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阀换向防冲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966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液阀换向防冲击结构,属于电液阀制造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阀体;该阀体上设置有导流孔和对接先导阀的出油口,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减压腔体;所述减压腔体内设置有可滑动的阀芯,该减压腔体的一端设置有调压螺杆,该调压螺杆与所述阀芯之间具有预紧的压力弹簧;所述阀芯的两端分别用于在径向封堵所述导流孔和出油口;所述阀芯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压缩所述压力弹簧滑动,以使所述导流孔与所述出油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到导流孔上设置可滑动的阀芯,能够保证超过阈值的高压油进入出油口,从而起到了减压的作用,能有效的提升先导阀运动的稳定性,增强了系统安全,降低了阀体改造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液阀换向防冲击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液阀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液阀换向防冲击结构,属于阀门制造

技术介绍
电液换向阀由液动主阀和电磁先导阀两部分组成,其主要依靠电磁先导阀的油路切换来控制主阀中大阀芯的左右移动,从而控制主阀中压力油的流向,电液换向阀主要用在流量超过电磁换向阀正常工作允许范围的液压系统中,对执行元件的动作进行控制,或对油液的流动方向进行控制。现有技术中,电液换向阀根据其先导阀压力油的来源分为内控式(控制油取自主油路的P口)和外控式(控制油另设独立油源),因为电液换向阀多用于高压、大流量的液压控制系统中,当使用内控式时会导致换向冲击大,影响整体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很多时候不得不采用外控式,另设压力较低的独立油源。但这样需要另增动力元件,控制元件和附件,使得成本倍增,系统也变得更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电液阀换向防冲击结构,通过在主油路的出口设置减压装置,从而能够平衡主油路出口的油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主油路相连的先导阀换向冲击力过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液阀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液阀换向防冲击结构,用于安装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阀体;该阀体上设置有导流孔和对接先导阀的出油口,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减压腔体;/n所述减压腔体内设置有可滑动的阀芯,该减压腔体的一端设置有调压螺杆,该调压螺杆与所述阀芯之间具有预紧的压力弹簧;/n所述阀芯的两端分别用于在径向封堵所述导流孔和出油口;所述阀芯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压缩所述压力弹簧滑动,以使所述导流孔与所述出油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液阀换向防冲击结构,用于安装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阀体;该阀体上设置有导流孔和对接先导阀的出油口,所述阀体内设置有减压腔体;
所述减压腔体内设置有可滑动的阀芯,该减压腔体的一端设置有调压螺杆,该调压螺杆与所述阀芯之间具有预紧的压力弹簧;
所述阀芯的两端分别用于在径向封堵所述导流孔和出油口;所述阀芯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压缩所述压力弹簧滑动,以使所述导流孔与所述出油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阀换向防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还设置有调压腔,所述调压螺杆设置于所述调压腔内;
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回油口和回油腔,所述回油口和所述回油腔通过所述调压腔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液阀换向防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上设置有节流孔,该节流孔用于连通所述导流孔和出油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液阀换向防冲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两端均为圆柱体,两个圆柱体之间具有连杆;
两个所述圆柱体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策邱琳蓁陈家豪
申请(专利权)人:涌镇液压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