与下水管道接口的一侧,以减少支撑管受到污水水流直接冲击的情况,减少支撑管发生弯折变形的情况,增加支撑管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支撑模块、承载模块、检测模块、中控模块和柔性连接件的配合下,使工作人员在检查井井口处即能够将检测模块放置于下水管道内,并稳定检测模块的位置,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便于工作人员对流量监测装置进行安装和维护;2.在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和柔性密封环配合下,使密封腔在发生体积变化时,第一安装壳和第二安装壳之间始终保持密封的状态,对控制机构以及检测模块位于密封腔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防护,减少与污水之间的接触;3.在支撑模块上增设第二液位计,当下水管道内液体波动较大时,通过第二液位计所测得的液位信息对第一液位计所测得的液位新型进行校正,以增加检测模块检测数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A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管网流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检查井(1)井口延伸至检查井(1)底部的支撑模块(2)、连接于支撑模块(2)在垂直高度上对应下水管道(6)接口部分的承载模块(3)、安装于承载模块(3)用于检测流量的检测模块(4)、安装于支撑模块(2)顶端用于接收检测模块(4)所采集信息的中控模块(5)、连接于所述支撑模块(2)和所述承载模块(3)之间的柔性连接件(28),所述承载模块(3)包括密封盒(18)、设置于密封盒(18)内用于控制承载模块(3)和检测模块(4)整体体积变化的控制机构(19),所述控制机构(19)连接于所述中控模块(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管网流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检查井(1)井口延伸至检查井(1)底部的支撑模块(2)、连接于支撑模块(2)在垂直高度上对应下水管道(6)接口部分的承载模块(3)、安装于承载模块(3)用于检测流量的检测模块(4)、安装于支撑模块(2)顶端用于接收检测模块(4)所采集信息的中控模块(5)、连接于所述支撑模块(2)和所述承载模块(3)之间的柔性连接件(28),所述承载模块(3)包括密封盒(18)、设置于密封盒(18)内用于控制承载模块(3)和检测模块(4)整体体积变化的控制机构(19),所述控制机构(19)连接于所述中控模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网流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2)包括支撑管(7)、连通于所述支撑管(7)侧壁的延伸管(8)、设置于所述延伸管(8)远离所述支撑管(7)的一端的防水接头(9),所述支撑管(7)包括若干段依次连接的连接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网流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2)还包括固定连接于井壁和支撑管(7)之间的固定架(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管网流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7)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支脚(14),所述固定支脚(14)底端呈锥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斐迪蓝志明杨亚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控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