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供暖的高效节能板式换热机组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110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供暖的高效节能板式换热机组换热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供暖的高效节能板式换热机组换热系统,包括热源、换热管路、过滤器、节能防回流装置和散热器,所述热源和散热器之间通过换热管路连接循环,所述换热管路上设置有过滤器和节能防回流装置;在过滤的同时,实现了自动排气,通过采用扩散式分流设计,增加角孔过水量,降低了水阻力,从而降低了用于提供水压的电能消耗,节约了电能,同时利用水流速度冲开挡板,形成单向供水通道,降低了循环泵的工作压力,节省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供暖的高效节能板式换热机组换热系统
本技术一种用于供暖的高效节能板式换热机组换热系统,属于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供暖管道中均设置有过滤结构,现有的过滤结构在过滤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堵塞,在检修过程中发现,堵塞绝大多数时候不是杂质堵塞过滤网,而是过滤结构前侧出现了气泡不能及时通过过滤结构导致出现通道拥堵,而且水路狭窄曲折,而且存在直角过多的问题,导致供暖水阻力增大,需要耗费更多的电能来提升供水压力。同时,供热管网在运行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循环水泵停机的故障,如果循环水泵发生突然停机,循环水泵后侧的供热管道内的水流因突然失去压力发生倒流,损坏循环水泵,常规方法是在供热管道内设置单向阀,来避免这种事故发生,但是由于单向阀的工作原理,其必须在单向阀的工作端一侧达到一定的压力其才会导通,而供热管网管道复杂其管路数量及长度惊人,无数单向阀的工作压力叠加后,会给循环泵增加额外的工作压力,造成电能损耗,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供暖的高效节能板式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供暖的高效节能板式换热机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1)、换热管路(2)、过滤器(3)、节能防回流装置(4)和散热器(5),所述热源(1)和散热器(5)之间通过换热管路(2)连接循环,所述换热管路(2)上设置有过滤器(3)和节能防回流装置(4);/n所述过滤器(3)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32),所述壳体(3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33),所述出液口(33)上设置有锥形过滤罩(34),所述过滤罩(34)横向设置在壳体(31)内,且所述过滤罩(34)的锥形尖部对准进液口(32)的中心,所述过滤罩(34)的尖部相对端与出液口(33)匹配连通,使得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供暖的高效节能板式换热机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1)、换热管路(2)、过滤器(3)、节能防回流装置(4)和散热器(5),所述热源(1)和散热器(5)之间通过换热管路(2)连接循环,所述换热管路(2)上设置有过滤器(3)和节能防回流装置(4);
所述过滤器(3)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32),所述壳体(3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33),所述出液口(33)上设置有锥形过滤罩(34),所述过滤罩(34)横向设置在壳体(31)内,且所述过滤罩(34)的锥形尖部对准进液口(32)的中心,所述过滤罩(34)的尖部相对端与出液口(33)匹配连通,使得进液口(32)进来的液体经过过滤罩(34)后从出液口(33)排出,所述壳体(31)的顶端设置有排气阀(35),所述壳体(31)的底端设置有沉降端(36),所述沉降端(36)的截面呈等腰梯形,且所述沉降端(36)的小端朝下,所述沉降端(36)的下端通过法兰连接有排污阀;
所述节能防回流装置(4)包括供热管道(41)、循环水泵(42)和节能管(43),所述循环水泵(42)设置在供热管道(41)上,用于给供热管道(41)内的热水增压,所述节能管(43)设置在循环水泵(42)出水口上,且所述节能管(43)的一端与循环水泵(42)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节能管(43)的另一端与供热管道(41)连通,所述节能管(43)的内侧设置有多个轴向设置的凹槽(44),且多个所述凹槽(44)在节能管(43)内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循环水泵(42)和节能管(43)之间设置有控制管(45),所述控制管(45)的轴向截面呈逆时针旋转90°的凸字形结构,即所述控制管(45)靠近循环水泵(42)的一段管为小口径管(46),剩余另一段为大口径管(47),所述大口径管(47)与小口径管(46)交汇的端壁(48)上水平设置有两个套管(49),两个所述套管(49)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所述套管(49)位于小口径管(46)的上方,两个所述套管(49)之间设置有挡板(410),所述挡板(410)通过其上端设置的T型接头(411)匹配的插装在两个套管(49)内,所述挡板(410)能将小口径管(46)的端口匹配的盖住;
所述散热器(5)第一换热器单元(51)和第二换热器单元(52),所述第一换热器单元(51)和第二换热器单元(52)的基本结构相同,均包括中心管(53)、环形管(54)和辐射管(55),所述中心管(53)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中心管(53)沿环形管(54)的轴线设置,且所述中心管(53)的轴线与环形管(54)的中心线重合,所述中心管(53)和环形管(54)之间通过多根辐射管(55)连通,所述辐射管(55)沿所述环形管(54)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一换热器单元(51)的中心管(53)开口端能匹配的插接在第二换热器单元(52)的中心管(53)开口端内,所述第一换热器单元(51)的环形管(54)背向中心管(53)开口端的一侧环形阵列分布有多个插接支管(57),所述插接支管(57)的一端与第一换热器单元(51)的环形管(54)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单元(52)的环形管(54)背向中心管(53)开口端的一侧对应所述插接支管(57)的位置匹配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56),所述插接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昔亮高士国董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凯西供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