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用供回水系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0805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用供回水系统装置,包括底座、第一铰座、处理罐、进水口、出水口、沉淀腔、蓄水腔、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沉淀腔对抽出的地下水进行沉淀,上层的清水由隔板顶部流入蓄水腔,进而由出水口流入外部输送装置,并提供给用户使用,减少了用户处使用的地下水中的杂质,并设置驱动机构驱动处理罐转动,使得处理罐转动后,沉淀腔内的污泥或其他杂质能够流出,进而便于对处理罐内部进行清洗,设置盖板及无线液位检测开关,当沉淀腔内的液位在短时间内过高时,关闭进水口,使得沉淀腔内的地下水能够较好的沉淀,避免地下水流入沉淀腔的速度过快,导致沉淀效果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用供回水系统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井用供回水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地下水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其分布广泛,水量也较稳定。人们通常是通过打井的方式来获取地下水资源。目前通过打井方式获取的地下水一般直接通过管道输送至用户处使用,但是在水源环境较差的区域,或者打井过程中的污泥落入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中可能存在较多的杂质,直接输送给用户使用的话,可能具有健康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井用供回水系统装置,它可以实现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井用供回水系统装置,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铰座,所述第一铰座与处理罐底部铰接,所述处理罐在其径向相对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连线垂直于第一铰座与处理罐的铰接轴心,所述处理罐内部通过隔板隔成两个互不连通的沉淀腔、蓄水腔,所述进水口与沉淀腔连通,所述出水口与蓄水腔连通,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用供回水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16),所述底座(16)上设有第一铰座(19),所述第一铰座(19)与处理罐(13)底部铰接,所述处理罐(13)在其径向相对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口(24)、出水口(20),所述进水口(24)与出水口(20)连线垂直于第一铰座(19)与处理罐(13)的铰接轴心,所述处理罐(13)内部通过隔板(21)隔成两个互不连通的沉淀腔(12)、蓄水腔,所述进水口(24)与沉淀腔(12)连通,所述出水口(20)与蓄水腔连通,所述处理罐(13)由驱动机构驱动其沿与第一铰座(19)铰接处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用供回水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16),所述底座(16)上设有第一铰座(19),所述第一铰座(19)与处理罐(13)底部铰接,所述处理罐(13)在其径向相对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水口(24)、出水口(20),所述进水口(24)与出水口(20)连线垂直于第一铰座(19)与处理罐(13)的铰接轴心,所述处理罐(13)内部通过隔板(21)隔成两个互不连通的沉淀腔(12)、蓄水腔,所述进水口(24)与沉淀腔(12)连通,所述出水口(20)与蓄水腔连通,所述处理罐(13)由驱动机构驱动其沿与第一铰座(19)铰接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用供回水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铰接在底座(16)上的液压缸(15),所述液压缸(15)上驱动连接有连接件(14),所述连接件(14)铰接在处理罐(13)外壁上,所述液压缸(15)的伸缩杆伸长时,驱动所述处理罐(13)沿其与第一铰座(19)铰接处朝进水口(24)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用供回水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6)上设有第二铰座(17),所述第二铰座(17)上铰接有安装座(18),所述液压缸(15)安装在安装座(1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用供回水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13)顶部通过安装活页(22)铰接有将其内部封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向东陈红昌彭雷明乔安心张兴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东健包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