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个制冰器均匀制冰的制冷管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113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7
一种多个制冰器均匀制冰的制冷管路系统,包括用于均匀分液的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所述高压部分包括供液集管装置,所述低压部分包括静压稳流装置,所述供液集管装置连接供液主管与若干个供液支管,所述供液集管装置大于供液主管和供液支管,所述供液集管装置连接静压稳流装置;高压部分采用供液集管形式,使得各个供液之路分液均匀,低压部分采用静压稳流装置,使得经膨胀阀节流出来的低温低压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混合地流进分液头,由分液头均匀分液,从而使得多个制冰器结冰均匀,提高了制冰器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制冰机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个制冰器均匀制冰的制冷管路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特别是一种多个制冰器均匀制冰的制冷管路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冰机是一种将水通过蒸发器由制冷系统制冷剂冷却后生成冰的制冷机械设备。市面上的制冰机多数都具有多个制冰器,但多个制冰器之间制冰效果存在差异,制冰器制冰不均匀,究其原因为流入制冰器的制冷剂分布不均匀,有的制冰器流入的制冷剂多,有的流入的制冷剂少,导致制冰效果参差,因此,制冰机内多个制冰器制冷管道均匀分液的问题正是制冰机市场上所急需解决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个制冰器均匀制冰的制冷管路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个制冰器均匀制冰的制冷管路系统,包括用于均匀分液的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所述高压部分包括供液集管装置,所述低压部分包括静压稳流装置,所述供液集管装置连接供液主管与若干个供液支管,所述供液集管装置大于供液主管和供液支管,所述供液集管装置连接静压稳流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液集管装置由管封头和拔孔管组成,所述管封头设在拔孔管一侧以对拔孔管封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液集管装置大于供液主管,使得制冷剂在高压供液集管装置中流动速度约为供液主管的1/3到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压稳流装置为管状,所述静压稳流装置一端与膨胀阀出口管路连接,另一端封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压稳流装置上设有孔洞,所述孔洞连接分液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孔洞通过U型弯管连接分液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孔洞通过向上的直管连接分液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压稳流装置包括拔孔管、管封头、U型弯组成和分液头,所述静压稳流装置的直径比膨胀阀出口管路直径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液集管装置内高压液体制冷剂流速为0.25~0.4m/s。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液集管装置连接同轴换热器,所述同轴换热器连接干燥过滤器,所述干燥过滤器过滤高压制冷剂经同轴换热器流到供液集管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高压部分采用供液集管形式,使得各个供液之路分液均匀,低压部分采用静压稳流装置,使得经膨胀阀节流出来的低温低压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混合地流进分液头,由分液头均匀分液,从而使得多个制冰器结冰均匀,提高了制冰器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制冰机的产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供液集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静压稳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的一种多个制冰器均匀制冰的制冷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均匀分液的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所述高压部分包括供液集管装置9,所述低压部分包括静压稳流装置11,所述供液集管装置11连接供液主管与若干个供液支管,所述供液集管装置9的管道大于供液主管和供液支管,所述供液集管装置9连接静压稳流装置11,所述供液集管装置9连接同轴换热器8,所述同轴换热器8连接干燥过滤器1,所述干燥过滤器1过滤高压制冷剂经同轴换热器8流到供液集管装置9,所述干燥过滤器1与同轴换热器8连接管道上设有供液电磁阀2和视液镜4,所述同轴换热器8还连接气液分离器6,所述气液分离器6通过回气过滤器7连接压缩机5,所述压缩机5连接油分离器3,所述油分离器3一端与水冷冷凝器16另一端连接低压部分,所述油分离器3和水冷冷凝器16连接低压部分的连接管道上还设有脱冰球阀15和脱冰电磁阀14,所述油分离器3另一端连接压缩机5进行再过滤,制冷剂经静压稳流装置11进入制冰器后通过回流管道上的回气电磁阀12和单向阀13进入同轴换热器8后再进入供液集管装置9或进入气液分离器6。