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8881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9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属于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蓄热罐和蓄热罐底座,所述蓄热罐的一端设置有高区进水口以及低区进水口,所述蓄热罐的另一端设置有高区出水口以及低区出水口,所述蓄热罐中部的封头部分设置有高低区隔板,蓄热罐中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污口,蓄热罐的内部设置有水系统循环管路,水系统循环管路通过循环管道将热量换至蓄热罐内。该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节省蓄能罐占地面积,确保站房位置不足时可以满足蓄能需求,储存在非用热高峰期,储存一部分热量,在用热高峰期释放热量,降低系统能耗,降低前期投资成本,安装方便,保证供热效果,降低系统能耗;维护简单,系统简便,降低运维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供暖设备
,具体为一种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
技术介绍
供暖是指向建筑物供给热量,保持室内一定温度,它是解决我国北方居民冬季采暖的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服务,供暖是人类最早发展起来的建筑环境控制技术,人类自从懂得用火以来,为抵御寒冷对生存的威胁,专利技术了火炕、火炉、火墙、火地等供暖方式,这是最早的供暖设备与系统,有的至今还在被应用,发展到今天,供暖设备与系统,在对人的舒适感和卫生、设备的美观和灵巧、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形式的多样化、能量的有效利用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供暖需要用到供暖设备,供暖设备在供暖季运行期间,夜间温度较低,需求热量较大,白天室外温度较高,需求热量相对较小,为保证供热温度,夜晚设备提供热量较多,增大了系统能耗。现有技术中,主要多采用水箱、水罐、相变储热装置进行储热;水箱、水罐占地空间大,储量热小;相变储热装置单个储能容量较小,负荷需求较大时,需进行多台并联或串联,系统连接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具备系统简便、系统供热成本低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系统简便、系统供热成本低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包括蓄热罐和蓄热罐底座,所述蓄热罐的一端设置有高区进水口以及低区进水口,所述蓄热罐的另一端设置有高区出水口以及低区出水口,所述蓄热罐中部的封头部分设置有高低区隔板,所述蓄热罐中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污口,所述蓄热罐的内部设置有水系统循环管路,所述水系统循环管路通过循环管道将热量换至蓄热罐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热罐底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蓄热罐底座均匀设置在蓄热罐外部的底端,用于支撑蓄热罐的正常工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系统循环管路按照高低区进去分区设置,所述水系统循环管路的内部设置有蓄热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蓄热管内配置有相变蓄热材料,用于实现低温蓄热,增加蓄热罐的储热能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热罐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蓄热管内配置的相变蓄热材料,充分吸收系统热量,将热量储存到蓄热罐可以长时间储存热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低区隔板用于区分高低区系统,保证储热装置不会发生混水及混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热罐上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压力表接口,用于安装压力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热罐上表面的另一端设置有温度计接口,用于安装温度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热罐储存在非用热高峰期,储存一部分热量,在用热高峰期释放热量,降低系统能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节省蓄能罐占地面积,确保站房位置不足时可以满足蓄能需求,储存在非用热高峰期,储存一部分热量,在用热高峰期释放热量,降低系统能耗。2、该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系统安装方便,降低现场施工难度,充分利用用热低峰负荷。3、该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降低前期投资成本,安装方便,保证供热效果,降低系统能耗;维护简单,系统简便,降低运维操作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进出水口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高区进水口;2、低区进水口;3、高区出水口;4、低区出水口;5、压力表接口;6、温度计接口;7、水系统循环管路;8、蓄热罐;9、高低区隔板;10、排污口;11、蓄热罐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并且,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包括蓄热罐8和蓄热罐底座11,所述蓄热罐8的一端设置有高区进水口1以及低区进水口2,所述蓄热罐8的另一端设置有高区出水口3以及低区出水口4,所述蓄热罐8中部的封头部分设置有高低区隔板9,所述蓄热罐8中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污口10,所述蓄热罐8的内部设置有水系统循环管路7,所述水系统循环管路7通过循环管道将热量换至蓄热罐8内,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体积较小,能够节省蓄能罐占地面积,确保站房位置不足时可以满足蓄能需求,储存在非用热高峰期,储存一部分热量,在用热高峰期释放热量,降低系统能耗。作为本实施例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蓄热罐底座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蓄热罐底座11均匀设置在蓄热罐8外部的底端,用于支撑蓄热罐8的正常工作。作为本实施例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水系统循环管路7按照高低区进去分区设置,所述水系统循环管路7的内部设置有蓄热管,蓄热管内配置有相变蓄热材料,用于实现低温蓄热,增加蓄热罐8的储热能力,相变材料具有热震稳定性好、蓄热量大、强度高、易清洗、使用寿命长、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增加蓄热罐8储热能力。作为本实施例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蓄热罐8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蓄热管内配置的相变蓄热材料,充分吸收系统热量,将热量储存到蓄热罐8可以长时间储存热量。作为本实施例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高低区隔板9用于区分高低区系统,保证储热装置不会发生混水及混压。作为本实施例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蓄热罐8上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压力表接口5,用于安装压力表;所述蓄热罐8上表面的另一端设置有温度计接口6,用于安装温度计,系统安装方便,降低现场施工难度,充分利用用热低峰负荷。作为本实施例具体的优化方案,所述蓄热罐8储存在非用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包括蓄热罐(8)和蓄热罐底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罐(8)的一端设置有高区进水口(1)以及低区进水口(2),所述蓄热罐(8)的另一端设置有高区出水口(3)以及低区出水口(4),所述蓄热罐(8)中部的封头部分设置有高低区隔板(9),所述蓄热罐(8)中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污口(10),所述蓄热罐(8)的内部设置有水系统循环管路(7),所述水系统循环管路(7)通过循环管道将热量换至蓄热罐(8)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包括蓄热罐(8)和蓄热罐底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罐(8)的一端设置有高区进水口(1)以及低区进水口(2),所述蓄热罐(8)的另一端设置有高区出水口(3)以及低区出水口(4),所述蓄热罐(8)中部的封头部分设置有高低区隔板(9),所述蓄热罐(8)中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污口(10),所述蓄热罐(8)的内部设置有水系统循环管路(7),所述水系统循环管路(7)通过循环管道将热量换至蓄热罐(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罐底座(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蓄热罐底座(11)均匀设置在蓄热罐(8)外部的底端,用于支撑蓄热罐(8)的正常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系统循环管路(7)按照高低区进去分区设置,所述水系统循环管路(7)的内部设置有蓄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高低区共用储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热管内配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显中陈高凯焦雅岚董乾骋张宏阳赵阳
申请(专利权)人:万江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