所述供液集管装置9由管封头91和拔孔管92组成,所述管封头91设在拔孔管92一侧以对拔孔管92封口,所述供液集管装置9的管道大于供液主管,使得制冷剂在高压的供液集管装置9中流动速度为0.25~0.4m/s,约为供液主管的1/3到1/4,所述拔孔管92的拔孔之间可以等距,也可以不等距,所述供液支管直接插在供液集管装置9上,所述供液集管装置9安装时,异径三通开口朝下。所述静压稳流装置11为管状但不限于管状,所述静压稳流装置11一端与膨胀阀出口管路1101连接,另一端封闭,所述静压稳流装置11上设有孔洞,所述孔洞连接分液器,所述孔洞通过U型弯管1102连接分液器或直接向上通过向上的直管连接分液器,所述静压稳流装置11包括拔孔管1105、管封头1104、U型弯管1102组成和分液头1103,所述静压稳流装置11的直径比膨胀阀1101出口管路直径大。所述干燥过滤器1中常温高压制冷剂经供液主管流至供液集管装置9,所述供液集管装置9的管道大于供液主管,制冷剂流速降低,有效地减少与管路内壁摩擦产生的闪发气体;所述供液支管从供液集管装置9的底部引出,制冷剂沿着供液支管进入到膨胀阀10进行节流,形成低温低压的液体,同时生成一定量的闪发气体,两者进入静压稳流装置11,使得液体流速降低,气体与液体较好的混合,最后气液混合物在静压稳流装置11底部引出,经过U型弯管1102后垂直爬升一段管路后进入分液器,使得分液器分液更加均匀,使各个制冰器均匀结冰,提高了制冰效率,同时大大改善了压缩机回液的问题。实施案例:如图一所示的一种多个制冰器均匀制冰的制冷管路系统,包括干燥过滤器、同轴换热器、高压部分、低压部分、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回气过滤器、油分离器和水冷冷凝器,所述高压部分包括供液集管装置,所述低压部分包括静压稳流装置,所述干燥过滤器与同轴换热器连接管道上设有供液电磁阀和视液镜,所述同轴换热器连接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通过回气过滤器连接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连接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一端与水冷冷凝器另一端连接静压稳流装置,所述油分离器和水冷冷凝器连接低压部分的连接管道上设有脱冰球阀和脱冰电磁阀,如图二所示,所述供液集管装置由管封头和拔孔管组成,所述管封头设在拔孔管一侧以对拔孔管封口,所述供液集管装置管道大于供液主管,使得制冷剂在高压的供液集管装置中流动速度为供液主管的1/3到1/4约为0.25~0.4m/s,如图三所示,所述静压稳流装置为管状,述静压稳流装置包括拔孔管、管封头、U型弯管组成和分液头,所述静压稳流装置一端与膨胀阀出口管路连接,另一端封闭,所述静压稳流装置上设有孔洞,所述孔洞通过U型弯管连接分液器或直接向上通过向上的直管连接分液器;干燥过滤器中常温高压制冷剂经供液主管流至供液集管装置,所述供液集管装置大于供液主管,制冷剂流速降低,有效地减少与管路内壁摩擦产生的闪发气体;所述供液支管从供液集管装置的底部引出,制冷剂沿着供液支管进入到膨胀阀进行节流,形成低温低压的液体,同时生成一定量的闪发气体,两者进入静压稳流装置,使得液体流速降低,气体与液体较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个制冰器均匀制冰的制冷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均匀分液的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所述高压部分包括供液集管装置,所述低压部分包括静压稳流装置,所述供液集管装置连接供液主管与若干个供液支管,所述供液集管装置大于供液主管和供液支管,所述供液集管装置连接静压稳流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个制冰器均匀制冰的制冷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均匀分液的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所述高压部分包括供液集管装置,所述低压部分包括静压稳流装置,所述供液集管装置连接供液主管与若干个供液支管,所述供液集管装置大于供液主管和供液支管,所述供液集管装置连接静压稳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个制冰器均匀制冰的制冷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集管装置由管封头和拔孔管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个制冰器均匀制冰的制冷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稳流装置为管状,所述静压稳流装置一端与膨胀阀出口管路连接,另一端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个制冰器均匀制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宝生陈新平冯胜伟陈启蒙魏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科勒尔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